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麻醉学论文 >

去甲肾上腺素在失血性休克或感染性休克患者麻醉管理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7-07-29 19:02

  本文关键词:去甲肾上腺素在失血性休克或感染性休克患者麻醉管理中的应用


  更多相关文章: 去甲肾上腺素 失血性或感染性休克 麻醉管理


【摘要】:目的:研究去甲肾上腺素在失血性或感染性休克患者麻醉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病例来源: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南昌市第三医院收治的42例失血性或感染性休克的手术患者。所有患者麻醉管理中采用血管活性药物去甲肾上腺素以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及保障重要脏器的灌注压。观察指标:①术毕拔管率;②麻醉不良事件率;③尿量;④不同时间点患者心率(heart rate,HR)、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blood pressure,MBP)、血乳酸(blood lactic acid)的差异。结果:42例患者中,术毕拔管有40例,拔管率为95.24%。,有效地提高了平均动脉压,且心率减慢,同时组织灌注得到改善,尿量较术前增加,P0.05。42例患者有1例出现肾脏缺血,1例严重感染性休克的患者术后48小时死亡,余未发生外周低灌注或肠管缺血等不良事件。结论:去甲肾上腺素在失血性或感染性休克患者的麻醉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心率、血压、组织灌注压、尿量,且未增加麻醉风险,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作者单位】: 南昌市第三医院麻醉科;
【关键词】去甲肾上腺素 失血性或感染性休克 麻醉管理
【分类号】:R459.7
【正文快照】: 失血性或感染性休克的手术是临床麻醉中常见的危重急诊之一。以低血压和组织灌注降低为特征,如不及时手术或麻醉处理不当,可发生心跳骤停、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甚至死亡。因此,麻醉中必须恰当地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或正性肌力药物以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冀佳佳;朱迎梅;代志刚;郭安梅;;指端光电容积脉搏波监测全麻诱导期伤害性应激反应的准确性[J];天津医药;2015年10期

2 段忠心;吴小慧;王德明;王燕;;右美托咪啶对地氟醚麻醉期间血浆中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水平的变化[J];中南医学科学杂志;2015年03期

3 黄乐林;;麻醉方式对序贯式双肺移植患者呼吸功能及肺功能的影响[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年27期

4 马敏;陈艳飞;张萱;袁瑞研;骆yN;蒋苇苇;曹媛媛;仲桂玲;秦霞;;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对小鼠普鲁卡因局麻诱导、维持时间及呼吸频率的影响[J];徐州医学院学报;2014年06期

5 杨小虎;彭小根;陈明慧;季煊;傅舒昆;李泉;;右美托咪啶对颈丛麻醉下甲状腺手术应激反应的影响[J];上海医学;2011年10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明生;李胜德;杨圣强;景卫;李红岩;;地氟醚与丙泊酚及舒芬太尼联合诱导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7年04期

2 周艳;;去甲肾上腺素在失血性休克或感染性休克患者麻醉管理中的应用[J];药品评价;2016年21期

3 朴慧英;;右美托咪啶复合氟比洛芬酯对全麻苏醒期躁动及拔管期心血管反应的影响分析[J];浙江创伤外科;2016年05期

4 李爱梅;宣燕;郑宏;;盐酸右美托咪啶对颅脑手术患者脑保护作用的Meta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6年22期

5 赵伟新;刘静;宋慧钢;李保林;吕东东;;盐酸右美托咪定对老年患者全麻苏醒期拔管应激反应的影响[J];中国药房;2016年20期

6 李鸿志;;两种麻醉方法对患者HR、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的影响[J];中国疗养医学;2016年02期

7 伍辉萍;杨承祥;洪彬源;蔡日生;;右美托咪啶复合尼卡地平用于耳科手术患者控制性降压及其应激反应[J];分子影像学杂志;2016年01期

8 吴芳;龚发贤;赵万里;杨海燕;;重比重与等比重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对Narcotrend引导右美托咪定镇静效果的影响[J];上海医学;2015年10期

9 蔡宜良;陈家趁;陈竞;余和扬;;浅析右美托咪啶用于颈丛麻醉对改善甲状腺手术临床指标的有效性[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年17期

10 姚莺;白刚;刘智慧;罗艳;;地佐辛复合瑞芬太尼用于甲状腺术麻醉对苏醒质量的影响[J];西南国防医药;2015年03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晓梅;傅强;米卫东;;人工气腹下三种血流动力学参数评估容量状况的价值及相关性[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4年07期

2 张加强;张卫;;右美托咪定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4年05期

3 张列亮;朱娟;徐磊;朱中良;史宏伟;罗中华;鲍红光;;不同剂量舒芬太尼诱导下气管插管时指光电容积脉搏波的变化[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4年04期

4 雍莉;王宇;邹晓莉;朱岚;谢蟪旭;李龙江;;HPLC/MS/MS同时测定血浆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可的松和氢化可的松的方法建立[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年01期

5 瞿玉莲;何清泉;龚燕;杨海峰;陈建树;陈红霞;;盐酸右美托咪定在胸腔镜手术单肺通气中对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J];中国内镜杂志;2013年11期

6 张列亮;朱娟;徐磊;;光电容积脉搏波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3年11期

7 彭科;李文静;姜亚辉;嵇富海;;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与七氟醚吸入麻醉对患者肺功能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3年10期

