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泌尿论文 >

IgA肾病血管病变与血瘀证相关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09 17:37
【摘要】:原发性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在全球各国总体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人群中,占据着主体地位,尤好发于亚洲人(尤其是日本人和中国人)。它以系膜区IgA沉积为主要特征,其诊断依赖肾穿刺活检术。中医认为本虚标实为其总病机,标实兼夹证尤以血瘀证最为常见,与病情进展和预后密切相关,贯穿疾病全程。与其它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相比较,IgA肾病病理上血管病变和肾小球的缺血性硬化更为常见,肾小球的缺血性硬化改变或与血管病变有关,其中血管病变主要指肾小球外小动脉的管壁增厚或官腔狭窄等改变。有学者认为肾脏的某些病理改变,如毛细血管袢的缺血皱缩,可视为肾脏微观的血瘀证改变。本研究旨在临床经验基础上,通过横断面研究方法,观察IgA肾病血瘀证与临床理化指标、病理改变尤其是血管病变和肾小球的缺血性硬化之间的关系。1研究目的通过横断面的研究方法,结合中医血瘀证证候,探明IgAN肾小球外小动脉病变(即血管病变)、肾小球的缺血性硬化与血瘀证之间的关系,明确血瘀证与IgAN患者肾小球缺血性硬化、肾脏病理改变(尤其是血管病变)和理化指标之间关系,为其临床治疗中活血化瘀药物的使用提供研究数据和理论依据。统计2013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肾脏疾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IgA肾病西医诊断和中医辨证分型的实践指南(简称“2013年实践指南”)中血瘀证常见症状在IgAN血瘀证患者中出现频次情况,为制定肾科专科血瘀证标准做准备。2研究方法纳入2013年1月至2018年2月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行肾穿刺,符合原发性IgA肾病诊断的患者。其中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纳入研究患者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收集临床资料,包括实验室指标、牛津病理积分、血管积分(按小动脉无病变、小动脉管壁增厚、官腔狭窄分别定义为0、1、2分)和肾小球缺血性硬化比例等;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纳入研究患者采用横断面分析的方法,收集临床资料,包括实验室指标、血瘀证积分(根据“陈可冀实用血瘀证诊断标准”)、牛津病理积分、血管积分和肾小球缺血性硬化比例等。将纳入对象根据是否有肾小球的缺血性硬化进行分组,比较组间上述临床资料的差异。根据肾小动脉病变积分(血管积分)0、1、2分分为三组,比较组间临床资料的差异。并分析血管积分、肾小球的缺血性硬化比例与血瘀证积分之间的相关性。3研究结果3.1本研究204例原发性IgAN患者中,58.33%的患者病理上可见到肾小球的缺血性硬化,其中伴肾小球缺血性硬化组患者肾小球缺血性硬化比例为15.38%(9.68%,31.25%);88.3%的患者病理上可见到血管病变。3.2临床资料中,BMI、BUN、TG、年龄、eGFR水平在IgAN伴肾小球缺血性硬化组(A组)患者和未见肾小球缺血性硬化组(B组)患者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A组较 B 组患者 BMI 水平(A 组 vsB 组 25.2208±4.09368/23.8759±3.67919,P=0.014)、BUN 水平(A 组 vsB 组 6.5(5,8.2)/5.70(4.35,7.40),P=0.012)、TG 水平(A 组 vsB组 1.88(1.265,2.76)/1.55(1.095,2.435),P=0.047)更高,年龄(A 组 vsB 组 40(32,49)/34(27.5,45),P=0.015)更大,eGFR 水平(A 组 vsB 组 69.9605±31.04141/79.9972±33.93585,P=0.017)更低。3.3肾小球的缺血性硬化、血管病变均与高血压分级(根据患者既往血压最高水平诊断)存在正相关关系(P0.01),而与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患者行肾穿刺前后24h血压)无关。3.4 46例行血瘀证诊断及积分的横断面研究患者中,伴肾小球的缺血性硬化组(a组)较无肾小球缺血性硬化组(b组)患者血瘀证积分高(a组vs b组4(3.25,5)/2.5(0,4.25),P=0.003);血管病变积分与血瘀证积分无关。3.5肾小球缺血性硬化和肾小管萎缩或间质纤维化(T)、血管病变之间可能存在正相关关系(P0.01)。3.6性别与肾小球的缺血性硬化、血管病变均无关。3.7血管病变积分0、1、2分三组患者血肌酐水平在显著差异,二者存在正相关关系,血管病变越重,血 Scr 水平越高(0 组 vsl 组 vs2 组 76.5(55,103.25)/93(72.5,132.5)/147(117,169),P=0.000)。3.8甘油三脂(TG)水平在0组和1组间、0组和2组间有差异(P0.05),1组和3组之间无差异,且血管病变组患者的甘油三酯(TG)水平较无血管病变组患者高。3.9与无血管病变组患者相比,伴有血管病变的患者病理上肾小管萎缩或间质纤维化更为常见(0 组 vsl 组 P=0.000,0 组 vs2 组 P=0.000,1 组 vs2 组 P=0.143)。3.10本研究所有46例患者中“2013年实践指南”中血瘀证症状出现频次最高者的四个症状依次为:舌淡暗(24次)、腰痛(18次)、经色暗(10次)、多血块(10次)。根据“陈可冀实用血瘀证诊断标准”,本研究中血瘀证患者血瘀证积分多为2-6分。3.11去除月经因素影响后,根据陈可冀实用血瘀证诊断标准,男女间血瘀证积分无差异;而考虑月经因素在内则更多女性患者血瘀证积分处于较高水平(P=0.020)。4结论本研究在中医血瘀证理论指导下,采用“陈可冀实用血瘀证诊断标准”及牛津病理分型标准,共纳入病例204例(其中46例患者进行了血瘀证诊断和积分),收集、整理了纳入研究患者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指标、病理指标及血管积分等数据,采用SPSS统计学原理和方法,对原发性IgA肾病患者肾小球的缺血性硬化比例/血管病变积分与血瘀证积分及临床和病理指标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既往未见IgAN的血管病变和肾小球的缺血性硬化与血瘀证及临床和病理指标相关关系的类似研究。基于本研究所得出的数据,我们认为原发性IgA肾病病理上常见肾小球的缺血性硬化和血管病变,其与IgAN的疾病进展有关;肾小球的缺血性硬化在肾脏病患者血瘀证诊断和判定瘀血程度时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在制定肾脏病专科血瘀证诊断标准时应该考虑将其纳入标准。
【图文】:

