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表性膀胱癌术后不同膀胱灌注方案疗效与副反应的网状Meta分析
本文关键词:浅表性膀胱癌术后不同膀胱灌注方案疗效与副反应的网状Meta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浅表性膀胱癌 膀胱灌注 卡介苗 丝裂霉素 表柔比星 复发率 进展率 膀胱炎 网状Meta分析
【摘要】:目的:采用网状Meta分析方法评价并比较浅表性膀胱癌TURBT术后卡介苗联合表柔比星、卡介苗联合丝裂霉素C以及卡介苗、表柔比星、丝裂霉素C单独膀胱灌注五种不同灌注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及副作用。方法:检索Pub Med(1950-2015)、MEDLINE(1950-2015)、Cochrane图书馆(2015年第3期)、EMBASE(1984-2015)、谷歌学术、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1978-2015)、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1978-2015)、中国知网(CNKI,1976-2015),并手工检索泌尿外科相关杂志,相关会议论文及学位论文集。纳入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卡介苗联合丝裂霉素C、卡介苗联合表柔比星、卡介苗、丝裂霉素C和表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的随机对照研究。以膀胱癌的复发率、进展率、膀胱炎发生率及血尿发生率为研究的结局指标,按照预先设定的纳入与排除标准献筛选文献并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最后采用基于贝叶斯理论的ADDIS软件对提取的数据进行网状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7项研究,包括3616例患者,均为随机对照研究。潜在标尺缩减参数(PSRF)均接近1,说明收敛性良好;Node-splitting模型下非一致性检验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CG相比BCG+EPI及BCG+MMC两种治疗方案膀胱灌注治疗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率均较低,其合并OR值及95%可信区间分别为0.66(0.28,1.56)、0.84(0.49,1.5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PI方案与MMC方案膀胱灌注治疗方案膀胱癌复发率显著高于BCG方案,其OR值与95%可信区间分别为1.77(1.08,2.81)、1.80(1.12,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基于贝叶斯理论网状Meta分析还对五种膀胱灌注治疗方案对膀胱灌注治疗疗效以及副作用的发生率进行了排序,结果显示复发率由低到高排序为:BCG+EPIBCG+MMCBCGEPIMMC。膀胱炎发生率由低到高排序为:EPIMMCBCGBCG+MMCBCG+EPI。上述五种方案膀胱灌注治疗对膀胱癌进展率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上述五种方案膀胱灌注治疗期间血尿发生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浅表性膀胱癌术后膀胱灌注BCG在预防膀胱肿瘤复发的疗效方面与BCG+MMC及BCG+EPI方案无显著差异,但三者均较MMC及EPI方案优势显著,间接比较结果提示BCG+MMC及BCG+EPI两方案无显著差异。2.浅表性膀胱癌术后膀胱灌注在预防膀胱肿瘤进展方面,联合膀胱灌注治疗BCG+EPI和BCG+MMC,单独膀胱灌注免疫药物BCG,以及单独膀胱灌注MMC和EPI等各方案之间无显著差异。3.浅表性膀胱癌术后膀胱灌注无论BCG方案单独膀胱灌注还是BCG+MMC或BCG+EPI的联合膀胱灌注,膀胱炎发生率均显著高于MMC或EPI单独膀胱灌注治疗组别。4.浅表性膀胱癌术后膀胱灌注BCG、BCG+MMC、BCG+EPI、MMC、EPI各方案血尿的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
【关键词】:浅表性膀胱癌 膀胱灌注 卡介苗 丝裂霉素 表柔比星 复发率 进展率 膀胱炎 网状Meta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遵义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37.14
【目录】:
- 中英缩略词对照表4-5
- 中文摘要5-7
- 英文摘要7-9
- 前言9-11
- 1 材料与方法11-16
- 2 结果16-28
- 3 讨论28-31
- 4 结论31-32
- 参考文献32-36
- 综述 高危 NMIBC 的膀胱灌注治疗36-45
- 参考文献42-45
- 致谢45-46
- 作者简介4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东,赵俊萍;卡介苗膀胱内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J];山东医药;2002年19期
2 周秋根;姜睿;;浅表性膀胱癌的治疗现状与进展[J];西南军医;2008年05期
3 肖维荃;;经尿道气化电切术治疗浅表性膀胱癌55例报告[J];江西医药;2009年09期
4 李少康;;浅表性膀胱癌的治疗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2年18期
