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泌尿论文 >

死亡相关蛋白激酶1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发病机制

发布时间:2017-10-24 22:20

  本文关键词:死亡相关蛋白激酶1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发病机制


  更多相关文章: DAPK 膀胱癌 发病机制


【摘要】:目的探讨死亡相关蛋白激酶1(DAPK1)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发病机制。方法选取86例膀胱癌患者,提取膀胱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总RNA以及蛋白,采用RT-PCR法以及Western印迹法测定2组患者DAPK1 mRNA以及蛋白在膀胱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86例膀胱癌组织标本中DAPK1阳性表达率为27.91%(24/86),显著低于癌旁组织的67.44%(58/86)(χ~2=26.94,P0.05)。膀胱癌组织标本中DAPK1mRNA阳性表达相对灰度值明显低于癌旁组织标本(t=21.33,P0.05),膀胱癌组织标本中DAPK1蛋白表达显著低于癌旁组织标本(t=17.99,P0.05)。TNM分期为Ⅰ~Ⅱ级者DAPK1 mRNA表达率显著高于Ⅲ级(P0.01),无淋巴结转移者DAPK1 mRNA表达率显著高于有淋巴结转移(P0.01)。癌组织DAPK1 mRNA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肿瘤部位、大小无关(P0.05)。结论 DAPK1在膀胱癌组织标本中较癌旁组织表达低推测其与抑制膀胱癌表达以及转移相关。
【作者单位】: 福建省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泌尿外科;福建省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肿瘤外科;
【关键词】DAPK 膀胱癌 发病机制
【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No.2016J0105)
【分类号】:R737.14
【正文快照】: 膀胱癌(CUB)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病理类型包括膀胱尿路上皮癌、鳞状细胞癌以及腺癌等〔1〕。早期患者较难察觉,当出现尿路刺激征、血尿、水肿等明显症状前来就诊,已是晚期,临床治疗复杂、预后差〔2〕。死亡相关蛋白激酶(DAPK)1是一种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参与γ-干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祝捷;;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神经炎发病机制[J];医学研究杂志;2006年12期

2 李明艳;;糖尿病性耳聋发病机制研究[J];江西中医药;2007年06期

3 王芳;吴学琼;刘文励;;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发病机制及临床治疗[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07年06期

4 刘静;;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病机制与预防[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2年12期

5 王兆钺;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发病机制和治疗研究的进展[J];临床血液学杂志;2001年06期

6 韩卫军;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机制认识进展[J];江西医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7 李建军;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进展[J];四川医学;2004年03期

8 方瑞;都鹏飞;;幼年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实用全科医学;2008年02期

9 王利东;聂玲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机制及疗效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2年02期

10 贲晓明,蔡威,吴圣楣;肥胖发病机制研究的新进展[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1999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成江;;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及发病机制探讨[A];2012年浙江省骨质疏松与骨矿盐疾病学术年会暨《骨质疏松症诊治进展》专题研讨班论文集[C];2012年

2 梁茵;;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的发病机制及应对措施[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内分泌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3 叶俊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机制的新概念新疗法[A];中国眼底病论坛·全国眼底病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4 侯明;;基于ITP发病机制的治疗新策略[A];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第十三届全国血栓与止血学术会议暨“血栓栓塞性疾病(血栓与止血)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论文摘要汇编及学习班讲义[C];2011年

5 吴至久;;慢传输性便秘发病机制研究进展[A];2012医学前沿——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第十四次全国肛肠学术交流大会论文精选[C];2012年

6 闫明;张敬秋;王亚威;;糖尿病性脑血管病的发病机制[A];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消渴病第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郭力;侯安会;李显筑;;糖尿病性脑血管病的发病机制[A];第五次全国中西医结合神经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8 朱惠莲;;NAFLD发病机制和营养防治研究[A];老年营养研究进展与老年营养供餐规范研讨会暨糖尿病肾病医学营养治疗进展学习班资料汇编[C];2011年

9 蔡兴俊;;猝死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的探讨[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复苏、灾害、中毒专业联合学术交流会资料汇编[C];1999年

10 钟海兵;陈春晓;厉有名;;HIV感染消化道的发病机制[A];2005年浙江省消化系疾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记者 胡蔓、通讯员 杜巍巍、向吉刚、沈岚;武汉专家首次发现房颤发病机制[N];湖北日报;2004年

2 徐平鸽;AS发病机制有新发现[N];健康报;2004年

3 ;IBS发病机制新概念——神经免疫内分泌网络调控机制[N];农村医药报(汉);2006年

4 阮丛;以发病机制为基础选择治疗药物[N];中国医药报;2005年

5 崔昕;MODS发病机制有新认识[N];中国医药报;2002年

6 崔昕;北大医学部确定SRAS发病机制[N];中国医药报;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雒芳;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D];重庆医科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0908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mjlw/10908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0a7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