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麻醉学论文 >

单次静脉利多卡因对成人七氟烷和丙泊酚麻醉效能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10-05 20:43

  本文关键词:单次静脉利多卡因对成人七氟烷和丙泊酚麻醉效能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利多卡因 静脉注射 七氟烷 丙泊酚 MAC 半数有效浓度 肾上腺素能反应


【摘要】:第一部分目的: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比较不同剂量单次静脉注射利多卡因对成人七氟烷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和抑制肾上腺素反应的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_BAR)的影响。方法:选择躯干部择期手术患者180例,年龄25~65岁、BMI 20~30 kg/m2、ASA I~II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二组:MAC组(n=90)和MAC_BAR组(n=90)。MAC组分3个亚组:HMAC组、LMAC组和CMAC组(n=30);MAC_BAR组分3个亚组:HMAC_BAR组、LMAC_BAR组和CMAC_BAR组(n=30)。MAC组七氟烷吸入诱导、置入喉罩后维持七氟烷预设浓度15分钟,然后给予研究药物。对照组(CMAC组)给予生理盐水5ml,低剂量组(LMAC组)给予2%利多卡因0.75mg/kg,高剂量组(HMAC组)给予2%利多卡因1.5mg/kg,给药后3min时切皮,观察切皮时及切皮后1min内患者切皮反应(有无体动)。采用改良序贯法来确定七氟烷MAC。比较三组MAC和给药前后血液动力学指标及BIS值。MAC_BAR组七氟烷吸入诱导、置入喉罩后维持七氟烷预设浓度15分钟,然后给予研究药物。对照组(CMAC_BAR组)给予生理盐水5ml,低剂量组(LMAC_BAR组)给予2%利多卡因0.75mg/kg,高剂量组(HMAC_BAR组)给予2%利多卡因1.5mg/kg,给药后3min时切皮,观察切皮时及切皮后1min内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MAP≥15%基础值为阳性,MAP15%基础值为阴性。采用改良序贯法来确定七氟烷MAC_BAR。比较三组MAC_BAR和给药前后血液动力学指标及BIS值。结果:MAC组中,HMAC组MAC为2.00%(95%CI 1.80%~2.20%),明显低于CMAC组2.20%(95%CI 2.00%~2.40%)(P0.05);LMAC组MAC为2.18%(95%CI 1.98%~2.38%)。HMAC组的七氟烷MAC比CMAC组的七氟烷MAC平均降低约0.18%(数值),降幅约9%。HMAC组的七氟烷MAC比LMAC组的七氟烷MAC平均降低约0.20%(数值)。HMAC组七氟烷MAC明显低于CMAC组。LMAC组与CMAC组七氟烷MAC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MAC_BAR组中,HMAC_BAR组的七氟烷MAC_BAR为2.59%(95%CI2.39%~2.77%)比CMAC_BAR组3.03%(95%CI 2.85%~3.20%)平均低约0.44%(数值),降幅为14.6%,比lmac_bar组2.99%(95%ci2.81%~3.16%)平均低约0.40%(数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mac_bar组与cmac_bar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单次静脉注射2%利多卡因1.5mg/kg能降低成人七氟烷mac,使七氟烷麻醉效能增加。第二部分目的: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比较不同剂量单次静脉注射利多卡因对成人丙泊酚体动半数有效浓度(cp50)和抑制肾上腺素能反应的半数有效血浆浓度(cp50-bar)的影响。方法:选择躯干部择期手术患者120例,年龄25~65岁、bmi20~30kg/m2、asai~ii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cp50组(n=60)和cp50-bar组(n=60)。cp50组分三个亚组:hcp50组、ccp50组和lcp50组(n=20)。cp50-bar组分三个亚组:hcp50-bar组、ccp50-bar组和lcp50-bar组(n=20)。cp50组采用丙泊酚+瑞芬太尼诱导、置入喉罩后维持丙泊酚预设浓度15分钟,然后给予研究药物。对照组(ccp50组)给予生理盐水5ml,低剂量组(lcp50组)给予2%利多卡因0.75mg/kg,高剂量组(hcp50组)给予2%利多卡因1.5mg/kg,给药后3min时切皮,观察切皮时及切皮后1min内患者切皮反应(有无体动)。采用序贯法来确定丙泊酚体动半数有效浓度。比较三组丙泊酚浓度和给药前后血液动力学指标及bis值。cp50-bar组采用丙泊酚+瑞芬太尼诱导、置入喉罩后维持丙泊酚预设浓度15分钟,然后给予研究药物。对照组(ccp50-bar组)给予生理盐水5ml,低剂量组(lcp50-bar组)给予2%利多卡因0.75mg/kg,高剂量组(hcp50-bar组)给予2%利多卡因1.5mg/kg,给药后3min时切皮,观察切皮时及切皮后1min内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map≥15%基础值为阳性,map15%基础值为阴性。采用改良序贯法来确定丙泊酚cp50-bar。比较三组丙泊酚cp50-bar和给药前后血液动力学指标及bis值。结果:cp50组中,hcp50组的丙泊酚体动cp50为4.85μg/ml(95%ci3.62~5.95)比ccp50组的8.53μg/ml(95%ci7.38~9.57)平均降低约3.68μg/ml,降幅为43%,比lcp50组的7.840μg/ml(95%ci6.728~8.911)平均降低约2.99μ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 Cp50组与C Cp50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p50-BAR组中,HCp50-BAR组的丙泊酚CP50-BAR为7.713μg/ml(95%CI6.214~9.119)比CCp50-BAR组9.782μg/ml(95%CI 8.293~11.219)平均降低约2.05μg/ml,降幅为21%,比LCp50-BAR组9.544μg/ml(8.113~10.925)平均降低约1.83μ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Cp50-BAR组与CCp50-BAR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单次静脉注射2%利多卡因1.5mg/kg能降低成人丙泊酚Cp50和Cp50-BAR,使丙泊酚麻醉效能增加。
【关键词】:利多卡因 静脉注射 七氟烷 丙泊酚 MAC 半数有效浓度 肾上腺素能反应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614
【目录】:
  • 中文摘要4-7
  • Abstract7-14
  • 缩略语/符号说明14-15
  • 前言15-19
  • 研究现状、成果15-18
  • 研究目的、方法18-19
  • 一、静脉注射利多卡因对七氟烷MAC和MAC_BAR的影响19-32
  • 1.1 对象和方法19-21
  • 1.1.1 研究对象19
  • 1.1.2 药物19
  • 1.1.3 仪器19
  • 1.1.4 麻醉方法19-21
  • 1.1.5 术中监测21
  • 1.1.6 监测指标21
  • 1.1.7 统计分析21
  • 1.2 结果21-27
  • 1.2.1 患者一般情况的比较21-22
  • 1.2.2 七氟烷MAC的比较22-23
  • 1.2.3 七氟烷MAC_BAR的比较23-24
  • 1.2.4 两组患者不同时点HR的比较24-25
  • 1.2.5 两组患者不同时点MAP的比较25-26
  • 1.2.6 两组患者不同时点BIS值的比较26-27
  • 1.3 讨论27-31
  • 1.3.1 利多卡因临床应用及作用机制27-28
  • 1.3.2 七氟烷的临床应用28
  • 1.3.3 MAC的定义28
  • 1.3.4 MAC的测量方法28-29
  • 1.3.5 MAC的影响因素29-30
  • 1.3.6 实验的局限性30-31
  • 1.4 小结31-32
  • 二、静脉注射利多卡因对丙泊酚体动Cp50和Cp50-BAR的影响32-42
  • 2.1 资料与方法32
  • 2.1.1 研究对象32
  • 2.1.2 药物32
  • 2.1.3 仪器32
  • 2.2 研究方法32-34
  • 2.2.1 实验方法32-34
  • 2.2.2 评价方法34
  • 2.2.3 统计学方法34
  • 2.3 结果34-40
  • 2.3.1 患者一般情况的比较34-35
  • 2.3.2 Cp50组丙泊酚Cp50的比较35-36
  • 2.3.3 Cp50_BAR组丙泊酚Cp50_BAR的比较36-38
  • 2.3.4 两组患者不同时点HR的比较38
  • 2.3.5 两组患者不同时点MAP的比较38-39
  • 2.3.6 两组患者不同时点BIS值的比较39-40
  • 2.4 讨论40-41
  • 2.4.1 结果分析40-41
  • 2.4.2 利多卡因的临床应用及作用机制41
  • 2.4.3 实验的局限性41
  • 2.5 小结41-42
  • 结论42-43
  • 参考文献43-49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49-50
  • 综述50-57
  • 综述参考文献54-57
  • 致谢57-58
  • 个人简历5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裴术丰,郭文新,聂珍静;口服利多卡因快速缓解胃部疼痛50例[J];中原医刊;2002年08期

