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麻醉学论文 >

氮杂半冠醚手性配体在催化6-甲基-4-羟基-2-吡喃酮的不对称Michael加成反应中的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8 14:07

  本文关键词:氮杂半冠醚手性配体在催化6-甲基-4-羟基-2-吡喃酮的不对称Michael加成反应中的应用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手性配体 6-甲基-4-羟基-2-吡喃酮 β γ-不饱和-α-酮酸酯 麦克尔加成反应


【摘要】:6-甲基-4-羟基-2-吡喃酮是一种六元环内酯化合物,常用作为不对称麦克尔加成反应中一个重要的供体;用其合成的手性吡喃酮类化合物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和药用价值,特别是在抗艾滋病毒、抗癌及麻醉等方面。手性氮杂半冠醚配体是不对称催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利用该手性配体催化的不对称反应是获得具有光学活性物质的有效方法之一。本论文主要论述了通过合成一系列手性氮杂半冠醚配体,并用其研究催化6-甲基-4-羟基-2-吡喃酮与β,γ-不饱和-α-酮酸酯的麦克尔加成反应。通过对配体种类、溶剂、温度、添加剂等条件的考察,最终选定了6-甲基-4-羟基-2-吡喃酮和β,γ-不饱和-α-酮酸酯的不对称麦克尔加成反应的最优反应条件为:以无水二氯甲烷做溶剂,10 mol%手性氮杂四元环配体L8和20 mol%Zn Et2作催化剂,在0℃条件下反应15个小时,最后得到86%的产率和84%的ee值。在最优反应条件的基础上我们又进一步对底物β,γ-不饱和-α-酮酸酯的适用范围进行了研究。最后又对反应的可能机理进行了推测。
【关键词】:手性配体 6-甲基-4-羟基-2-吡喃酮 β γ-不饱和-α-酮酸酯 麦克尔加成反应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O621.25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第一章 前言8-28
  • 1.1 手性及手性药物8-9
  • 1.2 手性化合物的获取方法9-10
  • 1.3 不对称迈克尔加成反应10-11
  • 1.4 手性配体在不对称迈克尔加成反应中的应用11-24
  • 1.4.1 手性配体11-13
  • 1.4.2 联萘酚类配体参与的不对称迈克尔加成反应13-15
  • 1.4.3 金鸡纳碱衍生物参与的不对称迈克尔加成反应15-17
  • 1.4.4 双VA唑啉配体参与的不对称迈克尔加成反应17-20
  • 1.4.5 手性半冠醚配体参与的不对称迈克尔加成反应20-24
  • 1.5 课题的研究背景24-28
  • 1.5.1 吡喃酮类简介24-25
  • 1.5.2 6-甲基-4 羟基2吡喃酮参与的不对称迈克尔加成反应25-28
  • 第二章 6-甲基4羟基2吡喃酮和β,γ-不饱和-α-酮酸酯的不对称Michael加成反应研究28-38
  • 2.1 模板反应的建立28-29
  • 2.2 反应条件的筛选29-34
  • 2.2.1 配体的筛选29-30
  • 2.2.2 溶剂的筛选30-31
  • 2.2.3 金属的筛选31-32
  • 2.2.4 添加剂的筛选32
  • 2.2.5 温度的筛选32-33
  • 2.2.6 配体用量的筛选33-34
  • 2.2.7 筛选出的最佳条件34
  • 2.3 底物的拓展34-36
  • 2.4 不对称Michael加成反应机理的研究36-38
  • 第三章 实验部分38-60
  • 3.1 实验仪器与试剂38
  • 3.1.1 实验仪器38
  • 3.1.2 实验试剂38
  • 3.2 配体的合成38-46
  • 3.2.1 五元环配体的合成39-43
  • 3.2.2 四元环半冠醚配体的合成43-46
  • 3.3 底物的合成46-47
  • 3.4 6-甲基4羟基2吡喃酮与β,γ-不饱和-α-酮酸酯的Michael加成反应外消旋的制备方法47-48
  • 3.5 6-甲基4羟基2吡喃酮与β,γ-不饱和-α-酮酸酯的Michael加成反应的操作通法48-60
  • 总结60-61
  • 参考文献61-66
  • 附图66-101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101-102
  • 致谢10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辛艳飞;万丽丽;马丽萍;孙烨;周向军;王永祥;;加压毛细管电色谱手性配体交换法对游离亮氨酸异构体分离的研究[J];分析测试学报;2008年10期

2 陈代谟,廖建,张毅立;新手性配体(1R,2S)和(1S,2R)-1,2-二对甲氧基苯基氨基乙醇[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S1期

