医用呼吸二氧化碳、笑气、氧气测量系统的研制
本文关键词:医用呼吸二氧化碳、笑气、氧气测量系统的研制
更多相关文章: 多气体检测 NDIR 旁流 一体化气路 校准
【摘要】:呼吸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参与人体的新陈代谢,在人体的肺部完成气体的交换,这两种物质的浓度变化直接反映着人体的代谢、通气以及循环的状态。笑气在临床应用中作为一种麻醉气体被使用,在妇产科、牙科以及麻醉科应用十分广泛。在临床手术过程中对二氧化碳、氧气、笑气的浓度进行监测,可以监测病人的生理状况和呼吸机的通气故障,指导医生操作治疗,有效的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为保障手术过程中病人的生命安全提供一道保护机制,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对于医疗卫生产业发展意义重大[1]。目前,国内对于多气体测量技术的研究极少,多气体监测模块大都来自国外,且价格昂贵,因此,本文提出研制一款小型的旁流式二氧化碳、笑气、氧气测量模块。本文所研制的旁流式二氧化碳、笑气以及氧气测量模块采用非弥散红外吸收的检测方法(NDIR,Non-Dispersive Infra-Red)以及数字式氧气传感器完成二氧化碳、笑气和氧气浓度的检测,主要工作包含基于红外光谱测量方法以及关键部件的调研情况,测量系统的方案设计,并对模块系统的机械设计、硬件设计、软件设计、补偿算法的研究以及模块的工程化校准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设计,特别是在信号提取与特征分析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同步提取高清晰的二氧化碳和笑气成分信号,进行参数计算。本文中还考虑多种气体检测的软件资源需求和多通道需求,采用STM32F4系列单片机和8路斩波的多信号同步获取方案,为未来多种医用麻醉气体监测研究提供了硬件和机械系统平台。本文以呼吸气体监护仪的医疗器械行业标准为依据,制定了二氧化碳和笑气等多气体模块的验证方案。通过气体模块的系统测试,以及验证的数据和分析结果显示,本文所研制的多气体模块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准确性以及有效性,其中二氧化碳和笑气精度:±(0.2 vol%+读数的2%)和±3.0 vol%,都超过标准的要求,并且最小抽气流量可达到50ml/min的微流程度。本文最后总结了模块目前存在的不足,气体检测研究的当前进展,以及多气体测量研究工作的未来展望。
【关键词】:多气体检测 NDIR 旁流 一体化气路 校准
【学位授予单位】:深圳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318.6;TP212.3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9
- 第1章 绪论9-14
- 1.1 医用呼吸末二氧化碳、笑气、氧气监测研究背景及意义9-10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0-12
- 1.2.1 国外研究现状10-11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1-12
- 1.3 存在的问题12
- 1.4 本论文的内容12-14
- 第2章 研究内容与意义、测量原理与方法14-25
- 2.1 研究内容与临床应用意义14-16
- 2.1.1 课题研究内容14
- 2.1.2 临床应用意义14-16
- 2.2 测量原理和测量方法16-25
- 2.2.1 测量原理16-23
- 2.2.2 气体采样方法23-25
- 第3章 系统平台设计说明25-38
- 3.1 概述25
- 3.2 机械方案设计25-28
- 3.2.1 气路系统的设计25-26
- 3.2.2 探头斩波结构的设计26-28
- 3.3 硬件方案设计28-36
- 3.3.1 关键部件选型28-30
- 3.3.2 电路系统设计需求30-36
- 3.4 本章小结36-38
- 第4章 软件设计38-52
- 4.1 PC机评估软件的设计38-40
- 4.1.1 环境说明38
- 4.1.2 功能说明38
- 4.1.3 架构说明38-40
- 4.2 模块软件设计说明40-51
- 4.2.1 环境说明40
- 4.2.2 功能说明40-41
- 4.2.3 架构说明41-42
- 4.2.4 详细设计说明42-51
- 4.3 本章小结51-52
- 第5章 自动化校准设计52-57
- 5.1 自动化校准PC软件的介绍53
- 5.2 校准主控板的设计53-56
- 5.2.1 校准主控板的硬件设计53-54
- 5.2.2 校准主控板的软件设计54-55
- 5.2.3 校准主控板软件设计55-56
- 5.3 本章小结56-57
- 第6章 测试与验证57-70
- 6.1 硬件系统测试57-61
- 6.1.1 功耗测试57
- 6.1.2 电源测试57-58
- 6.1.3 模拟电路测试58-61
- 6.1.4 结论61
- 6.2 标准测试与验证61-65
- 6.2.1 测量准确度61-63
- 6.2.2 测量准确性漂移63-64
- 6.2.3 系统总响应时间64-65
- 6.2.4 结论65
- 6.3 与成熟产品对比验证65-69
- 6.3.1 测试方法65-66
- 6.3.2 评估参数66
- 6.3.3 测试结果66-68
- 6.3.4 结果分析68-69
- 6.4 本章小结69-70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70-72
- 7.1 本文总结70-71
- 7.2 展望71-72
- 参考文章72-75
- 致谢75-76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7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旭;宋学东;叶继伦;陈思平;汪天富;;旁流呼气末二氧化碳测量在临床全身麻醉手术中有效性评估[J];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2015年05期
2 齐丽晶;;呼吸机产品关于YY0601-2009标准检测项目介绍[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3年05期
3 蔡晶;郑金菊;柳渊;何佳;周初凯;;一种新型巨磁阻抗磁敏开关的设计[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1期
4 李新平;王萍;常亮;张新强;杨玉军;;临床麻醉中呼末二氧化碳监测的临床应用及意义[J];现代预防医学;2012年01期
5 刘荆;;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在急诊气管插管病人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9年16期
6 叶继伦;周惠玲;武志刚;颜彦;;在呼吸气体监测中的呼吸末二氧化碳测量的有效性评价[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09年01期
7 庞宏宣;唐娟;林高翔;;终末潮二氧化碳监测下调整通气量预防腹腔镜手术中CO_2蓄积的作用[J];腹腔镜外科杂志;2008年05期
8 肖小芬;赵玮;;笑气/氧气吸入镇静技术在儿童口腔科的临床应用[J];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08年03期
9 周传运;曹秀海;刘庆刚;;基于TDA5142T的无刷直流电机无位置传感器的控制系统[J];自动化技术与应用;2008年03期
10 黄志伟;叶继伦;;呼吸气道流量与压力参数检测系统的电路设计[J];泸州医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本文编号:5905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mazuiyixuelunwen/5905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