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泌尿论文 >

不育男性Y染色体AZF区域基因微缺失分析

发布时间:2017-10-16 02:19

  本文关键词:不育男性Y染色体AZF区域基因微缺失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男性不育 Y染色体微缺失 AZF区 多重PCR 性激素


【摘要】:目的:初步检测非梗阻性无精子症和严重少精子症患者Y染色体无精症因子(Azoospermia factor,AZF)区域的微缺失情况,探讨Y染色体微缺失与男性不育之间的关系以及AZF区域微缺失与性激素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运用多重PCR方法对127例非梗阻性无精子症、23例严重少精子症患者Y染色体AZF区进行微缺失检测,并运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性激素水平。结果:1、在检测的150例男性不育患者中,19例表现为AZF基因微缺失,总缺失率为12.7%(19/150)。其中,严重少精子症患者缺失率为8.7%(2/23),非梗阻性无精子症缺失率为13.4%(17/127)。在19例AZF基因微缺失患者中,2例单纯性AZFb微缺失(10.5%),1例AZFb+c微缺失(5.3%),4例AZFb+c+d微缺失(21.0%),12例AZFc+d微缺失(63.2%)。在15个STS位点中,除s Y82、s Y 84、s Y 86外其余12个位点均检测到缺失。2、非梗阻性无精子症组、严重少精子症组分别与对照组的血清睾酮(T)水平基本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促卵泡生成素(FSH)、黄体生成素(LH)的比较中,非梗阻性无精子症组和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ZFb+c+d缺失患者的FSH值显著大于AZFb区、AZFb+c区、AZFc+d区缺失的患者和无AZF缺失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对非梗阻性无精子症和严重少精子症患者Y染色体AZF区的微缺失结果显示,AZF微缺失的总发生率为12.7%(19/150),127例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中15例发生AZF区联合性缺失,AZF区联合性缺失有可能是导致非梗阻性无精子症的重要原因。2、血清FSH水平与AZF微缺失有一定的相关性,AZF微缺失可引起血清FSH水平升高。3、检测患者Y染色体AZF区的微缺失对诊断非梗阻性无精子症和严重少精子症有临床意义。
【关键词】:男性不育 Y染色体微缺失 AZF区 多重PCR 性激素
【学位授予单位】:青岛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698.2
【目录】:
  • 摘要2-3
  • Abstract3-7
  • 前言7-9
  • 第一章 材料和试剂9-12
  • 1.1 研究对象9
  • 1.2 研究对象基本信息收集和样本采集9
  • 1.3 主要试剂9-10
  • 1.4 主要耗材10
  • 1.5 主要实验仪器10-12
  • 第二章 实验方法12-16
  • 2.1 研究方法12-16
  • 2.1.1 基因组DNA的提取12
  • 2.1.2 基因组DNA的质测12
  • 2.1.3 PCR扩增12-14
  • 2.1.3.1 引物设计12-13
  • 2.1.3.2 PCR操作步骤13-14
  • 2.1.4 琼脂糖凝胶电泳14-15
  • 2.1.5 性激素的检测15
  • 2.1.6 统计学分析15-16
  • 第三章 实验结果16-21
  • 3.1 Y染色体微缺失检测结果16-19
  • 3.1.1 结果判断标准16
  • 3.1.2 AZFb+c微缺失16-17
  • 3.1.3 AZFc+d微缺失17
  • 3.1.4 AZFb+c+d缺失17-18
  • 3.1.5 AZFb缺失18
  • 3.1.6 AZF微缺失类型及缺失率18-19
  • 3.1.7 Y染色体AZF微缺失发生的位点19
  • 3.2 非梗阻性无精子症/严重少精子症患者组与对照组性激素的比较19-20
  • 3.3 AZF微缺失与性激素的关系20-21
  • 讨论21-24
  • 结论24-25
  • 参考文献25-27
  • 综述27-42
  • 参考文献35-42
  • 致谢42-4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晓斌;郭安亮;曹小蓉;刘勇;孙序序;姚见儿;王毅;王益鑫;李铮;;改良多重聚合酶链反应检测Y染色体AZF微缺失[J];中华男科学杂志;2006年03期

