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麻醉学论文 >

小动物PET和小动物CT图像配准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1 08:38

  本文关键词:小动物PET和小动物CT图像配准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小动物CT 小动物PET 多模态 图像配准 小动物床


【摘要】: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医学研究的需要,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医学影像设备,如X线、CT(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MRI(磁共振成像)、PE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SPECT(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超声设备和荧光分子影像等。不同模态的医学影像设备在成像领域的侧重点不同,将反映不同信息的医学图像进行有机融合,则可以提供更为丰富的影像信息。由于多模态医学影像设备价格不菲,且已有的多模态一体机尚不能满足大多数多模态图像融合的需求,因而获取配准图像的通用模式成为了研究热点。本文以小动物PET和小动物CT图像配准为例,研究了多模态医学影像设备的通用配准方法。首先设计了一种小动物床,对已有体外特征标记点配准方案进行了改进,将优化后的配准装置固定在小动物床外侧。载有小动物的动物床可以在不同成像设备间转移。在转移和扫描过程中,小动物始终处于麻醉状态,故可假设两种设备间采集的图像符合刚体变换模型。配准装置可以在不同成像设备上显像,最终在图像断层平面呈现为特征标记点。通过寻找两组图像间相匹配的特征点即可计算空间转换关系,进而将分辨率较低的PET图像映射到CT图像空间,实现图像配准及融合。上述方案在寻找相匹配特征点的过程中计算量大,同时为达到一定的配准精度需要增加特征点的数量,因而实验操作和计算的复杂度大大提高。本文在上述方法思路基础上,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在两组图像空间内建立公共参考坐标系,以实现图像配准的新方案。该方案在小动物床外侧固定两根相交的特征直线导管,利用特征直线在CT和PET断层平面形成的特征点,采用直线拟合的方法将特征点序列进行直线拟合,可以将特征点寻找过程中所引入的误差减小。通过两条特征直线在两组图像空间内建立的公共参考坐标系,即可确定两组图像空间的转换关系,从而实现图像配准及融合。本文对两种方案的配准结果进行了模拟数据实验、体模数据实验以及活体小动物实验评估。通过目测检验和特征点匹配误差的计算,可知两种方案均可以实现小动物PET和小动物CT图像的配准。新的方案较已有方案具有计算过程更为简单,配准精度更高的特点。
【关键词】:小动物CT 小动物PET 多模态 图像配准 小动物床
【学位授予单位】:东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P391.4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绪论9-21
  • 1.1 显微医学影像设备9-10
  • 1.2 多模态图像配准10-16
  • 1.2.1 多模态图像配准概念10-11
  • 1.2.2 多模态图像配准意义和应用11-13
  • 1.2.3 多模态图像配准方法13-16
  • 1.3 多模态图像融合16-18
  • 1.3.1 基于空间域的图像融合方法16-17
  • 1.3.2 基于变换域的图像融合方法17-18
  • 1.4 多模态图像配准结果评估18
  • 1.5 本文研究内容18-21
  • 1.5.1 本文技术路线18-19
  • 1.5.2 本文章节安排19-21
  • 第二章 实验设备及图像数据解析21-31
  • 2.1 实验设备及成像原理21-23
  • 2.1.1 小动物CT21
  • 2.1.2小动物PET21-23
  • 2.2 显微图像数据预处理23-26
  • 2.2.1 显微图像格式解析23-25
  • 2.2.2 显微图像插值算法25-26
  • 2.3 小动物床设计26-29
  • 2.3.1 小动物床的设计26
  • 2.3.2 麻醉及保温装置26-28
  • 2.3.3 呼吸门控装置28-29
  • 2.4 本章小结29-31
  • 第三章 基于空间特征点匹配的图像配准算法31-43
  • 3.1 小动物床配准装置31
  • 3.2 基于空间特征点匹配方法31-36
  • 3.2.1 特征点提取及匹配32-34
  • 3.2.2 空间转换矩阵计算34-35
  • 3.2.3 特征匹配误差分析35-36
  • 3.2.4 算法软件实现36
  • 3.3 实验及结果36-42
  • 3.3.1 体模配准实验及结果分析36-39
  • 3.3.2 小动物活体配准实验及结果分析39-42
  • 3.4 本章小结42-43
  • 第四章 基于空间参考坐标系变换的图像配准算法43-57
  • 4.1 小动物床配准装置43
  • 4.2 基于空间参考坐标系变换配准算法43-49
  • 4.2.1 特征点提取及直线拟合44-46
  • 4.2.2 参考坐标系的建立46
  • 4.2.3 转换矩阵的计算46-48
  • 4.2.4 算法软件实现48-49
  • 4.3 实验及结果49-55
  • 4.3.1 仿真实验及结果分析49-51
  • 4.3.2 体模配准实验及结果分析51-52
  • 4.3.3 小动物活体配准实验及结果分析52-55
  • 4.4 本章小结55-57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57-59
  • 5.1 总结57-58
  • 5.2 展望58-59
  • 致谢59-61
  • 参考文献61-65
  • 作者简介6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芳,朱敏慧,吴一戎;改进的多项式图像配准方法[J];电子与信息学报;2001年11期

