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麻醉学论文 >

两种不同硬膜外导管的临床安全性研究分析

发布时间:2017-08-28 03:19

  本文关键词:两种不同硬膜外导管的临床安全性研究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硬膜外导管 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 安全性


【摘要】:目的研究加强型硬膜外导管与普通型硬膜外导管在小儿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中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而探讨此两种导管的临床安全性,为临床小儿硬膜外麻醉中硬膜外导管的选择提供循证医学资料。方法收集2015年9月至2016年2月期间在湖南省儿童医院麻醉手术室行尿道下裂成形术3-7岁患儿200例,全身情况ASA分级为Ⅰ~Ⅱ级。200例患儿均在硬膜外阻滞联合全身麻醉方式下,根据患儿住院先后顺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2组(n=100):加强型硬膜外导管组(A组),普通型硬膜外导管组(B组),全身麻醉后常规行硬膜外阻滞,各组置入相应的硬膜外导管。记录患儿的基本资料(年龄和体重及手术时间、失血量、输液量);血流动力学情况(入室时(T1)、硬膜外给药前(T2)、给药后5min(T3)、手术开始时(T4)的心率和血压及呼吸频率);硬膜外穿刺置管过程中的不良事件(置管困难、回抽见血或脑脊液、导管打折或折痕、拔管困难、导管断裂或裂缝、硬膜外血肿及神经损伤)。结果(1)两组患者间年龄、体重、手术时间、失血量、输液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血流动力学分析:A组与B组组间比较:T1、T2、T3、T4各时间段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呼吸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组内比较:与入室时(T1)比较,各组内T2、T3、T4各时点SBP、DBP、HR、RR均下降(下降幅度未超过其值的15%)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硬膜外给药前(T2)比较,各组内T3的SBP、DBP、RR较T2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内T4的SBP、HR、RR较T2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导管相关并发症结果比较:硬膜外导管置管过程中血管损伤情况:A组0例,B组3例,两组硬膜外腔血管损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硬膜外导管打折或出现折痕:A组0例,B组10例,其中B组10例中有2例在术中发生打折,打折部位位于导管固定处,其余8例均为在拔管后发现其前端有明显折痕,但均未影响术中向硬膜外腔推注局麻药。两组硬膜外导管发生打折或折痕的概率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O.05);置管困难:A组2例(2.00%),B组9例(9.00%),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硬膜外导管拔出时导管前端内带血情况:A组1例,B组6例,两组导管前端内带血量均为轻度且两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硬膜外置管过程、留置期间两组均未见导管穿破硬脊膜;拔管过程中两组均未出现导管拔管困难及导管断裂和硬膜外血肿并发症;术后随访两组均未出现肌力异常、双下肢感觉异常、下肢疼痛、大小便失禁等神经损伤相关症状。结论1.加强型硬膜外导管在抗打折、抗断裂及降低置管困难方面具有优越性;2.加强型硬膜外导管在降低硬膜外阻滞不全方面并未显示其优越性;3.加强型硬膜外导管是否能降低硬脊膜、血管及神经损伤仍需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硬膜外导管 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 安全性
【学位授予单位】:南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26.1
【目录】:
  • 主要英文缩略词索引5-6
  • 摘要6-9
  • Abstract9-13
  • 第1章 绪论13-17
  • 第2章 研究内容和方法17-23
  • 2.1 研究内容17-19
  • 2.2 研究方法19-21
  • 2.3 统计学方法21
  • 2.4 误差控制21-23
  • 第3章 研究结果23-27
  • 3.1 一般资料分析23-24
  • 3.2 生命体征分析24-26
  • 3.3 两组硬膜外导管相关并发症比较26-27
  • 第4章 讨论27-35
  • 第5章 结论35-37
  • 参考文献37-41
  • 综述41-49
  • 参考文献45-49
  • 附录一 本研究临床资料登记表49-51
  • 附录二 硕士期间发表文章51-53
  • 致谢5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福喜,贾果兰;硬膜外导管拔出困难一例[J];内蒙古医学杂志;1997年04期

2 王继红,许文英,赵昕;硬膜外导管在耳鼻咽喉科先天性瘘管手术中的应用[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2000年05期

3 王琪,韩艾伦,么孝恩,陈继荣;硬膜外导管圈结致拔出困难[J];临床误诊误治;2001年05期

4 郭铭辉;硬膜外导管灼断1例[J];哈尔滨医药;2003年05期

5 陶瑞生,王锋,徐春燕,刘元元;硬膜外导管灼断一例报告[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3年04期

6 杨丽英,王玉红;硬膜外导管断裂1例处理体会[J];武警医学;2004年01期

7 崔庆花,张卫军;术后留置硬膜外导管镇痛在临床中的应用[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8 周洁萍;硬膜外导管拔出困难1例的处理体会[J];临床医学;2004年08期

9 杨爱红;高特生;;一次性硬膜外导管在婴幼儿导尿中的应用[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6年01期

10 李城女;;术后镇痛硬膜外导管固定方法的改进[J];中国乡村医药;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袁孝忠;孙建良;周煦燕;陆雅萍;;恢复体位固定硬膜外导管的临床应用[A];2004年浙江省麻醉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4年

2 郑振萍;张丽华;何锴;;硬膜外导管拔出困难1例的处理及体会[A];全国第四次麻醉药理学学术会议暨2013年贵州省麻醉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3年

3 肖仁举;陈伟;;硬膜外导管在婴幼儿梗阻性肾衰中的应用[A];2010年贵州省泌尿外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4 代小奇;刘金锋;邓超;周华成;;体内留置镇痛用硬膜外导管臭氧消毒效果的观察[A];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第八届年会暨CASP成立二十周年论文集[C];2009年

5 王越;郝磊;付晶;;硬膜外导管及针灸针直接插入法吻合泪小管断裂35例分析[A];《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第九届组稿会暨第二届急诊医学青年论坛全国急危重症与救援医学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赵晓英;预充液对产妇硬膜外导管置入血管的影响[D];大连医科大学;2015年

2 李雪艳;两种不同硬膜外导管的临床安全性研究分析[D];南华大学;2016年

3 侯文婷;加强型聚脲胺酯硬膜外导管与聚氯乙烯硬膜外导管临床安全性对比的回顾性研究[D];复旦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7471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mazuiyixuelunwen/7471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855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