2 唐智国;梁朝朝;;Y染色体微缺失诊断不育症研究进展[J];国际泌尿系统杂志;2006年04期

3 杨联云;魏礁;;合川地区精子发生障碍患者Y染色体微缺失基因诊断的研究[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6年09期

4 戴汝琳;李付彪;李哲;许宗革;许秉乙;刘睿智;;324例男性不育患者Y染色体微缺失分析[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8年12期

5 李练兵;吕静;马明福;李新生;陈晓星;赵乐天;;不育患者Y染色体AZF微缺失的分析[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8年06期

6 邵法明;虞建达;缪起龙;平萍;戴继灿;朱晓斌;刘玉林;郭安亮;李铮;;Y染色体微缺失分子诊断的意义(附122例报告)[J];中国男科学杂志;2008年06期

7 张介平;施晓波;曾莹;吕立夏;朱文斯;;液态芯片技术检测Y染色体微缺失方法的优化[J];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年05期

8 徐巧霖;徐键;;Y染色体微缺失的研究新进展[J];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2008年06期

9 祝茹;彭弋峰;马旭;杨本海;徐庆阳;方祥;俞丽华;皮静萍;;皖南地区非特发性男性不育患者Y染色体微缺失的研究[J];皖南医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10 朱春晖;梁季鸿;梁世坤;韦国强;梁兵;宋卫儒;张迅;;Klinefelter综合征Y染色体微缺失的检测[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9年1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永平;王晓峰;沈浣;白文俊;李青;徐涛;朱积川;;Y染色体微缺失和反复性流产[A];第十七届全国泌尿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2 桂俊豪;王瑞;刘鸿春;袁兰;杨柳;黄国香;邹红云;余伍忠;;多重PCR技术在Y染色体微缺失快速筛查中的应用[A];中国的遗传学研究——遗传学进步推动中国西部经济与社会发展——2011年中国遗传学会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1年

3 李铮;朱晓斌;邵法明;张锋;刘勇;曹小蓉;龚东明;刘玉林;郭安亮;姚见儿;王益鑫;;男子不育症相关的Y染色体微缺失基因组学研究[A];第一届中华医学会生殖医学分会、中国动物学会生殖生物学分会联合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4 朱春晖;梁季鸿;梁世坤;韦国强;梁兵;宋卫儒;张迅;;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减退症患者Y染色体微缺失的检测[A];中华医学会第二届糖尿病及性腺疾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5 王松;曲宝旺;逄建涛;谭爱国;姚志建;周骋;;多重PCR法检测Y染色体微缺失方法学建立及在男性不孕不育诊断中的临床意义[A];第七届全国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和第四届全国临床应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联合学术研讨会暨医学生化分会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11年

6 吴芳;白晓红;宋学茹;杨琳;;251例不育男性Y染色体微缺失及生殖激素水平的研究[A];2011中国妇产科学术会议暨浙江省计划生育与生殖医学学术年会暨生殖健康讲习班论文汇编[C];2011年

7 桂俊豪;刘鸿春;王瑞;袁兰;黄国香;邹红云;余伍忠;;多重PCR技术在Y染色体微缺失快速筛查中的应用[A];第七届全国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和第四届全国临床应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联合学术研讨会暨医学生化分会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11年

8 翁兰英;黄建贞;;无精症严重少精症患者Y染色体微缺失多重PCR筛查及意义[A];第六届全国优生科学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9 徐晨明;叶英辉;金帆;;无精症患者Y染色体微缺失的快速筛查[A];全国中西医结合生殖健康学术研讨会论文及摘要集[C];2004年

10 宋勤浩;苗正友;刘晓丹;吴秀;;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产前检测染色体微缺失[A];第九届全国遗传病诊断与产前诊断学术交流会暨产前诊断和医学遗传学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中桥;男性不育与Y染色体微缺失相关[N];科技日报;2002年

2 本报记者 汤江峰 本报 通讯员 邹永华;Y染色体微缺失导致男性不育[N];大众卫生报;2005年

3 ;中国人原发无精与少精症Y染色体无精症因子区域微缺失的临床基因诊断研究[N];中国医药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张s,

本文编号:10400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mjlw/10400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b32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