2 刘斌,彭嘉雄;图像配准的小波分解方法[J];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2003年09期

3 谌安军;;基于多尺度图像配准方法[J];电子测量技术;2003年05期

4 谌安军,陈炜,毛士艺;一种基于边缘的图像配准方法[J];电子与信息学报;2004年05期

5 刘松涛;杨绍清;;图像配准技术性能评估及实现概况[J];电光与控制;2007年03期

6 李玲玲;黄其民;李保;;多传感器图像配准方法综述[J];光盘技术;2007年02期

7 刘松涛;杨绍清;;图像配准技术研究进展[J];电光与控制;2007年06期

8 上官晋太;郭慧;岳晋;杨汝良;;图像配准测度对重叠面积变化的鲁棒性分析[J];光电工程;2008年11期

9 李晓明;张继福;;一种基于学习的自动图像配准检验方法[J];自动化学报;2008年01期

10 徐海黎;花国然;庄健;王孙安;;采用小世界免疫克隆算子的频率域图像配准[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9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付宇光;唐焕文;唐一源;;一种优化算法在图像配准中的应用[A];第二十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上)[C];2001年

2 桂秋阳;邱志明;;大口径舰炮图像配准方式射击精度仿真[A];中国系统仿真学会第五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06年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彭静;徐晓艳;任蕾;;一种基于极对数分数阶傅里叶变换的图像配准方法[A];第七届和谐人机环境联合学术会议(HHME2011)论文集【oral】[C];2011年

4 王佳佳;廖宁放;廉玉生;刘子龙;;基于八通道成像光谱仪图像配准技术研究[A];中国光学学会2010年光学大会论文集[C];2010年

5 冯丽丽;姜慧研;李季;;一种自适应的非刚性图像配准方法及其在肝脏配准中的应用[A];第九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Ⅱ[C];2011年

6 翟胜军;姜晖;张鑫;;一种基于角点的图像配准方法[A];武汉(南方九省)电工理论学会第22届学术年会、河南省电工技术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吴铮;钱徽;朱淼良;;基于特征匹配的航空图像配准[A];第十二届全国图象图形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8 杨必武;倪志斌;;图像配准中基于最大熵的模板选取算法研究[A];2006年全国光电技术学术交流会会议文集(D 光电信息处理技术专题)[C];2006年

9 李红波;倪国强;;图像配准中特征点匹配分析与展望[A];第三届全国嵌入式技术和信息处理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10 滕凯风;张建秋;周柏杨;王友华;;基于免疫单纯形法的鲁棒多分辨率图像配准[A];2007'仪表,自动化及先进集成技术大会论文集(一)[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丛伟建;应用于肝脏介入诊疗的超声图像分析与导航方法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2 靳峰;基于特征的图像配准关键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3 黄韶杰;基于聚类的煤岩分界图像识别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6年

4 宋智礼;图像配准技术及其应用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5 周武;精密图像配准方法研究及在精密电子组装中的应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6 黄晓阳;在体肝脏图像配准方法及应用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7 朱宪伟;基于结构特征的异源图像配准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8 王东峰;多模态和大型图像配准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电子学研究所);2002年

9 王雷;影像导航手术中2D/3D图像配准[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5年

10 杨晓梅;几何变分方法在图像配准中的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小丽;基于轮廓的SAR图像配准方法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5年

2 张海滨;图像配准技术在前列腺DWI序列图像中的研究与应用[D];河北大学;2015年

3 汪松;在图像配准中基于点特征的匹配算法[D];郑州大学;2015年

4 王菲;一种改进的红外图像配准拼接算法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5 牛慧贤;基于分数阶傅里叶变换的刚性图像配准技术[D];郑州大学;2015年

6 郭莉莉;基于人工蜂群算法的SPECT-B超甲状腺图像配准[D];河北大学;2015年

7 何永亮;基于特征点和TPE两点熵的图像配准技术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8 胡钟琴;基于互信息和粒子群算法的图像配准研究[D];广西大学;2015年

9 商磊;基于改进SIFT算法的图像配准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10 陈海斌;图像分割和图像配准在近距离放射治疗中的应用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9524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mazuiyixuelunwen/9524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5af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