2 赵广惠 ,商延贞;利多卡因的应用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年09期

3 张广东;利多卡因致过敏1例[J];皮肤病与性病;2003年01期

4 袁利,侯玉华;利多卡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观察[J];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4年01期

5 马传新,岳旺;利多卡因对电点燃模型的作用研究评价[J];药学实践杂志;2004年05期

6 王效德,杨建刚,常方成,靳素珊,张霞;利多卡因的临床新用途[J];齐鲁护理杂志;2004年12期

7 宫云娟;利多卡因的临床新用途[J];中国社区医师;2005年09期

8 杨弋弋;孙勃;;利多卡因在绝经后妇女取环术中的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2005年19期

9 宋萍萍;王东信;王沛钰;;利多卡因对不同载脂蛋白E基因型小鼠短暂全脑缺血后脑损害程度的影响[J];中华医学杂志;2005年48期

10 陈华;;利多卡因的临床新用途[J];海峡药学;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慧琴;俞凤;高世明;;利多卡因对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治疗(附33例临床分析)[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学会第六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6年

2 许樝;欧册华;黎昌强;陈德宇;;静脉利多卡因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A];2009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3 伍锟;季龙振;;利多卡因中药联合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A];第六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肾脏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0年

4 偠麟;;利多卡因在治疗耳鸣疗效中的观察[A];第二十一届航天医学年会暨第四届航天护理年会论文汇编(下册)[C];2005年

5 张保华;宋敏;;利多卡因穴封治疗脑卒中顽固性呃逆临床观察[A];中国特种针法应用与针灸临床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0年

6 李德联;;大剂量利多卡因致呼吸停止1例[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复苏、灾害、中毒专业联合学术交流会资料汇编[C];1999年

7 李新友;屠伟峰;;利多卡因对缺血再灌注过程中中性粒细胞的影响[A];2006年中华医学会全国麻醉学术年会知识更新讲座[C];2006年

8 周欢欢;凌晓飞;王秋惠;;利多卡因凝胶辅助留置导尿减少术后躁动的观察[A];中华护理学会第15届全国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9 赵勇;惠雅琳;宋发俊;;利多卡因单用与合用川芎嗪注射液治疗眩晕的观察[A];第三届全国中西医结合神经系统疾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10 尉志文;,

本文编号:9787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mazuiyixuelunwen/9787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2ff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