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麻醉学论文 >

关节镜技术治疗前外侧踝关节撞击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9 21:01

  本文关键词:关节镜技术治疗前外侧踝关节撞击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关节镜 踝关节撞击综合征 软骨损伤


【摘要】:目的通过总结分析前外侧踝关节撞击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探讨前外侧踝关节撞击综合征的病因、病理变化和关节镜治疗效果以及预后影响因素,以期为临床上治疗前外侧踝关节撞击综合征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分析从2007年2月到2013年5月这段时间内被我院诊断为前外侧踝关节撞击综合征并采用踝关节镜手术治疗的2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3例,女9例,患者年龄在20至5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4.6岁。所有的患者均有踝关节扭伤病史,而且都为单侧损伤,左踝12例,右踝10例;内翻损伤19例,外翻损伤2例,扭伤机理不确定的1例,踝关节受伤至就诊时间由6~12个月,平均为8.6个月。术前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及影像表现22例患者均诊断为前外侧踝关节撞击综合征。所有患者均行关节镜清理,清除撞击组织,清理、修整损伤的软骨。采取持续硬膜外麻醉,仰卧位,术前标出常规前外侧入路及主要的血管、神经及肌腱走行,术中助手牵引。取常规踝关节前内及前外入路,必要时添加辅助入路,按顺序进行关节镜探查。术中被动屈伸踝关节,观察踝关节内是否存在骨性结构撞击的情况,关节间隙中有无游离存在,胫距关节面有无骨赘形成。经过踝关节镜仔细探查后,先对引起撞击的组织进行清理,应用电动刨削刀、磨钻以及等离子射频刀等清除撞击的软组织或骨赘及游离体,并留取标本行病理检测,如有软骨损伤同时清理并修整损伤的软骨创面,以及软骨创面的微骨折等处理。手术前后采用AOFAS(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踝与后足评分系统和Meislin标准对踝关节功能疗效进行评估。对收集到的数据应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对定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的方式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对于无序分类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有序分类资料进行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至24个月,平均16.8个月,关节镜下发现22例患者均存在前外侧踝撞击,撞击物类型:外侧滑膜组织撞击12例,半月板样组织撞击3例,下胫腓前韧带远侧束撕裂撞击3例,距腓前韧带损伤瘢痕组织增生撞击4例。AOFAS评分由术前(46.27±12.50)分提高到末次随访时(85.14±10.20)分,手术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Meislin标准进行疗效评估,优8例,良10例,可4例,差0例,优良率81.82%。本组15例患者合并存在关节软骨的损伤,但软组织撞击部位与软骨损伤部位符合程度不显著(X2=1.856,P=1.73),且无或轻度软骨损伤的疗效相对于中或重度损伤者较好,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250,P=0.01)。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感染、血管和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前外侧踝关节撞击综合征常发生在踝关节反复扭伤后,造成撞击的组织多为损伤后增生肥厚的疤痕组织,可合并出现关节软骨损伤。关节镜是诊断和治疗前外侧踝关节撞击综合征的有效手段,具有创伤小、恢复较快、疗效良好、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关键词】:关节镜 踝关节撞击综合征 软骨损伤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687.3
【目录】:
  • 英文缩略词5-6
  • 摘要6-8
  • Abstract8-11
  • 1 前言11-15
  • 2 资料与方法15-20
  • 3 结果20-23
  • 5 讨论23-28
  • 6 结论28-29
  • 7 参考文献29-33
  • 附录33-34
  • 致谢34-35
  • 综述35-45
  • 参考文献42-45
  • 附图表45-5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边海林;徐向阳;;踝关节撞击综合征诊断和治疗[J];国际骨科学杂志;2011年03期

2 孙磊;宁志杰;;踝关节软组织和骨性撞击综合征[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2年04期



本文编号:7029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mazuiyixuelunwen/7029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0b4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