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泌尿论文 >

PEI对G250 DNA疫苗的佐剂增强效应和prime-boost免疫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18-05-06 09:40

  本文选题:G250 + DNA疫苗 ; 参考:《山东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摘要】:研究背景与目的 肾癌又称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是最常见的成人肾脏实质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居泌尿系统肿瘤的第二位,占成人全身恶性肿瘤的3%,而且肾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因肾癌早期症状不典型,起病隐袭,发现时多为晚期甚至已有远处转移,死亡率高。目前,外科手术治疗仍是肾癌的主要治疗方法,肾癌对放、化疗以及激素治疗等均不敏感,故而预后较差。故而对肾癌的早期诊断以及有效的术后辅助治疗尤其重要。近年来研究发现,G250显示出良好的肿瘤特异性。98%的肾癌原发灶高表达G250抗原,特别是肾透明细胞癌几乎全部表达G250抗原,而该抗原在正常肾脏组织中不表达。它对肾脏肿瘤细胞的存活,生长及转移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被认为是较为理想的肿瘤相关抗原(tumor associated antigen,TAA),在肾癌的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和术后的辅助生物治疗等方面有较好的应用前景。研究证实肾癌G250抗原中由氨基酸249-268(G250肽/249)形成的抗原肽,包含Th表位和CTL表位,可同时诱导CD4+及CD8+的T细胞免疫反应,可刺激机体产生针对该肽的抗肾癌免疫反应,故G250肽/249可作为肾癌免疫治疗的理想靶点。基于以上理论基础,本实验前期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编码鼠G250肽/249的基因片段插入到HBcAg的主要免疫优势区(MIR),构建出原核表达质粒pET28a(+)/C-G250肽-C,并通过原核表达和纯化获得重组融合蛋白,本实验将前期重组构建完成的原核表达质粒pET28a(+)/C-G250肽-C重组至(?)PVAX1质粒上,成功构建了质粒DNA疫苗PVAX1/C-G250肽-C。但DNA质粒疫苗存在免疫原性弱的缺点,为最大程度的加强免疫反应水平,本课题应用PEI做免疫佐剂增强DNA疫苗的免疫反应水平。并应用G250肽疫苗作为冲击构建异源性prime-boost免疫策略,探讨PEI作为免疫佐剂对G250抗原肽基因PVAX1/C-G250肽-C免疫效果的增强及联合应用G250蛋白疫苗进行PRIME—BOOST免疫程序免疫增强效果的研究。为肾癌免疫治疗疫苗的研究方面做出补充和探索性创新。 目的 研究方法 1.重组质粒PVAX1/C-G250肽-C的制备:用EcoR I.Xho I和EcoR I.Sal I分别双酶切PVAXl及前期构建的pET28a (+)/C-G250肽-C质粒。因Xho1和Sal1共尾,故可利用DNA重组技术构建重组质粒PVAX1/C-G250肽-C。酶切分析鉴定正确。大量提取质粒后,分光光度计测质粒含量。 2.PEI佐剂提高效应及prime-boost免疫策略免疫水平提升的研究:将24只雌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A)裸DNA组,(B)DNA-PEI复合物组,(C)DNA-PEI+蛋白疫苗组(D)空白对照组。按0,10,20,30天程序经股四头肌注射免疫。(C)组在第20天及第30天进行蛋白冲击。初次免疫前和第40天鼠尾取血,ELISA法检测抗体滴度。流式细胞术测淋巴细胞亚群,CD4+和CD8+。 研究结果 1.双酶切及基因测序鉴定证实G250抗原肽cDNA正确插入PVAX1/C-G250肽-C重组质粒中。 2.昆明小鼠经4次免疫后,3个实验组都产生了特异性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反应,但DNA-PEI复合物组的抗体滴度1:1.28×104及CD4+,CD8+分别占到26.12%和12.60%明显高于裸DNA组的1:3.2×103和CD4+,CD8+占到19.32%和10.74%。而蛋白冲击组的1:5.12×104和CD4+,CD8+占到41.96%和15.14%又明显高于复合物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1.成功构建重组质粒DNA疫苗PVAX1/C-G250肽-C。 2.该DNA疫苗与PEI和G250蛋白疫苗联合使用后产生极强的免疫原性,诱导产生了高滴度,高特异性抗体及细胞免疫反应。证实G250DNA疫苗联合PEI使用并进行蛋白疫苗冲击的免疫策略可产生强大的免疫保护作用。为肾癌的术后辅助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Abstract]:Background and purpose of study

In recent years , it has been found that G250 peptide / 249 can be used as an ideal target for the immunotherapy of renal cancer .

Purpose

Research Methods

1 . Preparation of recombinant plasmid PVAX1 / C - G250 peptide - C : The recombinant plasmid PVAX1 / C - G250 peptide - C plasmid was digested with EcoR I . Xho I and EcoR I . Sal I . The recombinant plasmid PVAX1 / C - G250 peptide - C was constructed by DNA recombination technique .

2 . The effect of PEI ' s adjuvant and the improvement of the immune level of prime - boost immune strategy : Twenty - four female Kunming mic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 A ) naked DNA group , ( B ) DNA - PEI complex group , ( C ) DNA - PEI + protein vaccine group ( D ) blank control group .

