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肾病临床分子标志物研究进展
本文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组学 分子标志物 出处:《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7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导致终末期肾脏疾病的最主要原因,占透析人群的25%~45%。30%~40%的1型糖尿病及30%的2型糖尿病患者最终会发展成为DN。蛋白尿和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 GFR)是目前临床中最常用的DN诊断和预后判断标志物,但其缺乏足够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近年来,有研究在不断地寻找新型DN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的分子标志物。新的研究方法,如基于多组学图谱的生物标志物研究,通过利用不同阶段DN患者生物样本,寻找和验证新的分子标志物,这不仅可以进一步阐明DN分子机制,并且有助于构建DN分子诊断体系,提高DN诊治水平,改善患者预后。而一些新发现的DN分子标志物,仍需要利用大样本的前瞻性研究,证实其临床转化应用价值。文章就近年来DN分子标志物研究进展以及相关研究策略进行总结。
[Abstract]:Diabetic nephropathy (DN) is the leading cause of end-stage renal disease. The patients with type 1 diabetes (40%) and type 2 diabetes (30%%), who account for 40% of the dialysis population, will eventually develop into DN.proteinuria and estimate the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GFRs), which are the most commonly used markers for the diagnosis and prognosis of DN. However, it lacks sufficient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In recent years, there have been studies looking for new molecular markers for early diagnosis and prognostic judgment of DN. New research methods, such as biomarkers based on multiple sets of maps, By using biological samples of DN patients at different stages, we can find and verify new molecular markers, which can not only further elucidate the molecular mechanism of DN, but also contribut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DN molecular diagnostic system and improve the level of D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some newly discovered molecular markers of DN still need to use a large sample of prospective studies to confirm the value of clinical transformation.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progress and related research strategies of DN molecular markers in recent years.
【作者单位】: 国家肾脏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南京总医院南京大学医学院;
【分类号】:R587.2;R692.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梨平,方亦兵,祝兴元,邹爱军,郑敏翠,肖政辉;诊断儿童DIC前状态的分子标志物研究[J];中国医师杂志;2004年12期
2 宝金才;刘俊彪;刘彦恒;李军华;;肺癌分子标志物免疫组织化学研究进展[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1年S8期
3 吴秉铨;癌的分子标志物及其临床意义[J];中华病理学杂志;1997年01期
4 张九莲,罗琳;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10项分子标志物测定的意义[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0年05期
5 王珂;李雪梅;;相关分子标志物检测在pre-DIC诊断中的意义[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06年02期
6 李业山;操乐杰;;分子标志物早期诊断肺癌的进展[J];临床肺科杂志;2007年11期
7 姚春;相关分子标志物在前DIC诊断中的意义[J];临床血液学杂志;1998年06期
8 李志广;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分子标志物诊断的临床应用进展[J];中国实验诊断学;1999年04期
9 王志新;李艳萍;;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分子标志物的临床价值[J];医药论坛杂志;2006年06期
10 夏春燕;丛文铭;;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分子标志物的研究进展[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丁晓萍;;寻找蛋白质分子标志物及其在纯化过程的分析[A];2008年全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C];2008年
2 蒋焱熠;刘一臻;商利;石超;郝佳洁;张钰;徐昕;蔡岩;王明荣;;肺癌早期分子标志物研究[A];细胞—生命的基础——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2013年全国学术大会·武汉论文摘要集[C];2013年
3 吴一龙;张绪超;;肺癌分子标志物及临床应用[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8分会场-癌症流行趋势和防控策略研究研讨会论文集(补充)[C];2011年
4 宋韦;;肿瘤分子标志物发现和验证:问题和策略讨论[A];2010’全国肿瘤分子标志及应用学术研讨会暨第五届中国中青年肿瘤专家论坛论文汇编[C];2010年
5 朱正纲;刘炳亚;瞿颖;吴云林;李建芳;李琛;严超;张俊;刘文韬;燕敏;;分子标志物在胃癌发病机制及转化医学研究中的应用[A];第9届全国胃癌学术会议暨第二届阳光长城肿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陈英云 乔蕤琳;我省专家利用系列生物信息方法识别重大疾病风险分子标志物[N];黑龙江经济报;2010年
2 记者李天舒;新的鼻咽癌分子标志物被发现[N];健康报;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周炎;城市典型恶臭源的颗粒相有机物的分子标志物初步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5081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mjlw/15081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