8 郎宇;王天龙;;右美托咪定在老年麻醉中的应用及进展[J];中国新药杂志;2013年04期

9 樊文朝;马文;赵创;童秋瑜;沈卫东;;针药复合麻醉中不同频率电针对肺切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针灸;2012年08期

10 武江霞;王四清;张加强;孟凡民;侯艳华;;脑电双频指数监测下18%地氟醚低流量洗入紧闭麻醉法的应用[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2年07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剑英,廖成蓉;1例术中并发感染性休克的抢救与护理体会[J];四川省卫生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S1期

2 林国通;恙虫病并发感染性休克一例[J];中华传染病杂志;2001年05期

3 曹艳军,曹丽君;小儿感染性休克的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年10期

4 ;腹膜炎与感染性休克测验题[J];成都医药;2001年03期

5 唐晓勇;感染性休克一例惨痛教训[J];海南医学;2002年03期

6 刘洪,李群英,张弛;青年人感染性休克的临床特点[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02年03期

7 伏珏钧;感染性休克54例临床救治体会[J];江苏临床医学杂志;2002年06期

8 张坤;钟桂华;林华;江艺;谢海英;;急性化脓性阑尾炎致严重感染性休克1例[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5年23期

9 陈霞;;感染性休克的发病机理及治疗[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10 杜昌辉;安丽娅;刘丽萍;;感染性休克43例临床救治分析[J];新疆医学;2009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桂华;;感染性休克的发病机理新进展[A];中华医学会全国第五次急诊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4年

2 孙小泉;刘健;陈兵;;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的测定及临床意义[A];2004年全国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3 杨志兰;余屯德;;感染性休克的早期诊断及治疗[A];第五届全国灾害医学学术会议暨常州市医学会急诊危重病及灾害医学专业委员会首届年会学术论文集[C];2009年

4 王志强;;肉苁蓉成分对感染性休克大鼠多脏器损伤的保护作用[A];第三届重症医学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5 赵保记;;321例感染性休克临床分析(摘要)[A];第三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90年

6 李惠;;中西医结合抢救感染性休克7例[A];中华医学会全国第五次急诊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4年

7 魏淑媛;高晓阳;;感染性休克的护理体会[A];危重病人监测、急救技术与基础护理暨21世纪护理理念发展与资源开发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1年

8 邱海波;刘大为;;2004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治疗指南概要[A];2004年全国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9 邱海波;杨毅;;2004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治疗指南概要[A];《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社》第三届组稿会暨急诊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10 连庆泉;;《2004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治疗指南》概要[A];2005年浙江省麻醉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感染性休克的常见病因[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2 本报记者 王雪敏;感染性休克:激素选择问答[N];医药经济报;2011年

3 安徽安庆市皖河农场 曾开叶;农村感染性休克的应急处理[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4 ;感染性休克的诊断要点[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5 本报记者 王雪敏;感染性休克问答:补液选择[N];医药经济报;2011年

6 ;感染性休克的诊断与治疗[N];农村医药报(汉);2006年

7 刘玉君 朱丽琴;血液净化技术救活感染性休克患者[N];大众卫生报;2005年

8 刘锦;感染性休克的治疗(二)[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9 李水银;感染性休克的中医急救法[N];中国医药报;2000年

10 ;感染性休克的治疗(一)[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克亮;感染性休克T 多糖包被降解与组织灌注的关系[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5年

2 杨荣利;感染性休克所致急性肾损伤的临床和实验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3 杨艳丽;感染性休克时“血管瀑布”的血流动力学基础与临床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4 李素玮;感染性休克中左心室—动脉偶联关系的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年

5 王小亭;感染性休克相关心功能不全的临床与基础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6 杜微;感染性休克时心脏和微循环的功能变化及β受体阻滞剂的血流动力学效应[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4年

7 史克勇;动脉压力感受性反射在大鼠感染性休克中的作用[D];沈阳药科大学;2007年

8 张宏民;严重感染心功能抑制的临床和实验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0年

9 谢志毅;感染性休克时血流动力学治疗与抑制PARP过度活化对组织能量代谢失衡的影响[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7年

10 王雪莲;感染性休克中心脏抑制机制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史迪;心血管彩超对休克患者病情与疗效评估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4年

2 殷俊;感染性休克伴急性肾损伤患者的临床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3 郭云状;感染性休克集束化治疗依从性调查及预后分析[D];宁夏医科大学;2015年

4 孙波;应用呼气末正压评估感染性休克患者的容量反应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5 郭志利;主动脉瓣速度时间积分变化评估感染性休克患者的容量反应性[D];天津医科大学;2015年

6 王滨;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在感染性休克液体复苏策略中指导作用的临床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7 陈维;新生儿感染性休克早期治疗中影响预后的关键因素分析[D];重庆医科大学;2015年

8 王业明;右美托咪定对感染性休克患者微循环的影响[D];东南大学;2015年

9 仇先明;感染性休克患者多巴酚丁胺应激试验阳性与微循环变化的相关性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10 宋佳;重症超声与PiCCO对比监测指导感染性休克液体复苏[D];浙江中医药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5906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mazuiyixuelunwen/5906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607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