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泌尿论文 >

比较特发性膜性肾病不同治疗方案有效性和耐受性的网状meta分析

发布时间:2019-08-05 15:25
【摘要】:目的: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是成人肾病综合征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之一。约有1/3的IMN患者在确诊5-15年内缓慢进展至终末期肾脏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对于IMN治疗,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常常必不可少,并且临床应用种类很多,不同药物的效果和耐受性存在差异。对这些不同的方案,目前缺乏较全面系统的比较,对于特发性膜性肾病的最佳治疗方案仍然存在争议。因此,我们运用网状meta分析来比较不同治疗方案对IMN的有效性和耐受性,并寻找IMN的最佳治疗方案。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MEDLINE,EMBASE和临床试验注册系统等数据库中所有关于治疗IMN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截止时间为2016年5月3日。两名作者独立筛选纳入符合标准的研究后,使用JADAD评分量表及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所纳入的研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提取有效数据后使用网状meta分析比较IMN不同治疗方案的全因死亡及ESRD、蛋白尿完全或部分缓解以及患者因不能耐受药物副作用而退出等指标,根据比较结果计算比较各种方案的排名概率,绘制累积概率曲线图对各观察指标的不同治疗方案进行优劣排序,得出最佳治疗方案。统计分析采用Stata14.0软件。结果:最终共有36个随机对照试验包括2018名患者涵盖11种治疗方案纳入本研究。三个主要观察指标均使用一致性模型进行网状meta分析。有19篇文献包括8种治疗方案报道了全因死亡或ESRD,分析结果显示与非免疫抑制疗法相比,只有环磷酰胺(OR=0.31,95%CI:0.12-0.81)和苯丁酸氮芥(OR=0.33,95%CI:0.12-0.92)可以明显降低IMN的全因死亡或ESRD的风险。SUCRA提示烷化剂排名最靠前。31篇文献包括所有治疗方案报道了蛋白尿完全或部分缓解,与非免疫抑制疗法相比,ACTH显示出最好的疗效(OR=91.00,95%CI:5.98-1384.15),其次是环磷酰胺(OR=4.29,95%CI:2.30-8.00),咪唑立宾(OR=3.45,95%CI:1.00-11.92),他克莫司(OR=3.10,95%CI:1.36-7.09)和环孢素A(OR=2.81,95%CI:1.08-7.32)。同时,两种钙调磷酸酶抑制剂降尿蛋白效果相当。排除低质量的文献后进一步行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环孢素A(OR=5.08,95%CI:0.92-27.99)、环磷酰胺(OR=3.73,95%CI:1.85-7.48)和他克莫司(OR=3.69,95%CI:1.49-9.14)三种治疗方案改善尿蛋白效果最好。总共有21篇文献包括9种治疗方案报道了患者不能耐受药物副作用而退出治疗,其中苯丁酸氮芥的药物副作用最大,和非免疫抑制疗法相比,其退出率最高(OR=15.13,95%CI:4.56-50.20),其次是霉酚酸酯(OR=6.17,95%CI:1.10-34.58)、咪唑立宾(OR=4.46,95%CI:1.21-91.66)、环磷酰胺(OR=4.11,95%CI:1.52-11.10)和单用激素(OR=3.82,95%CI:1.24-11.75)。而在所有免疫抑制剂中,他克莫司(OR=2.17,95%CI:0.24-19.74)和环孢素A(OR=2.27,95%CI:0.21-95.66)的退出率最低,药物耐受性最好。在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者中,约10.1%的患者出现感染,感染率最高的三种治疗方案分别是他克莫司21.5%(38/177)、霉酚酸酯19.7%(14/71)和环磷酰胺15.2%(68/448)。使用环孢素A治疗的患者,蛋白尿复发率最高(21.2%)。结论:只有环磷酰胺和苯丁酸氮芥可降低肾病范围蛋白尿的IMN患者的全因死亡或ESRD的风险,但两种药物尤其是苯丁酸氮芥的副作用大,在治疗过程中退出率高,药物的耐受性差。他克莫司和环孢素A能明显降低IMN患者尿蛋白的水平,增加蛋白尿缓解,同时拥有较好的药物耐受性,但其长期疗效还需要更多的研究证明。
【图文】:

比较特发性膜性肾病不同治疗方案有效性和耐受性的网状meta分析


结 果 文献筛选结果及质量评价初步筛选出文献 740 篇,通过阅读标题、摘要和全文,按照纳入排除准,最终纳入文献 36 篇[15,23-57]。包括 2018 名患者,涵盖了非免疫抑制法(Control)、单用糖皮质激素(Steroids)、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TX)、苯丁酸氮芥(Chlorambucil)、环孢素 A(Cyclosporine, CsA)、克莫司(Tacrolimus, FK506)、霉酚酸酯(Mycophenolate mofetil, MMF)、唑嘌呤(Azathioprine)、咪唑立宾(Mizoribine)、来氟米特(Leflunomide,EF)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 ACTH)等 11治疗方案。文献筛选流程见图 1。

