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泌尿论文 >

特发性膜性肾病疗效分析和抗磷脂酶A2受体抗体的治疗评估价值

发布时间:2020-05-01 21:01
【摘要】:目的:回顾性观察不同免疫治疗方案对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治疗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免疫治疗方案主要包括糖皮质激素联合环磷酰胺和糖皮质激素联合环孢素A,同时评估患者血清抗磷脂酶A2受体(Phospholipase A2 Receptor,PLA2R)抗体与治疗效果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于本院肾内科住院,经肾活检病理检查及临床资料确诊的105例IMN患者。将免疫抑制治疗的45人根据治疗方案不同为A、B两组。A组为糖皮质激素联合环磷酰胺(33例);B组为糖皮质激素联合环孢素A(12例)。观察各组患者血清白蛋白、血肌酐、随机尿总蛋白/肌酐比值或24小时尿蛋白定量、肝功能和血脂等指标变化及不良反应。同时根据肾活检当日患者血清抗磷脂酶A2受体抗体是否阳性将患者分为抗体阳性组和阴性组,比较基线资料和治疗6月后缓解率。并根据治疗6月后患者是否达到临床缓解又将患者分为治疗有效组和无效组,比较两组基线资料、抗体阳性率及滴度等。结果:(1)环磷酰胺组和环孢素A组患者治疗3月时,临床缓解率分别为48.5%、75%,治疗6月时临床缓解率分别为69.7%、83.3%,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0%、25.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3月和6月时血清白蛋白环孢素A组高于环磷酰胺组(P0.05),尿蛋白定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环磷酰胺组随治疗时间延长血清白蛋白逐渐升高(P0.05),尿蛋白定量治疗3月和6月时均低于治疗前(P0.05)。环孢素A组治疗3月时和6月时血清白蛋白均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6月时尿蛋白定量低于治疗3月时和治疗前(P0.05)。(2)抗磷脂酶A2受体抗体阳性组较阴性组临床缓解率低(P0.05)、完全缓解率低(P0.05)。治疗有效组抗体阳性率和滴度均较治疗无效组低(P0.05)。结论:非免疫抑制治疗是低中危IMN患者的基础治疗方案,对中高危患者来说,糖皮质激素联合环磷酰胺或环孢素A是治疗IMN的有效方案,安全性较好。糖皮质激素联合环孢素A治疗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的IMN患者较环磷酰胺可更快地升高血清白蛋白,但在降低尿蛋白方面两种方案无明显差异。抗磷脂酶A2受体抗体阳性和滴度高的患者可能对治疗反应差。上述观点有待大样本研究证实。
【图文】:

患者,抗体,靶抗原,自身免疫性疾病


球毛细血管襻上皮细胞侧沉积,这也被认为是造成 IMN 的主要原因。近些年已经有许多 IMN 靶抗原被发现及报道,但是确切的致病抗原仍没有明确。其中存在于足细胞表面的 M 型磷脂酶 A2 受体(Phospholipase A2 Receptor, PLA2R)[10-12]是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主要靶抗原,因此他们认为 IMN 的发病与免疫因素有一定相关性,是一种器官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学者认为,部分 IMN 的发病机制与抗 PLA2R 抗体有关,抗 PLA2R 抗体主要通过与肾小球足细胞上的 PLA2R 相结合,抗体和受体结合后形成免疫复合物,在足细胞沉积,造成肾脏损伤[12],抗 PLA2R 抗体的主要成分为 IgG4。随着关于抗 PLA2R抗体的研究更多地开展,血清抗 PLA2R 抗体与 IMN 的相关性也越多地被发现。抗PLA2R 抗体的相关研究也进一步验证了 IMN 可能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观点,被越来越多的医生及研究者所接受。血清抗 PLA2R 抗体也开始逐步进入临床应用,为临床医生提供新的预测指标。

患者,荧光,继发,特发性膜性肾病


图 2 IMN 患者病理图片(2)Fig2. Pathological Picture of IMN Patients(2)注:①C3(荧光 400);②IgG(荧光 400);③PLA2R(荧光 400);④IgG1(荧光 400);⑤IgG2(荧光 400);⑥IgG3(荧光 400);⑦IgG4(荧光 400)。1.3 特发性膜性肾病诊断、治疗与预后对疾病做出针对性治疗和预后评估,首先得明确诊断。IMN 的诊断主要依靠肾活检病理检查以及临床排除相关继发因素,其中病理组织检查仍然是诊断金标准,但因为其属于有创检查,并非所有患者均可耐受。抗 PLA2R 抗体的发现为无创检查诊断 IMN 带来了一丝曙光,多考虑将其用于鉴别诊断和监测疾病活动。研究表明,IMN 患者血清抗 PLA2R 抗体阳性率较高,非 MN 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SMN 及正常人检测抗 PLA2R 抗体多为阴性[13],但由于也有部分继发于肿瘤、自身免疫疾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6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邵凤民;;切实提高膜性肾病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9年09期