糖基化,上皮生长因子,血小板源生长因子,白介素


逦IgA肾病血管病变与血瘀证相关性研究逦逡逑成及肾脏的纤维化,进而诱导系膜细胞的增生、足细胞和小管细胞的损伤,肾功能损害。逡逑参与此过程的炎症因素包括TNF-ci邋(肿瘤坏死因子)、TGF-P邋(转化生长因子)、AngII逡逑(血管紧张素II)、PDGF邋(血小板源生长因子)、IL-6邋(白介素6)、PAI-1邋(溶酶原激活逡逑物抑制剂1)、EGF邋(上皮生长因子)和FGF邋(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4M(0。逡逑

示意图,肾损伤,免疫复合物,示意图


逦IgA肾病血管病变与血瘀证相关性研究逦逡逑成及肾脏的纤维化,进而诱导系膜细胞的增生、足细胞和小管细胞的损伤,肾功能损害。逡逑参与此过程的炎症因素包括TNF-ci邋(肿瘤坏死因子)、TGF-P邋(转化生长因子)、AngII逡逑(血管紧张素II)、PDGF邋(血小板源生长因子)、IL-6邋(白介素6)、PAI-1邋(溶酶原激活逡逑物抑制剂1)、EGF邋(上皮生长因子)和FGF邋(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4M(0。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692.3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卢同兴;黄修解;;冠心病痰浊血瘀证的研究进展[J];内蒙古中医药;2017年15期

2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血瘀证治”专栏征稿启事[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年01期

3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血瘀证治”专栏征稿启事[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年03期

4 黄汝哨;王丹霞;;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血瘀证与超声指标的临床关联研究[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5年06期

5 王秀兰;王玉兴;;肺血瘀证之复兴初探[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年05期

6 杜慧慧;李青梅;王磊;李莹;王俐琼;张玮;;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与肝血瘀证[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12年03期

7 谢辉;龙志江;罗尧岳;朱久宜;周小青;;浅谈中医血瘀证治源流与发展[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年09期

8 吴锐;谢建祥;赵凤达;李国贤;;血瘀证目征的现代化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年03期

9 黄敏;谢建祥;吴锐;黄国栋;王善超;李国贤;;血瘀证目征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关系[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年04期