Results of the study

1 . Double enzyme digestion and gene sequencing confirmed that G250 antigen peptide cDNA was correctly inserted into the PVAX1 / C - G250 peptide - C recombinant plasmid .

2 . After 4 immunization in Kunming mice , the specific humoral and cellular immune responses were produced in three experimental groups , but the antibody titer of DNA - PEI complex group was 1 : 1.28 脳 104 and CD4 + , CD8 + accounted for 26.12 % and 12.60 % , respectively .

Conclusion

1 . The recombinant plasmid DNA vaccine PVAX1 / C - G250 peptide - C was successfully constructed .

2 . The DNA vaccine has strong immunogenicity after being used in combination with PEI and G250 protein vaccine to induce high titer , high specificity antibody and cellular immune response . It is confirmed that G250DNA vaccine is used in combination with PEI and the immune strategy of protein vaccine impact can produce powerful immune protective effect . It provides new idea and method for adjuvant treatment of renal cancer .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737.1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肖毅;高昆;杨勇;阎瑾琦;张亮;王宇;徐元基;田仁礼;杜芝燕;于继云;;电穿孔技术对DNA疫苗pVAX-tG250FcGB免疫效果的影响[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3年11期

2 许长宝;王晓甫;;肾细胞癌患者外周血中G250 mRNA表达水平检测[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年02期

3 吴舒婷;黄超洋;常海艳;张风华;方芳;李小曼;陈则;;鼠巨细胞病毒IE-1核酸疫苗和灭活疫苗联合免疫抗病毒感染的研究[J];激光生物学报;2014年03期

4 田仁礼;殷小涛;王伟;高江平;于继云;;肿瘤基因疫苗的研究进展[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年29期

5 赵祺;段晓明;苏小芳;邓彦君;杨陈;贺修胜;;HA纳米载体转hGM-CSF基因的HepG2疫苗联合多柔比星抗肝癌作用[J];现代肿瘤医学;2014年04期

6 赵俊峰;郑少斌;姜耀东;赵善超;杨旭凯;;沉默G250基因对肾癌786-0细胞体内成瘤及生长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年19期

7 赵俊峰;郑少斌;赵善超;姜耀东;肖耀军;杨旭凯;;G250基因沉默诱导肾癌786-0细胞凋亡[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1年04期

8 赵俊峰;郑少斌;赵善超;姜耀东;肖耀军;;siRNA抑制肾癌786-0细胞G250基因的表达[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1年04期

9 刘丽;汪巨峰;李波;;天花疫苗的研究现状和进展[J];中国药事;2013年11期

10 郭大伟;朱玲英;顾宁;;磁性纳米颗粒作为基因递送载体的研究进展[J];中国材料进展;2013年1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沈弋桢;早期肾癌肾部分切除术安全切除边距的选择[D];第二军医大学;2008年

2 谭晓(?);USP11抑制TNFα介导的NF-κB激活途径及其在转移性肾透明细胞癌中的作用[D];第二军医大学;2010年

3 杨飞飞;基于细胞穿膜肽修饰的新型非病毒载体的构建、筛选及递送功能siRNA治疗恶性肿瘤的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4 张孝进;功能化脂肪族聚碳酸酯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5 陈富偈;苯硼酸修饰的高分子基因载体的设计、合成及性能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6 赵东;天然高分子及多肽修饰的碳酸钙共沉淀基因及药物传递体系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7 孙俊;聚乙烯亚胺衍生物的合成及其作为核酸载体的性能探讨[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8 李佩P;超声联合微泡促HGF修饰BMSCs靶向归巢抗肾纤维化的实验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3年

9 肖海燕;慢病毒载体初免和牛痘病毒载体加强免疫对黑色素瘤的预防和治疗作用的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3年

10 王清富;聚乙烯亚胺介导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转染脂肪干细胞的实验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崔旭;HIF-2α与VEGF联合在肾细胞癌表达的临床意义[D];福建医科大学;2011年

2 李翠;聚甲基丙烯酸甘油酯胺基衍生物、硫脲衍生物的合成及其为基因载体的性能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3年

3 叶婷;新型M细胞靶向性疫苗预防病毒性心肌炎的作用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4 肖劲鹏;新型两亲树枝状聚醚酯的合成与表征[D];湘潭大学;2012年

5 简浩良;羧基甜菜碱修饰的聚乙烯亚胺作为非病毒型基因载体[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6 马金荣;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VP2与C3d串联基因重组表达质粒的构建及其免疫功能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12年

7 魏巍丽;携siRNA真核表达载体靶向脂质微泡的构建与表征[D];福建医科大学;2013年

8 林建鸿;Ang2-siRNA质粒壳聚糖磁性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分析[D];福建医科大学;2013年

9 胡建邦;Fe_3O_4-SiO_2-识别配体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对铀(Ⅵ)的吸附研究[D];南华大学;2013年

10 姚玲;梅毒螺旋体黏附素Tp0751抗原表位的预测与鉴定[D];南华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8518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mjlw/18518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8cb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