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麻醉学论文 >

基于电刺激的鲤鱼机器人脑运动区定位及组织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30 14:36

  本文关键词:基于电刺激的鲤鱼机器人脑运动区定位及组织学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动物机器人 鲤鱼脑组织 运动核团 电刺激 组织切片


【摘要】:动物在运动灵活性、复杂性以及对环境的适应性等方面优于目前仿生机器人能够达到的模拟效果。以动物本身为载体的动物机器人应运而生。鲤鱼机器人是水生动物机器人的组成部分,本文基于脑对躯体运动具有支配作用的学术思想,对鲤鱼的脑运动区进行定位研究。本文首先从组织学角度观察鲤鱼的脑结构,制作了鲤鱼脑组织浸制标本以及切片标本,浸制标本观察其大体结构,切片标本观察其微观结构。然后针对端脑、中脑、小脑三个脑区进行运动区定位:首先应用电损毁法建立脑损伤模型,通过行为丧失推断损毁区功能;然后对浅麻醉状态下的鲤鱼三个脑区进行功能探查,记录引起鲤鱼躯体明显运动的有效刺激位点;最后针对有效刺激位点进行清醒状态下水下实验,观察所诱发的具体行为,并对有效刺激位点进行显色标记。脑损毁结果显示中脑、小脑参与运动调控,损毁端脑对游泳运动未产生影响。急性探查实验发现电刺激端脑只引起吻部、眼部运动,电刺激中脑、小脑均能引起尾部摆动、鱼鳍伸展,有效刺激点主要分布于中脑视盖以及小脑大部分区域;水下实验中刺激中脑视盖、小脑左右两侧能够诱发鲤鱼转向,刺激小脑中线前部和后部分别能够引起前进、倒退运动;对有效刺激位点进行标记,切片观察其集中于中脑视盖、侧纵束以及小脑蒲氏细胞层。根据实验结果,本研究推论:中脑侧核为鲤鱼游泳运动中枢,小脑蒲氏细胞层为身体平衡中枢;其神经通路为:中脑视盖接收外界刺激,通过神经纤维将神经冲动分别传递到中脑侧核与小脑蒲氏细胞层,蒲氏细胞层通过神经纤维与中脑侧核相连,蒲氏细胞层发出下行神经束、中脑侧核发出侧纵束分别达于延脑,并最终与脊髓相连,两个中枢共同发挥躯体运动协调功能。
【关键词】:动物机器人 鲤鱼脑组织 运动核团 电刺激 组织切片
【学位授予单位】:燕山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Q42;TP24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1章 绪论10-16
  • 1.1 课题背景10-11
  • 1.2 动物机器人研究现状11-13
  • 1.2.1 国外研究现状11-12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2-13
  •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3-14
  • 1.4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14-16
  • 第2章 鲤鱼脑组织标本制备方法的研究16-31
  • 2.1 引言16
  • 2.2 研究对象的选择16-17
  • 2.3 鲤鱼的麻醉17-19
  • 2.3.1 麻醉剂的选择17-18
  • 2.3.2 麻醉程度的判定18-19
  • 2.4 鲤鱼实验台的设计19-21
  • 2.5 脑组织浸制标本的制备21-25
  • 2.5.1 试验材料21
  • 2.5.2 试验方法21-24
  • 2.5.3 试验结果24-25
  • 2.6 脑组织切片标本的制备25-29
  • 2.6.1 试验材料26
  • 2.6.2 试验方法26-28
  • 2.6.3 试验结果28-29
  • 2.7 讨论与分析29-30
  • 2.8 本章小结30-31
  • 第3章 鲤鱼脑组织学观察31-45
  • 3.1 引言31
  • 3.2 鲤鱼脑结构整体观察31-35
  • 3.2.1 试验材料31-32
  • 3.2.2 试验方法32
  • 3.2.3 试验结果32-35
  • 3.3 鲤鱼脑组织切片观察35-42
  • 3.3.1 试验材料35
  • 3.3.2 试验方法35-36
  • 3.3.3 试验结果36-42
  • 3.4 讨论与分析42-43
  • 3.5 本章小结43-45
  • 第4章 脑运动功能区定位45-62
  • 4.1 引言45
  • 4.2 损毁不同脑区探查脑运动功能区45-50
  • 4.2.1 试验材料46
  • 4.2.2 试验方法46-48
  • 4.2.3 试验结果48-50
  • 4.3 电刺激方法定位运动核团50-57
  • 4.3.1 试验材料50-51
  • 4.3.2 试验方法51-53
  • 4.3.3 试验结果53-57
  • 4.4 标记有效刺激位点57-60
  • 4.4.1 试验材料57-58
  • 4.4.2 试验方法58
  • 4.4.3 试验结果58-60
  • 4.5 讨论与分析60-61
  • 4.6 本章小结61-62
  • 结论62-63
  • 参考文献63-67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67-69
  • 致谢6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厚才;兔对电刺激的反应性及体温的昼夜变化[J];上海实验动物科学;1998年Z1期

2 李东风,赵静,蒋锦昌;电刺激鸣禽高级发声中枢诱发叫声的声谱分析[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1期