2 雷根平;朱开然;胡蓝方;余德惠;;特发性膜性肾病的现代医学治疗进展及中医辨证论治现状[J];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年01期

3 孙彬彬;张蓓茹;边晓慧;赵自霞;于锐;张永哲;王艳秋;;单独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2019年01期

4 陆静娟;;特发性膜性肾病诊断及治疗研究进展[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年31期

5 吴海丽;刘佩;李明权;;李明权治疗膜性肾病经验[J];湖南中医杂志;2019年07期

6 王方;何丹;孙云松;;难治性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中医药诊治进展[J];黑龙江中医药;2017年05期

7 张雪枫;刘庆燕;李德成;;中医方案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肾病综合征的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年02期

8 韦翠美;何永成;李彤;刘洪萍;胡豪飞;;浅谈特发性膜性肾病[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7年12期

9 钟玲玲;旷晖;;膜性肾病病理特点分析[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18年09期

10 曹梦颖;尹忠诚;;特发性膜性肾病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交;邓跃毅;;邓跃毅教授治疗家族性膜性肾病临床经验[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肾脏疾病专业委员会201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8年

2 李颖霞;王小琴;吴文静;;王小琴教授辨治特发性膜性肾病经验浅析[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肾脏疾病专业委员会201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8年

3 安玲;胡文博;;西宁地区膜性肾病的临床及病理特点分析[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肾脏疾病专业委员会201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8年

4 李羿;赵洪雯;;成人特发性膜性肾病30例临床特点及病理分析[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肾脏疾病专业委员会201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8年

5 李小伟;梅冬冬;;79例特发性膜性肾病短期临床疗效观察[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肾脏疾病专业委员会201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8年

6 程桂雪;李永哲;秦晓松;;特发性膜性肾病相关自身抗体研究进展[A];第七届中国临床微生物学大会暨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论坛论文汇编[C];2016年

7 李伟;;特发性膜性肾病肾病综合症的中西医结合治疗[A];2016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肾脏疾病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专题讲座摘要[C];2016年

8 孙宝欣;;蛋白酶活化受体-1在特发性膜性肾病血栓形成中的相关研究[A];2016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肾脏疾病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6年

9 董燕飞;吴滢;;儿童膜性肾病25例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A];第十三届江浙沪儿科学术会议暨2016年浙江省医学会儿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6年

10 王伟铭;;膜性肾病的诊断及治疗[A];2015年浙江省肾脏病学术论坛暨基层巡讲讲义[C];201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肾病科 聂莉芳;有些膜性肾病 单用中药能缓解[N];健康报;2015年

2 记者 刘海英;两个与特发性膜性肾病相关基因被发现[N];科技日报;2011年

3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陈以平名中医工作室;陈以平教授“斡旋三焦法”治疗水肿(膜性肾病)[N];上海中医药报;2019年

4 整理 朱永基 高铭华;肾病研究 转化医学助推临床[N];健康报;2012年

5 彭建中;元气学说的临床应用[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栓;特发性膜性肾病流行病学及其新型生物标志物探索[D];郑州大学;2018年

2 黄利伟;Heymann肾炎蛋白尿的发生机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9年

3 罗娜;特发性膜性肾病诊断及预后相关指标的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年

4 李茜;难治性膜性肾病中医证候、临床病理特点及“去菀陈儩”法治疗的临床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7年

5 胡迎春;早期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激素敏感性相关因素及其相关机制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6 高琛妮;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诊治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7 左科;雷公藤治疗膜性肾病的随机对照试验及PLA2R抗体在治疗中的意义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8 陈意志;成人特发性膜性肾病的预后分析及免疫抑制治疗的荟萃分析[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3年

9 曾莉;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基因多态性与激素敏感性和中医证型的关联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10 谢璇;特发性膜性肾病证素探讨及补气健脾益肾法治疗膜性肾病大鼠实验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续s,

本文编号:26470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mjlw/26470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350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