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不育患者指长比与BMI相关性分析
本文选题:男性不育 + 指长比(D∶D) ; 参考:《中华男科学杂志》2015年11期
【摘要】:目的:研究宁夏汉族男性不育患者食环指长比(2D∶4D)与体质指数(BMI)的关系。方法:采用体质测量法,分析宁夏汉族男性345例(对照组:148例,原发不育组:197例)2D∶4D及BMI的均值,比较其差异性;分析2D∶4D与BMI间的关系。结果:对照组2D∶4D均值均低于患者组,左手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BMI均值低于患者组,差异显著(P0.05);患者组左手2D∶4D与BMI显著正相关(P0.05)患者的高2D∶4D组左手与BMI显著正相关,右手-左手(Dr-l)2D∶4D与BMI显著负相关(左手:P0.01,Dr-l:P0.05)。结论:2D∶4D与男性原发不育患者BMI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atio of 2 D: 4 D) and body mass index (BMI) in male infertile patients of Ningxia Han nationality. Methods: the average values of 2D: 4D and BMI were analyzed in 345 Han men (control group: 148 cases, primary infertility group: 197 case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2D:4D and BMI were analyzed by means of physique measurement. Results: the mean value of 2D:4D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patient group, and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left hand and the control group (P 0.05).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left hand 2D:4D and BMI in patients with high 2D:4D (P0.05), and a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BMI and BMI in high 2D:4D group, and a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BMI and BMI in right-handed / left-handed group (P < 0.01) and BMI (P < 0.01). ConclusionTwo two D: 4D has a certain correlation with BMI in male primary infertility.
【作者单位】: 宁夏医科大学教育部生育力保持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医学遗传与细胞生物学系/宁夏回族自治区生殖与遗传重点实验室;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宁夏医科大学宁夏银川市妇幼保健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460272;31360257)~~
【分类号】:R698.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赵君利;刘丽;刘蔚;李凤华;袁莹莹;景万红;李彩艳;;宁夏不育群体男性生育力与指长比关系的初步调查[J];中华男科学杂志;2012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鹏;陈利生;;自拟消抗灵汤治疗抗精子抗体阳性114例[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6年04期
2 李晓联;人精子体外处理技术[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3 李端宇,宋洁,陈然,马文军;淋菌性前列腺炎72例化验分析[J];安徽医学;2001年06期
4 国天义;汪竟成;徐东岚;胡德宝;李言富;;精浆ɑ-糖苷酶、果糖测定及其临床意义[J];安徽医学;2011年08期
5 朱跃;朱杰;;低渗肿胀精子类型对精子活动率及男性生育能力的影响[J];安徽医学;2011年10期
6 王古道,焦瑞宝,陈富山;精浆弓形虫感染对精液参数影响的临床研究[J];安徽医药;2002年04期
7 郭政新,施彪,游福;睾丸炎患者血清睾酮、卵泡刺激素和黄体生成素检测分析[J];蚌埠医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8 翟燕红;;子宫内膜抗体对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作用的研究进展[J];北京医学;2012年07期
9 高久春,王瑞雪,许宗革,郑海筝,刘媛,刘睿智;精子形态学分析中染色方法的比较[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年05期
10 李哲;王春莲;王瑞雪;刘睿智;马玉涵;江露;;精液白细胞与精子形态学参数的关系[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陈昱;陈华;陈建玲;严孙杰;;模拟手机辐射对小鼠生殖功能的影响[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2 金保方;黄宇烽;杨晓玉;陈维忠;靳激扬;徐福松;;MRI成像下精囊分泌功能与性功能关系的初步研究[A];新编男科理论与临床——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七届中医男科学术大会;全国中医男科临床与科研方法高级研修班;2006年云南省中医男科诊疗技术培训班讲义与论文集[C];2006年