10 胡文娟;赵凤达;张秉韬;吴锐;;不同血瘀证亚型血小板活化及炎症反应改变的实验研究[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建英;何建成;;隐性血瘀证及其临床诊断与意义[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诊断专业委员会第十次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6年

2 陈利国;;血瘀证研究中的几个问题与思考[A];中华中医药学会血栓病分会第四次学术研讨会暨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血栓病专业委员会首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谢建祥;黄敏;吴锐;黄国栋;王善超;李国贤;;血瘀证目征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关系的实验研究[A];江西省中医药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吴锐;谢建祥;赵凤达;李国贤;吴剑;;血瘀证目征的现代化研究[A];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九次活血化瘀学术研讨会活血化瘀临床应用新进展培训班论文集[C];2011年

5 黄敏;谢建祥;吴锐;黄国栋;王善超;李国贤;;血瘀证目征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关系的实验研究[A];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九次活血化瘀学术研讨会活血化瘀临床应用新进展培训班论文集[C];2011年

6 吴锐;谢建祥;赵凤达;李国贤;;血瘀证目征的现代化研究[A];江西省第八次中西医结合活血化瘀学术研讨会暨心脑血管病培训班论文集[C];2009年

7 戴豪良;;关于血瘀证研究思路及方法的若干问题[A];第五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血瘀证及活血化瘀研究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1年

8 李国贤;万晓凤;王缨;鄢毅;;血瘀证诊断现代分类探讨[A];第五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血瘀证及活血化瘀研究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1年

9 张兰凤;王阶;;血瘀证的细胞学和分子学研究进展[A];第五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血瘀证及活血化瘀研究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1年

10 王阶;李建生;姚魁武;王永霞;衷敬柏;;血瘀证量化诊断及病证结合研究[A];第四次全国中西医结合中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崔昕;攻关四十年[N];中国医药报;2004年

2 徐丽林 史大卓 徐浩;血瘀证积分可作为RS预测因子[N];中国医药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徐亚静;他把一生献给活血化瘀研究[N];中国医药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常宇 张继增;“活血化瘀现象”回忆与启示[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5 周颖;“血瘀证与活血化瘀”卫星视频讲座开播[N];中国中医药报;2005年

6 贾海忠;用电脑筛选血瘀证用药[N];中国中医药报;2005年

7 陈可冀 马晓昌;传统血瘀证的现代分类[N];健康报;2002年

8 上海中医药大学 赵章忠教授;血瘀证可引起哪些疾病[N];上海中医药报;2000年

9 上海中医药大学 赵章忠教授;血瘀证可引起哪些疾病[N];上海中医药报;2000年

10 刘凌;诠释血瘀证[N];上海中医药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龚兆会;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中医证候辨证规范及分布规律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7年

2 李海霞;血瘀证病位分类与规范化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6年

3 贾小强;大肠癌血瘀证与肿瘤转移相关性及化瘀截毒方抗转移机制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6年

4 武月萍;血瘀证的危险因素及其与疾病的相关性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6年

5 郭力恒;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血瘀证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年

6 曹美群;冠心病伴抑郁发作及其血瘀证、痰浊证的相关基因多态性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7 朱爱华;炎症反应与急性脑梗塞血瘀证的相关性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

8 柴雅倩;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瘀血舌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年

9 李林森;基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急性脑梗死血瘀证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8年

10 李定祥;五脏血瘀证与血液高凝状态相关性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芳;血小板凝溶胶蛋白及血瘀证计分与急性冠脉综合征预后的相关性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8年

2 杨玉洁;IgA肾病血管病变与血瘀证相关性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8年

3 徐航晨;阵发性房颤的左室重构和心率变异性与血瘀证相关的临床研究[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7年

4 苏晋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血瘀证与其脂代谢异常关系的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5年

5 胡文娟;不同血瘀证亚型目征特点与血小板活化及炎症损伤关系的实验研究[D];南昌大学;2012年

6 单莎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血瘀证与其蛋白质代谢异常关系的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5年

7 黄敏;血瘀证目征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关系的实验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8 陈贵海;肥胖与血瘀证[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1年

9 李义成;肾病综合征血瘀证与肾脏病理的相关性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5年

10 王成;肾虚血瘀证肿瘤患者放疗前后中医证候学变化规律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6210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mjlw/26210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49f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