5 ;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临床分析[J];国外医学.泌尿系统分册;1996年03期
6 李宁忱;易复发的浅表性膀胱癌治疗后的自然病程: 15年随访结果[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1997年11期
7 李彬,杨堂斗,赵雅琴,谢伟,刘伟光;经膀胱镜注射无水乙醇治疗浅表性膀胱癌[J];肿瘤防治杂志;2000年03期
8 李宏;小剂量卡介苗膀胱内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9 孙颖浩,杨庆;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预防[J];当代医学;2001年11期
10 耿达伟 ,曹沪春 ,陈启平 ,章良庆;经尿道电切加气化治疗浅表性膀胱癌的体会[J];中国内镜杂志;200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瑞发;;浅表性膀胱癌研究进展—我们的工作[A];第七次中国中西医结合泌尿外科学术年会暨第二次广东省中西医结合泌尿外科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满晓军;孔垂泽;;浅表性膀胱癌患者术前是否需要常规行静脉尿路造影检查[A];第十六届全国泌尿外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丁小波;梁朝朝;叶元平;刘明;张贤生;郝宗耀;周骏;樊松;江长琴;王克孝;;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技术在预测浅表性膀胱癌复发中的研究[A];华东六省一市泌尿外科学术年会暨2011年浙江省泌尿外科、男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4 陈海戈;曹明;陈勇辉;薛蔚;黄翼然;;横断面显像在高危浅表性膀胱癌患者随访中的意义[A];第十六届全国泌尿外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温晖;丁强;方祖军;夏国伟;方杰;徐罡;;细胞色素氧化酶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浅表性膀胱癌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泌尿外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6 邱晓拂;胡卫列;吕军;王尉;聂海波;王元利;李清荣;赵永斌;张利朝;张小明;刘俊;沈文;张长征;;经尿道等离子双极气化电切治疗多发浅表性膀胱癌[A];第十五届全国泌尿外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7 李宏;周青英;孙学斌;黄达飞;林宣良;赵宏伟;黄启敏;;浅表性膀胱癌进行第二次经尿道切除的临床意义[A];2008年浙江省泌尿外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8 曾晔;赖海标;钟亮;黄智峰;吴松;李森;赖伟业;;浅表性膀胱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观察(附30例报告)[A];第七次中国中西医结合泌尿外科学术年会暨第二次广东省中西医结合泌尿外科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薄隽杰;张连华;陈伟;张慧国;刘东明;黄翼然;;经尿道钬激光治疗浅表性膀胱癌(附92例报告)[A];第十五届全国泌尿外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10 朱蔚;;经尿道电切结合钬激光治疗浅表性膀胱癌手术保障研究[A];华东六省一市泌尿外科学术年会暨2011年浙江省泌尿外科、男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曹匡纬;经尿道电切术与2微米激光切除术治疗浅表性膀胱癌的对比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5年
2 余波;浅表性膀胱癌术后不同膀胱灌注方案疗效与副反应的网状Meta分析[D];遵义医学院;2016年
3 张宝刚;法玛新膀胱灌洗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临床观察[D];吉林大学;2006年
4 郑安;浅表性膀胱癌模型的建立及其活体荧光成像[D];首都医科大学;2013年
5 田丰;鸦胆子油乳膀胱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及其诱导膀胱癌细胞凋亡机制的初步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6 张庆德;钬激光治疗浅表性膀胱癌的疗效与随访[D];大连医科大学;2009年
7 樊松强;吡柔比星和丝裂霉素C膀胱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临床研究[D];青海大学;2011年
8 张国海;四种膀胱灌注方式在浅表性膀胱癌TUR-BT术后的疗效比较[D];新疆医科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0204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mjlw/10204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