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脂清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及其机制的实验研究
本文关键词:血脂清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及其机制的实验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血脂清对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为血脂清抗动脉粥样硬化提供科学、客观依据。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其中正常对照组(A组,n=6)予普通饲料喂养12周,模型组(B组,n=10)、瑞舒伐他汀组(C组,n=10)、血脂清组(D组,n=10)用高脂饲料喂养12周。于建模开始第一天,给予B组、C组、D组大鼠腹腔内一次性注射维生素D360万U/1kg,于饲养后第4周周末,B组、C组、D组大鼠又分别一次性腹腔内注射维生素D310万U/1kg。在12周末从B组、C组、D组中随机各取2只大鼠处死,取动脉行病理染色,显微镜下显示AS斑块形成,证实AS造模成功,进入治疗阶段。治疗阶段C组大鼠予瑞舒伐他汀1.05mg/kg·d灌胃,D组大鼠予血脂清8.19g/kg·d灌胃,A组和B组大鼠每天予同体积蒸馏水灌胃,均每天1次,共干预4周。4周后,各组大鼠麻醉后下腔静脉取血,检测血清TG、TC、LDL-C、HDL-C、IL-6和TNF-α浓度,取部分胸主动脉做病理染色及MMP9免疫组化检测。结果:1.与A组相比,B组TG浓度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TC浓度升高,HDL-C浓度降低,LDL-C浓度升高,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B组相比,C组和D组TG浓度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TC浓度降低,HDL-C浓度升高,LDL-C浓度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与A组相比,B组IL-6、TNF-α浓度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1);与B组相比,C组IL-6、TNF-α均显著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1);与B组比较,D组IL-6浓度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1),TNF-α浓度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TNF-α浓度C组低于D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与A组相比,B组大鼠胸主动脉病理染色内膜可见较明显的脂质斑块形成,血管内皮细胞受损,有泡沫细胞形成,平滑肌细胞增殖;C组和D组大鼠胸主动脉病理染色显示内膜较光滑,血管内皮细胞基本修复,平滑肌细胞增殖不明显,脂质斑块消退较明显。4.A组MMP-9表达不明显;B组MMP-9表达呈强阳性;C组和D组表达呈弱阳性。结论:血脂清具有一定的治疗AS的作用,该作用与其调节血脂、抗炎作用和降低血管内MMP-9的表达有关。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 血脂 炎症因子 MMP-9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285.5
【目录】:
- 中文摘要7-8
- Abstract8-10
- 前言10-11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11-21
- 1. 动脉粥样硬化的中医研究进展11-16
- 1.1 病名11
- 1.2 病因病机11-13
- 1.3 中医治法13-14
- 1.4 中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14-15
- 1.5 血脂清抗动脉粥样硬化研究15-16
- 2. 动脉粥样硬化的现代医学研究16-21
- 2.1 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16-19
- 2.2 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19-20
- 2.3 瑞舒伐他汀抗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20-21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21-32
- 1. 材料与方法21-24
- 1.1 实验材料21-22
- 1.2 实验方法22-23
- 1.3 实验过程中大鼠死亡情况23
- 1.4 统计学分析23-24
- 2. 结果与分析24-28
- 2.1 血脂清对大鼠血脂四项的影响24-25
- 2.2 血脂清对大鼠血清IL-6、TNF-α的影响25-26
- 2.3 血脂清对大鼠血管病理染色后血管病理形态学的影响26-27
- 2.4 血脂清对大鼠主动脉MMP-9免疫组化染色后表达情况的影响27-28
- 3. 讨论28-31
- 3.1 血脂清治疗血脂紊乱的作用28-29
- 3.2 血脂清抑制炎症反应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29-30
- 3.3 血脂清对主动脉MMP-9的影响30
- 3.4 血脂清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作用30-31
- 4. 结论31-32
- 参考文献32-37
- 附录37-38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38-39
- 致谢3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查显庭;卜平;;单味中药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实验研究[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2 李秀才;抗动脉粥样硬化中药的研究进展[J];现代诊断与治疗;1997年04期
3 林琦,陆金国;丹参抗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J];山西中医;2002年04期
4 陈可冀;中药抗动脉粥样硬化研究进展[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1994年01期
5 李秀才;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研究进展[J];临床荟萃;1996年17期
6 闫芳,王敏;中药抗动脉粥样硬化研究进展[J];临沂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3期
7 薛文隽,吴国忠;中药抗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理学研究进展[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3年06期
8 齐敏;;黄连抗动脉粥样硬化研究进展[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9 ;抗动脉粥样硬化新药尼坎纳汀[J];国外医学.药学分册;1996年02期
10 黄伟毅,陈素云,邱幸生;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中医药研究进展[J];中医药研究;1998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万林;;抗动脉粥样硬化治疗进展[A];第四届全国老年医学进展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2 孔德新;管琳;周千翔;;丹益莲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A];第三届中国药理学会补益药药理专业委员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3 许艳妮;杨媛;高洁;鲍羿;王丽;徐扬;刘祺;杜郁;郑智慧;巫晔翔;姜威;余利岩;洪斌;司书毅;;微生物来源抗动脉粥样硬化候选药物筛选及活性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抗生素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4 诸骏仁;;调脂抗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第八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4年
5 诸骏仁;;调脂抗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A];中华医学会第十一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专题报告汇编[C];2009年
6 周京红;汪海;;激活NNMR抗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反应的免疫学途径[A];第九届全国心血管药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7 刘畅;王潇;刘鹏;冯婷婷;李永臻;许艳妮;司书毅;;化合物IMB840抗动脉粥样硬化活性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脂质与脂蛋白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4年
8 廖端芳;杨云波;袁皓瑜;李元建;;Ezetimibe抗动脉粥样硬化的非肠道机制[A];第九届全国心血管药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9 王潇;刘畅;刘鹏;许艳妮;司书毅;;应用人ABCA1表达上调剂高通量筛选模型筛选新型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先导化合物[A];第十二届全国脂质与脂蛋白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4年
10 牛琳琳;朱明军;;调脂胶囊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机理研究[A];2011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病分会学术年会暨北京中医药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本报记者 慕欣;高血压抗动脉粥样硬化治疗策略:如何付诸实践?[N];医药经济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慕欣;须以抗动脉粥样硬化为核心[N];医药经济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周京红;激活NNMR抗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反应机制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7年
2 徐金瑞;黑大豆种皮花色苷抗动脉粥样硬化及其抗氧化机制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3 甄奕;CD40LsiRNA阻断CD40/CD40L受体配体轴抗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潇;新型ABCA1、SR-BI/CLA-1表达上调剂的抗动脉粥样硬化活性及其作用靶标发现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5年
2 占海思;血脂清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及其机制的实验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3 刘学源;双参田七散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实验研究[D];广州医学院;2010年
4 黄春艳;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抗动脉粥样硬化研究进展[D];重庆医科大学;2015年
5 傅智丽;双参田七散抗动脉粥样硬化的量效研究[D];广州医学院;2011年
6 薛颖;中药虎杖抗动脉粥样硬化活性成分的初步筛选[D];复旦大学;2014年
7 吴庚润;苜蓿降血脂胶囊抗动脉粥样硬化实验研究[D];湖北中医学院;2009年
8 张延菲;益母草碱(SCM198)抗动脉粥样硬化活性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9 魏冬梅;通脑心脉灵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实验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7年
10 张美玲;脉络康平颗粒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实验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6872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mazuiyixuelunwen/6872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