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膜性肾病患者血清BAFF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本文选题:原发性膜性肾病 + B淋巴细胞活化因子 ; 参考:《山东医药》2015年45期
【摘要】:目的观察原发性膜性肾病(PMN)患者血清B淋巴细胞活化因子(BAFF)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PMN患者30例(观察组)、查体健康者10例(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BAFF水平,对BAFF水平与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CD20计数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血清BAFF水平分别为(1 663.73±548.72)、(894.60±206.83)pg/m L,两组比较,P0.05。BAFF水平与24 h尿蛋白定量、CD20计数呈正相关(r分别为0.781、0.678,P均0.05),与血浆白蛋白水平呈负相关(r=-0.755,P0.05)。结论PMN患者血清BAFF水平明显升高,BAFF在PMN发病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hanges of serum B lymphocyte activating factor (BAFF) levels in patients with primary membranous nephropathy (PMN) and to explore its clinical significance. Methods Serum BAFF levels were measured by Elisa in 30 PMN patients (observation group) and 10 healthy subjects (control group).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BAFF level and urine protein and plasma albumin CD20 count was analyzed by Spearman. Results the serum levels of BAFF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ere (1 663.73 卤548.72), (卤894.60 卤206.83) pg/m / L, respectively. There wa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serum BAFF level and the 24 h urinary protein quantitative CD20 count (r = 0.781n 0.678g, P 0.05), and a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plasma albumin level (r -0.755P 0.05). Conclusion the serum BAFF level in PMN patients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athogenesis of PMN.
【作者单位】: 新乡医学院一附院;
【分类号】:R692.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马东红;郭明好;许清玉;刘云;刘向东;刘丽;;原发性膜性肾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与蛋白尿的关系[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5年01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王波;刘志红;吴燕;左科;黄倩;秦卫松;曾彩虹;黎磊石;;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调节性T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009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凤田;BAFF及相关疾病[J];国外医学(分子生物学分册);2002年06期
2 徐海燕,邱玉华;BAFF信号与疾病[J];国外医学(生理、病理科学与临床分册);2003年06期
3 李平;BAFF对外周血未成熟B淋巴细胞存活的作用[J];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2005年03期
4 刘兆祥;郝伟欣;;BAFF靶向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医生;2013年03期
5 Jian-ying XU;Gui-yan YANG;Guo-chao KUANG;Jie-li HUANG;;Expression and Change of B Cell Activation Factor of the TNF Family(BAFF) Gene between Human Normal and Inflamed Fallopian Tubes[J];Journal of Reproduction and Contraception;2014年01期
6 王心 ,赵谨;BLyS(BAFF)/TACI/BCMA/BAFF-R[J];日本医学介绍;2002年08期
7 何凤田,郑英如,高会广,李蓉芬,郑汉其,吉青,江渝,陈敏,钟小林;重组人BAFF_(112-285)的制备及活性分析[J];免疫学杂志;2003年03期
8 陈麟凤,何凤田,李蓉芬,钟小林;重组人BAFF_(134~285)的克隆及在大肠杆菌中的高效表达[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05年03期
9 张力;周昕;谢英;刘超;徐增年;刘树锋;;人BAFF转基因斑马鱼的构建及早期免疫基因表达检测[J];中国实验动物学报;2013年05期
10 袁小琴;BAFF及其受体BAFF-R与SLE的关系[J];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2004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艳;黄刚;曾益军;何凤田;;The study on the molecular mechanism of liver X receptor-mediated downregulation of baff expression[A];生命的分子机器及其调控网络——2012年全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术大会摘要集[C];2012年
2 周泽平;陈振萍;陶洁;许剑辉;杨仁池;;BAFF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病机制中的初步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血栓与止血学术会议暨血栓栓塞性疾病(血栓与止血)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学习班论文摘要汇编及学习班讲义[C];2007年
3 ;Role of TLR7/BAFF/BAFF-R pathway in ITP mice[A];第12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C];2009年
4 朱效娟;石艳;单宁宁;孙建芝;彭军;秦平;刘新光;李胜美;侯明;;大剂量地塞米松抑制成人慢性ITP患者BAFF的表达[A];第12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C];2009年
5 袁宏香;王跃国;浦江;申娴娟;鞠少卿;;人BAFF-R基因启动子活性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成立30周年庆典大会资料汇编[C];2009年
6 周琳;郝婉莹;樊笑霞;王皓;张玲珍;宓庆梅;仲人前;;细胞因子IFN-γ和IL-10通过转录调控来促进HL-60细胞对BAFF的表达[A];第六届全国免疫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8年
7 何小舟;徐海燕;宋广来;邱国强;钟敏;屠筠;刘青;陈颖娣;巢志复;;BAFF分子在部分肾移植受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异常高表达及其可能的生物学意义[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8 ;Regulation of BAFF-R receptor gene expression in multiple myeloma cells via an NF-κB site on its promoter[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国医院协会临床检验管理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全国临床检验实验室管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9 徐海燕;何小舟;钟敏;邱国强;宋广来;屠筠;陈颖娣;巢志复;张学光;;肾移植受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BAFF的表达与血清抗HLA抗体的相关性研究[A];第六届全国免疫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孟洁;俞大亮;厉小梅;李向培;汪国生;;干燥综合征中白细胞介素-17与BAFF对B细胞功能异常的协同作用[A];第17次全国风湿病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徐海燕;人BAFF基因转染细胞及其单克隆抗体的生物学特性[D];苏州大学;2005年
2 李畅;调节因子Act1对多发性骨髓瘤中BAFF通路的调节作用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1年
3 高会广;人BAFF免疫抑制分子的构建及功能鉴定[D];第三军医大学;2006年
4 马宁;BAFF抑制自身免疫性疾病中IL-15表达的作用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5 杜建芳;酵母构象型随机肽库的构建及BAFF-R/TRAF3复合物解离肽的筛选[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6年
6 赵丽丹;BAFF、CD200、调节T细胞与Th17细胞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机制中的意义初探[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10年
7 彭清林;细胞因子TWEAK及BAFF在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发病中的作用[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5年
8 朱效娟;B细胞活化因子在ITP中的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9 许书倩;调节性树突状细胞在ITP发病中的意义及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盼盼;肾移植受者HCMV感染与BAFF信号活化的相关性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2 冀丽军;BAFF拮抗肽活性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3年
3 黄艳;肝X受体下调BAFF表达的分子机制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2年
4 赵阳;可溶性BAFF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表达及其致病作用机制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2年
5 陈乐;BAFF及其受体融合蛋白的构建表达纯化与功能鉴定[D];天津大学;2009年
6 彭肖;长春新碱联合环磷酰胺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研究及对外周血BAFF/BAFF-R的影响[D];山西医科大学;2012年
7 赖海生;IL-21和BAFF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清中表达水平及其意义[D];南昌大学;2011年
8 李媛;BLyS及受体BAFF-R水平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意义[D];天津医科大学;2009年
9 张军红;BAFF在儿童IT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D];重庆医科大学;2009年
10 王茹;BAFF与TACI相互作用功能结构域及关键氨基酸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2年
,本文编号:21165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mjlw/21165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