3 金保方;杨晓玉;卞廷松;周翔;黄宇烽;徐福松;;聚精丸对弱精子症精浆一氧化氮、超氧化物歧化酶的作用机制研究[A];新编男科理论与临床——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七届中医男科学术大会;全国中医男科临床与科研方法高级研修班;2006年云南省中医男科诊疗技术培训班讲义与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曲晓伟;强精胶囊对精索静脉曲张大鼠附睾精子成熟微环境调控的影响[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鲍荟竹;补益中药仙茅的毒效学和靶器官毒作用规律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1年
3 金保方;聚精丸对弱精症精液NO、SOD、M2(细胞成分DNA)的作用机制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4年
4 卞倩;辛基酚的雄性生殖毒性及机制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5年
5 舒劲松;调免毓麟汤对雄性大鼠免疫性不育的作用及其机理研究[D];湖北中医学院;2007年
6 黄东晖;应用siRNA沉默共培养生精细胞uPAR基因表达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7 阎萍;FSHR B细胞表位筛选及其多肽疫苗抗生育作用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9年
8 任香梅;硒对镉致雄性小鼠生殖毒性的保护作用及其机理的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2年
9 唐乾利;强精煎治疗少弱精子症的临床疗效及其抗氧化与调控能量代谢的机理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晶;风疹病毒(RV)包膜糖蛋白E1特异基因片段的原核表达[D];南京医科大学;2009年
2 敬薪晔;艾灸对DM性ED大鼠阴茎勃起功能及血清T和E2水平影响的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1年
3 董乾;经皮穴位电刺激对弱精子症患者精子活力影响的临床观察[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1年
4 徐雯雯;QSA基因表达规律的研究及QSA抗原制备[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5 豆伟;马氏珠母贝精子质量检测方法的研究[D];广东海洋大学;2011年
6 朱安定;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辅助精子运动能力分析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7 林典梁;人精子甘露糖受体纯化及其对受精能力的影响[D];福建医科大学;2002年
8 朱培元;小鼠睾丸及不育患者精液中精子细胞的分离与鉴定[D];南京医科大学;2002年
9 李玉艳;抗精子多肽抗体的制备和对人精子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2年
10 夏欣一;人附睾精子蛋白P34H的克隆、表达及单克隆抗体制备[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陆宏;霍正浩;师志云;彭亮;党洁;焦海燕;朱永生;钟慧军;陈银涛;;宁夏回族和汉族群体指长比的研究[J];解剖学报;2008年02期
2 陆宏;霍正浩;张科静;魏宁;师志云;彭亮;党洁;焦海燕;;指长比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J];解剖学报;2008年05期
3 张曲涛,常剑锋,戈一峰;无精子症病人性激素测定和精液细胞学检查[J];中华男科学;2002年03期
4 王晓峰;;重视无精子症的病因诊断[J];中华男科学杂志;2009年08期
5 陆宏;霍正浩;陈静;高平;李涛;师志云;彭亮;党洁;;指长比与乳腺癌的相关性研究[J];人类学学报;2008年04期
6 李建富;骆文斌;余跃生;;布依族群体指长比的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1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俏;湘西汉族脑梗死患者与健康成年人指长与指长比的比较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树真;男性不育治疗技术的研究进展[J];山东生物医学工程;2001年01期
2 丁平,陈荣安;男性不育4792例病因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01年11期
3 刘双林,轩维存,韩宝生,李秀娟,孙琳杰,郭剑;男性不育诸因素分析研究[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1年S1期
4 朱俊勇,安萍,颜建辉,张明华,郭枫;男性不育患者不同部位沙眼衣原体感染的检测与比较[J];郴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2期
5 车文骏,何小舟,经浩,解斯杰,许滔;男性不育病人血清抗精子抗体的检测与评估[J];实用临床医学;2002年06期
6 朱庆华 ,曹征;泌尿生殖道衣原体感染在男性不育发病中的意义[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2年11期
7 汪竞成;遗传性男性不育的进展[J];国外医学(计划生育分册);2002年01期
8 崔英霞,李宏军;男性不育的遗传学改变及可能对策[J];中华男科学;2003年06期
9 张水林,朱云霞;男性不育就诊者精液病原体检测报告[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3年02期
10 李继红,刘继云,魏会平;张家口地区87例男性不育染色体分析[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汪明德;;男性不育诊治概要[A];浙江省中医药学会2008年不孕不育与性医学研讨会暨继续教育学习班资料汇编[C];2008年
