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地区前列腺癌临床特征、诊断及内分泌治疗的相关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22 17:21
本文选题:新疆 + 前列腺癌 ; 参考:《新疆医科大学》2016年博士论文
【摘要】:目的:探讨新疆地区维吾尔族与汉族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比较MRI联合超声引导前列腺穿刺活检与经直肠超声引导系统穿刺活检对前列腺癌诊断价值,分析晚期转移性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后动态监测PSA变化对预后的判断。方法:1)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以下尿路症状就诊的维、汉两族男性患者,进行直肠指诊(DRE)、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前列腺B超、多参数核磁共振(mp MRI)检查,对维吾尔族以及汉族两组患者不同年龄、不同t PSA水平的前列腺癌检出率、临床分期(TNM)、病理结果(Gleason评分)、危险度分级进行比较分析。2)选取2014年1月~2016年8月在我院就诊怀疑为早期前列腺癌(PSA50ng/ml,ECT骨扫描排除有转移灶)的患者223例,在穿刺活检前均推荐行多参数磁共振(mp MRI),参照2012年欧洲泌尿放射学会提供的前列腺影像报告数据系统[94](Prostate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PI-RADS)进行评分,1-2分判读为良性,3-5分判读为前列腺癌。其中81例评分为1-2分考虑非恶性的患者,行经直肠超声引导系统前列腺穿刺活检(ransrectal ultrasound guided biopsy,TRUSGB);m SS评分(MRI suspicion score)3-5分患者142例先行核磁共振靶向穿刺活检(magnetic resonance guided biopsy,MRGB),对可疑病灶取2-3针,然后行经直肠超声引导系统穿刺活检(ransrectal ultrasound guided biopsy,TRUSGB)。评价比较经直肠超声引导系统前列腺穿刺活检(TRUSGB)和核磁共振靶向穿刺活检(MRGB)这两种方法在前列腺癌早期诊断的价值。3)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前列腺癌患者治疗及随访数据资料库中,选择2004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期间行内分泌治疗(药物去势或手术去势联合比卡鲁胺)的232例前列腺癌患者,随访记录内分泌治疗后每月血清PSA,研究终点为出现去势抵抗(CRPC)和死亡时间,随访截止时间为2016年7月1日。最终纳入研究的参数包括:骨转移EOD评分、初始血清PSA浓度、治疗后血清PSA浓度谷值、血清PSA到达谷值的时间、出现去势抵抗时间、癌症特异生存时间、总体生存时间。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比较在使用不同水平的PSA动态变化参数的临界值时的预测作用。结果:1)本次研究共调查了前列腺穿刺活检者1270例。其中汉族组988例,维吾尔族组282例;年龄范围在55~88岁,平均年龄为70.29±7.88岁。2)维汉两组t PSA值进行比较,发现维吾尔族组的t PSA值小于汉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t PSA值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1270例患者经过前列腺穿刺活检,病理诊断为前列腺癌494例,总前列腺穿刺阳性率为38.9%。不同t PSA水平前列腺癌穿刺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民族前列腺癌穿刺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汉不同PSA密度前列腺癌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排尿困难和尿频、腰背部疼痛为主要首发症状,临床分期IV期为主,高危患者占93.1%,t PSA20 ng/ml者仅占30.3%,Gleason评分≥8分者占46.0%。5)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年龄、t PSA、民族、PSA密度、BMI影响是前列腺癌发生的重要因素。6)经直肠超声引导系统穿刺(TRUSGB)223例,诊断前列腺癌126例,阳性率56.5%。其中37.3%(47/126)为低危前列腺癌,62.7%(79/126)例为中-高危前列腺癌。磁共振靶向穿刺(MRGB)142例,检出前列腺癌99例,阳性率69.7%。