3 何炳林;;手性配体高分子在光学异构体拆分中的应用研究[J];自然科学进展;1991年06期

4 曾庆乐,崔欣,韩颖,蒋耀忠;9,10-二氢菲-9,10-二醇衍生的新型手性配体的设计、制备和应用(英文)[J];合成化学;2002年02期

5 宁凤容;黄可龙;焦飞鹏;瞿龙;;手性配体立体选择性萃取拆分对映体动力学研究[J];化学通报;2006年05期

6 夏俊丽;;含磷手性配体研究进展[J];河南农业;2013年18期

7 何炳林;手性配体高分子与光学拆分[J];科学通报;1989年17期

8 臧二乐,李萍;不对称催化中的手性配体和底物之间的相互作用[J];化学试剂;1996年02期

9 崔进;赵洪武;钟儒刚;;新型含氮联苯基手性配体的合成[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10 宗华;黄华银;边广岭;宋玲;冷一欣;;新型磺酰胺手性配体的合成与表征[J];化学试剂;2011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雪;刘志康;李松;王敏灿;;通过“构象设计”的概念合成有机锌对醛加成的通用的高选择性的手性配体[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不对称催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2 刘春梅;来兰梅;李国防;徐海云;张永新;冯翠兰;赵文献;;酰胺类手性配体的合成[A];河南省化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3 刘启宾;周永贵;;新型手性配体2-吡啶基环己醇的合成及拆分[A];中国化学会第九届全国络合催化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4 刘德龙;赵晓虎;谢芳;张万斌;;面手性配体络合物中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不对称催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5 杨文;杜大明;;模块化手性VA唑啉席夫碱配体和催化剂的构建及催化不对称Henry反应[A];第十六届全国金属有机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0年

6 郭保国;赵强;张永新;刘新明;胡春华;李高伟;赵文献;;聚乙二醇负载二茂铁基手性配体的合成[A];第十六届全国金属有机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0年

7 白晓莉;卞证;高连勋;;新型双联萘手性配体的合成[A];中国化学会第四届有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5年

8 袁直;何炳林;;手性识别能力的影响因素[A];材料科学与工程技术——中国科协第三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9 赵艳芳;柳春晖;张红丽;王霞;陈立仁;李永民;;手性配体交换毛细管电泳同时分离α-羟基酸的研究[A];西北地区第三届色谱学术报告会暨甘肃省第八届色谱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赵艳芳;柳春辉;陈立仁;李永民;;手性配体交换毛细管电泳研究进展[A];西北地区第三届色谱学术报告会暨甘肃省第八届色谱年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匡永清;不对称二羟基化反应中新型可回收和重复使用的手性配体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2年

2 王敏灿;新颖二茂铁基氮杂环丙醇手性配体的设计、合成及其在催化不对称反应中的应用研究[D];郑州大学;2004年

3 赵文献;新的二茂铁基氮杂环丁醇手性配体的设计、合成及其在催化不对称反应中的应用研究[D];郑州大学;2006年

4 葛健锋;几类新型手性配体的合成及其在不对称合成中的应用[D];苏州大学;2003年

5 姜茹;不对称二羟基化反应中可循环使用的催化体系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4年

6 齐莉;手性配体交换毛细管电泳方法发展及酶反应动力学的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7 程司X;潜手性烯烃催化不对称氨羟化反应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4年

8 徐洲;N,O-手性配体的设计合成及其在不对称加成反应中的应用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9 华远照;氮杂半冠醚手性配体在不对称聚合反应和Friedel-Crafts反应中的应用[D];郑州大学;2015年

10 黄汉民;基于糖的手性配体的设计、合成及其在不对称催化反应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敬;氮杂的半冠醚手性配体在催化不对称Michael加成反应中的应用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2 王玺;氮杂半冠醚手性配体在催化4-羟基香豆素不对称Michael加成反应中的应用[D];郑州大学;2015年

3 董雪;含有氮杂四元环氨基醇结构的手性配体在不对称Michael加成反应中的应用[D];郑州大学;2016年

4 来洪涛;新型二胺类手性配体的合成及其在不对称有机催化中的应用研究[D];郑州大学;2016年

5 朱浩然;氮杂半冠醚手性配体在催化6-甲基-4-羟基-2-吡喃酮的不对称Michael加成反应中的应用研究[D];郑州大学;2016年

6 刘金梅;N-取代戊二醇类手性配体的合成与表征[D];黑龙江大学;2004年

7 刘冠军;氮杂环丙醇手性配体和负载型手性配体的合成与应用研究[D];郑州大学;2013年

8 张瑜;VA唑啉吡啶类手性配体的合成及其在不对称催化反应中的应用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9 胡元鑫;以蒎烯为手性源合成的手性配体[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10 王建海;氮杂半冠醚手性配体的合成及在醛的不对称乙基化反应中的应用[D];郑州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6949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mazuiyixuelunwen/6949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45e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