3 石其贤;钱耕荪;张致一;;电刺激大白鼠诱导泌乳作用机制的研究[J];实验生物学报;1964年02期

4 徐承焘,陈娟,李青,张海灵;电刺激大鼠坐骨神经中枢端引起血压变化的机制探讨[J];生理科学;1988年05期

5 彭良瑞;孤立电刺激下肌肉力激发、力大小、力速度的估算[J];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1995年01期

6 傅英,戴体俊;小鼠电刺激测痛实验方法的探讨[J];实验动物科学与管理;1995年04期

7 赵鹏程;吕永钢;邹杨;张小梅;陈国宝;杨力;;电刺激联合干细胞修复周围神经损伤的研究进展[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12年06期

8 张能;陈永跃;陆杰;黄仲荪;;电刺激兔孤束束诱发消化间期胃综合肌电的变化[J];四川生理科学杂志;1991年Z1期

9 曾照芳;;模拟针灸效果的电刺激波的数学模型[J];生物数学学报;1992年01期

10 邹贤刚,肖英达,黄国屏,杜淼;电刺激家兔卵母细胞孤雌活化的研究[J];动物学报;199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龙;吴东宇;;经颅直流电刺激及其临床应用[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脑血管病康复学术会议会议指南[C];2010年

2 李扬政;李建华;吴涛;;不同电刺激对提高健康人群肌力的研究进展[A];2011年浙江省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学术年会暨康复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1年

3 张毓笠;王伯雄;;肌电刺激仪器及其在医学治疗中的作用[A];海峡两岸医疗仪器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5年

4 黄先森;;经颅直流电刺激在中风康复中的应用进展[A];2013浙江省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学术年会暨第八届浙江省康复医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3年

5 朱晓瑾;张旭;王辉;阎立丽;;高频电刺激对周围神经传导阻断的动物实验研究[A];第十四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7分会场:环境危害与健康防护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6 戎科;;偏瘫步态的建模及动态电刺激康复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CABS2012)论文摘要汇编[C];2012年

7 王红星;;重复频率电刺激[A];中国康复医学会肌电图与临床电生理学习班资料汇编[C];2012年

8 梅慧娴;成良;陈其才;;下丘局部电刺激对听神经元最佳频率和幅度敏感性的实时调制[A];中国生理学会第23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生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文集[C];2010年

9 王优芳;;低频脉冲电刺激配合手法按摩老年中风便秘的疗效观察[A];2013浙江省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学术年会暨第八届浙江省康复医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3年

10 沈明;覃云凌;于建红;;经直肠电刺激取精术[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男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苏州市农科所 高建峰;电刺激 促美蛙生长[N];江苏科技报;2001年

2 本报记者 何英;缺电刺激埃及向“风光”迈进[N];中国能源报;2014年

3 ;加一点电刺激能做“清醒梦”[N];新华每日电讯;2014年

4 风信;治疗中风偏瘫双管齐下更有利[N];医药经济报;2002年

5 健康时报特约记者  黄学超;穴位电刺激 戒酒效果好[N];健康时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张晔 本报实习生 徐羽宏;意念控制:咱们瞧瞧地球上的“阿凡达”[N];科技日报;2014年

7 中国医科院整形外科医院麻醉科薛富善;综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N];健康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颖;大鼠海马区神经元对于轴突高频电刺激的响应及作用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2 闫晓东;电刺激促进大鼠背根神经节神经元突起生长及机制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1年

3 蔡昌思;不同位置及模式电刺激诱发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及视皮层的响应特性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4 王凯;电刺激兔眼视神经诱发皮层电位的实验研究[D];北京大学;2008年

5 刘爱国;电刺激对豚鼠听神经兴奋性影响[D];复旦大学;2003年

6 王晓琳;电刺激大鼠上矢状窦血管源性头痛模型的机制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0年

7 沈瑾;电刺激处理牛肉的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3年

8 姜磊;偏头痛痛觉机制—电刺激清醒大鼠上矢状窦区硬脑膜后三叉神经核尾侧复合体基因表达谱的实验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9年

9 罗欣;电刺激和延迟冷却对牛肉食用品质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10 邹彬;电刺激干预对废用性肌萎缩大鼠线粒体生物合成和呼吸功能的影响[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康;电刺激与电损毁腹外侧视前区对大鼠睡眠活动的影响[D];河北师范大学;2016年

2 沈伟超;基于电刺激的鲤鱼机器人脑运动区定位及组织学研究[D];燕山大学;2016年

3 薄成志;PGF2α和电刺激对大鼠肌筋膜疼痛触发点的影响[D];上海体育学院;2016年

4 程秋惠;电刺激促进肌卫星干细胞增殖的信号通路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6年

5 戎科;偏瘫步态的建模及动态电刺激康复研究[D];南京体育学院;2012年

6 薛磊;前视结节电刺激对熊蜂飞行控制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7 张伟峰;通用可配置生物电刺激芯片的设计[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8 卢嘉奕;高频电刺激指导下的肾动脉近段的肾交感神经射频消融术的实验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5年

9 李军梅;低频复合生理频率慢性电刺激对肺气肿兔膈肌结构和功能影响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7年

10 陈冬明;电刺激对稀有泩鲫(Gobiocrypris rarus)性腺发育及繁殖的影响[D];西南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7598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mazuiyixuelunwen/7598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956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