其中仅有6例是低危前列腺癌,占6.1%,93例是中危和高危前列腺癌,占93.9%;MRGB检出中-/高危前列腺癌比例显着高于TRUSGB(62.7%)。7)mp MRI/MRGB灵敏度(92.34%)明显高于TRUSGB(70.44%),mp MRI/MRGB特异度(96.91%)高于TRUSGB(93.64%),mp MRI/MRGB阴性预测值(96.91%)明显高于TRUSGB(71.90%),提示TRUSGB更倾向于诊断低危前列腺癌8)本研究共收集病例236例,患者年龄范围为50-90岁,中位年龄为75岁。中位随访时间为48.7个月,失访例数为16例(4.8%)。所有患者均采用药物去势戈舍瑞林或手术去势(睾丸切除)+比卡鲁胺作为内分泌治疗。治疗前PSA平均值:206.44±46.97ng/ml,中位值:78.8ng/ml。平均PSA谷值为3.10±0.80ng/ml。9)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筛查预后相关危险因素后发现,总体死亡风险方面,Gleason评分(HR=1.397,P=0.020)、PSA是否出现正常化(HR=0.108,P=0.004)、PSA是否下降至无法检测的水平(HR=0.205,P=0.000)以及PSA达谷时间(HR=0.889,P=0.000)是独立的危险因素。癌症特异死亡风险方面,只有PSA是否恢复正常(HR=0.128,P=0.014)、PSA是否下降至无法检测的水平(HR=0.128,P=0.000)以及PSA达谷时间(HR=0.889,P=0.000)是预测癌症特异死亡情况的独立因素。生化复发方面,也只有PSA是否恢复正常(HR=0.461,P=0.032)、PSA是否下降至无法检测的水平(HR=0.388,P=0.000)以及PSA达谷时间(HR=0.950,P=0.000)是疾病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10)结合了不同水平的PSA动态变化参数与预后的关系后发现,PSA谷值绝对水平越低、PSA正常化时间越短、PSA达谷时间越长、PSA减半时间越长时,患者预后越佳。ROC曲线分析表明,PSAS值以0.2ng/ml为最佳临界值时,敏感度为65.7%;特异度为80.6%。PSA谷值大于0.2ng/ml提示预后欠佳。对于PSA达谷时间,10个月为最适宜的临界值,敏感度为71.6%;特异度为63.9%。达谷时间大于10个月的患者预后更佳。11)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发现,EOD评分(OR=2.489,P=0.000)是患者治疗后PSA无法达到正常化水平的独立危险因素;导致PSA无法降至0.2ng/ml的危险因素中,也只有EOD评分具有临床意义(OR=1.871,P=0.002)。结论:1)前列腺癌患者数量呈逐年升高趋势,提示新疆地区前列腺癌的防控形势依然严峻。排尿困难和尿频、腰背部疼痛为主要首发症状,与前列腺增生和/或其他老年常见慢性病表现类似,早期发现和早期诊断难度较大。临床分期IV期为主,高危患者占93.1%,t PSA20 ng/ml者仅占30.3%,Gleason评分≥8分者占46.0%。以上特点提新疆地区前列腺癌发现较晚,临床分期晚,提示早期筛查和早发现对于前列腺癌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年龄、t PSA、民族、PSA密度、BMI影响是前列腺癌发生的重要因素,新疆地区维吾尔族前列腺穿刺患者在不同年龄t PSA、不同t PSA水平前列腺癌检出率均低于同水平的汉族人群,维汉两组在病理分级构成比上都较为均匀,但都没有统计学差异。线性相关性分析显示前列腺癌检出率与汉族、维吾尔族的年龄与PSA水平均存在相关性。2)本研究中初步显示磁共振定位靶向前列腺穿刺活检可使患者明显受益。最重要的是用mp MRI/MRGB方法替代传统的前列腺系统穿刺活检可明显降低危前列腺癌的检出率,提高高危前列腺癌的检出率。MRGB联合TRUSGB可以提高前列腺癌的整体检出率,但是联合穿刺活检并没有体现出MRGB的优势(减少低位前列腺癌的检出率),同时增加了治疗费用。3)PSA谷值、PSA达谷时间、PSA正常化以及PSA下降至无法检测的水平与患者的总体生存、癌症特异生存及生化复发这三个预后结局存在明显相关性,从而表明PSA动态变化在前列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后监测方面的应用价值。PSA达谷时间越长,患者预后越佳,这与传统临床经验不符,需要进一步研宄验证这一结果并解释原因。此外,PSA正常化时间越短患者预后越佳。PSA谷值最佳临界值为0.2ng/ml,PSA达谷时间最佳临界值为10个月。
[Abstract]:鐩殑:鎺㈣鏂扮枂鍦板尯缁村惥灏旀棌涓庢眽鏃忓墠鍒楄吅鐧屾偅鑰呯殑涓村簥鐗瑰緛,姣旇緝MRI鑱斿悎瓒呭0寮曞鍓嶅垪鑵虹┛鍒烘椿妫,
本文编号:17881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mjlw/178819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