2 贾孟春;;环境因素和男性不育[A];第四届全国不孕症暨保留生育功能微创手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刘静宇;代小华;曾宪录;宋运淳;;男性不育与联会复合体的关系[A];中国的遗传学研究——中国遗传学会第七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4 陈文卓;吴培臣;连林蕊;;浅谈男性不育不孕症[A];中华医学会第五届全国计划生育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04年
5 陈利生;陈守信;王薇薇;;男性不育病因学的逻辑分类法[A];江苏省性学会第六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6 戴继灿;;男性不育患者评估与治疗程序[A];第5次全国中西医结合男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暨男科提高班讲义[C];2007年
7 张勇;;男性不育诊治心得[A];第5次全国中西医结合男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暨男科提高班讲义[C];2007年
8 ;男性不育诊断和治疗指南(征求意见稿)[A];2007年浙江省男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9 赵连明;姜辉;隋玉洁;唐文豪;袁人培;马潞林;;从经济社会学角度看男性不育[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男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10 兰风华;李博;张朵;曾健;;男性不育的遗传学研究[A];中国遗传学会第八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2004-2008)[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付东红;一项研究为男性不育治疗提供新思路[N];健康报;2013年
2 江西 副主任医师 熊国保 谢立;男性不育是一些疾病的信号[N];家庭医生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李宁;男性不育 并非顽症[N];中国人口报;2009年
4 北京协和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 李宏军;治疗男性不育基本原则[N];健康报;2011年
5 通讯员 南轩言 记者 程守勤;一种蛋白或与男性不育有关[N];健康报;2014年
6 金慰鄂;男性不育与生活环境[N];家庭医生报;2003年
7 江西省妇幼保健院 辛才林;感染——男性不育的天敌[N];家庭医生报;2007年
8 陈茂j 夏志俊;浙港科学家联手破解男性不育之谜[N];中国医药报;2007年
9 钱铮;日本将研究基因异常与男性不育的关联[N];医药经济报;2007年
10 陈小飞邋冯立中;治疗男性不育 阳春三月最佳[N];健康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崔兆磊;人乳酸脱氢酶C4基因突变的检测及其在男性不育发病中的作用[D];福建医科大学;2015年
2 白双勇;超重、肥胖对男性生育力影响系列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5年
3 阿周存;5个男性不育候选基因的遗传多态性及其与疾病的关联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4 戴继灿;男性不育证候、用药规律及其肾阳虚型的代谢组学特征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4年
5 刘舒媛;男性不育与POLG基因CAG-三核苷酸重复的相关性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6 朱清毅;附睾蛋白酶抑制蛋白与男性不育的相关性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8年
7 田卉;miRNA和遗传因素在男性不育发生中的功能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8 黄河龙;MicroRNA在男性不育中的功能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9 牛志宏;环境和遗传因素导致男性不育分子机制的相关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10 贺小进;男性不育易感基因的筛选及分子机制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儒楷;丝氨酸蛋白酶差异表达及基因多态性与男性不育的相关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2 晋学飞;染色体核型异常致男性不育的病例分析[D];吉林大学;2009年
3 杜日成;染色体结构异常与男性不育、流产死胎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4 叶楠;男性不育患者精母细胞减数分裂遗传重组的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0年
5 陶欣荣;男性不育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01年
6 程俊杰;孕酮受体基因遗传多态性分析及其与男性不育的关系[D];吉林大学;2013年
7 孙忠凯;染色体异常与男性不育关系探讨[D];吉林大学;2009年
8 冯雪莹;精子线粒体基因突变与男性不育相关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9 马玉涵;自由基与男性不育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10 李建平;男性不育患者的遗传学病因分析[D];安徽医科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8977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mjlw/18977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