比较特发性膜性肾病不同治疗方案有效性和耐受性的网状meta分析


纳入研究个体偏倚风险图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6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伦立德,刘云海;膜性肾病的证据治疗[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2年11期

2 余学清,杨琼琼;特发性膜性肾病的治疗[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3年05期

3 周仲昊,朱蕴秋;膜性肾病的临床病理与预后的关系[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4 王太华,李清初,于克波;足细胞与膜性肾病[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4年06期

5 草X4哲郎 ,李胜;膜性肾病[J];日本医学介绍;2005年09期

6 梁世凯;许菲菲;舒桂琴;吕吟秋;邵蓉蓉;刘毅;;70例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探讨[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6年10期

7 朱虎章;;膜性肾病并发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1例救治体会[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7年03期

8 陈以平;邓跃毅;;特发性膜性肾病[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7年08期

9 舒桂琴;许菲菲;梁世凯;刘毅;吕吟秋;邵蓉蓉;;51例成人特发性膜性肾病的治疗观察[J];浙江预防医学;2007年10期

10 何志军;杨琪;周柱亮;;膜性肾病136例分析[J];人民军医;2007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侠;;复发性膜性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二十一届全国中医肾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C];2008年

2 许菲菲;;特发性膜性肾病诊治及进展[A];浙江省肾脏病骨干医师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5年

3 林维勤;;特发性膜性肾病的诊治进展[A];2012年浙江省肾脏病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4 张浩元;韩飞;陈江华;;5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膜性肾病的临床分析及文献复习[A];2012年浙江省内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2年

5 李智;;膜性肾病中西医治疗的探讨(摘要)[A];第十九次全国中医肾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6年

6 陈以平;;特发性膜性肾病研究进展[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二十一届全国中医肾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上)[C];2008年

7 李智;;膜性肾病中西医治疗的探讨[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二十一届全国中医肾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C];2008年

8 程小红;;特发性膜性肾病与非典型膜性肾病的鉴别诊断[A];第十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肾脏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9 凌逸虹;蒋小云;陈丽植;陆慧瑜;莫樱;;儿童特发性膜性肾病临床与病理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儿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上册)[C];2010年

10 林瑞霞;杨青;庄捷秋;陈晓英;;小儿三种膜性肾病的治疗和转归[A];“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2004年年会”暨“第二届全国中青年肾脏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记者 刘海英;两个与特发性膜性肾病相关基因被发现[N];科技日报;2011年

2 整理 朱永基 高铭华;肾病研究 转化医学助推临床[N];健康报;2012年

3 彭建中;元气学说的临床应用[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4 楼观;肾为先天之本 德乃医家根基[N];上海中医药报;2004年

5 楼观;名院名科见优势 肾病治疗创特色[N];上海中医药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宁馨;PLA2R相关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特征和PLA2R及其抗体的临床诊疗价值[D];复旦大学;2014年

2 张宜默;虫草益肾颗粒对膜性肾病大鼠足细胞Nephrin、Podocin的影响[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4年

3 左科;雷公藤治疗膜性肾病的随机对照试验及PLA2R抗体在治疗中的意义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4 张湖海;特发性膜性肾病诊断及治疗新方法的荟萃分析[D];第三军医大学;2015年

5 胡迎春;早期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激素敏感性相关因素及其相关机制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6 唐利军;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病理类型的变化趋势[D];山东大学;2016年

7 李秋芬;程晓霞名老中医的学术经验及在膜性肾病治疗中的应用[D];浙江中医药大学;2016年

8 胡志刚;M型磷脂酶A2受体抗体高灵敏定量方法的研制及在膜性肾病诊断中的应用[D];浙江大学;2016年

9 杨桢华;25-羟维生素D及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在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中的临床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7年

10 罗娜;特发性膜性肾病诊断及预后相关指标的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苏佩玲;121例膜性肾病临床资料分析及58例膜性肾病治疗效果回顾分析[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4年

2 高剑;特发性膜性肾病和IgA肾病患者血清脂肪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的检测和意义[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3 夏梦迪;他克莫司治疗膜性肾病的系统评价[D];四川医科大学;2015年

4 彭素英;内质网应激与氧化应激在膜性肾病中的作用及机制[D];四川医科大学;2015年

5 陶友丽;晚期氧化蛋白产物与NADPH氧化酶途径在膜性肾病大鼠发病机制中的初步研究[D];四川医科大学;2015年

6 汪翠;中药加雷公藤多苷片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疗效观察[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5年

7 崔静;M型磷脂酶A2受体和Nephrin在膜性肾病患者的表达及其对预后的影响[D];青岛大学;2015年

8 任飞凤;特发性膜性肾病合并ANCA相关性血管炎病例报告及文献综述[D];重庆医科大学;2015年

9 王元雪;当归补血汤加味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5年

10 彭梅;PLA2R及其抗体在膜性肾病诊断和治疗中价值的研究[D];遵义医学院;2016年



本文编号:25231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mjlw/25231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83d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