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第一部分原发睾丸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MYD88突变的临床病理学意义研究目的:探讨MYD88与原发睾丸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之间的关系,尝试建立预后的分子预测模型,并评价其预后指标的临床意义。研究材料及方法:收集2000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福建省肿瘤医院病理科诊断的30例原发睾丸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石蜡标本,同时收集临床及病理数据。采用Sanger测序法检测MYD88 L265P、CD79B突变;采用qRT-PCR的方法检测MYD88 mRNA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MYD88、MYC、BCL-2、NF-κB p65、pSTAT3、STAT3及PD-L1蛋白表达水平与定位情况;统计分析MYD88 L265P突变,MYD88、MYC、BCL-2、NF-κBp65、pSTAT3、STAT3、PD-L1蛋白表达与PT-DLBCL的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30例患者年龄38-85岁,中位年龄62岁。发生部位:左侧睾丸12例,右侧睾丸15例,左右睾丸均累及者3例。其中1例累及双侧肾上腺,1例累及脑膜,且该两例均为单侧睾起病。Ann Arbor临床分期,I-II期18例,III-IV期12例。Han’s分型,GCB型占13.3%(4/30),non-GCB型占86.7%(26/30)。免疫表型上,MYD88、PD-L1、NF-κB p65、pSTAT3、STAT3、BCL-2蛋白表达率分别为86.7%、80%、76.7%、73.3%、87.7%、83.3%。MYC、BCL-2共表达者占所有病例的36.7%。分子遗传学上,MYD88 L265P突变率为60.0%;MYD88 mRNA水平显著扩增;仅有1例(3%)存在PD-L1基因扩增。生存分析显示,随访时间为4-56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24个月。MYD88 L265P突变、MYD88、PD-L1、NF-κB p65、pSTAT3、STAT3、蛋白表达水平与年龄、部位、Ann Arbor分期和non-GCB/GCB亚型无关。单因素分析显示MYD88突变与该分子蛋白表达水平相关(P0.05);但MYD88 mRNA水平与MYD88蛋白表达及MYD88 L265P突变无关。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MYD88、NF-κB p65、pSTAT3、STAT3、PD-L1与患者总生存率无关;但MYD88 L265P突变、临床分期与总生存率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没有独立预后因素。结论:(1)PT-DLBCL患者主要见于老年人为主,绝大多数是non-GCB亚型。(2)PT-DLBCL中MYD88 L265P突变率较高,与MYD88蛋白高表达相关。PD-L1蛋白的高表达与PD-L1基因分离无关。(3)MYD88 L265P突变、临床分期(晚期患者)与总生存率(差)相关。(4)MYD88 L265P突变与年龄、部位、Ann Arbor分期和分子亚型无关。第二部分原发睾丸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MYD88突变与MICA-NKG2D信号通路的机制研究研究目的:第一部分主要是针对PT-DLBCL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研究,我们发现PT-DLBCL主要发生在老年男性,侵袭性强,预后差,容易累及对侧睾丸和中枢神经系统。目前,PT-DLBCL发病机制至今尚不明确。在前期实验中,我们发现该疾病中MYD88突变率高于60-70%,显著高于淋巴结、胃肠道等部位发生的DLBCL(MYD88突变率20-30%),且PT-DLBCL中MYD88突变主要发生在non-GCB型中,并证实MYD88突变与不良预后相关。同时还发现PT-DLBCL中PD-L1蛋白高表达。因此我们进一步探讨PT-DLBCL中MYD88突变是通过哪个关键分子来诱导PD-L1的高表达,研究该疾病的发病机制及潜在的治疗靶点。实验材料及方法:通过Nanostring方法分析MYD88野生型和MYD88突变型PT-DLBCL的下游信号通路、免疫微环境以及相关免疫细胞变化情况,针对检测结果中差异分子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Nanostring测序方法对3例MYD88突变型、3例MYD88野生型、3例反应性淋巴结及3例正常睾丸组织进行测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实验对7例MYD88突变型、1例CD79B突变型、4例野生型(MYD88和CD79B均无突变)、2例反应性淋巴结病例进行PD-L1和MICB转录水平分析;利用免疫组化方法对正常睾丸,MYD88野生型及突变型PT-DLBCL进行MICA染色。实验结果:Nanostring测序分析结果显示正常睾丸组织、MYD88野生型及MYD88突变型DLBCL中,MICA转录水平表达存在差异。结论:与正常睾丸组织相比,PT-DLBCL中MICA的转录水平表达量较高,且MYD88突变组高于野生型组。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737.2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邵蕾;吴江;方锐华;陈丽洁;田歆;王建琴;;继发性皮肤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1例[J];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2019年03期
2 赵艺蕾;张芳;李腾;郑吉春;任力;;罕见肝脾αβ T细胞淋巴瘤伴骨髓侵犯的临床病理观察[J];诊断病理学杂志;2019年03期
3 闵旭红;王尚虎;;原发性肺MALT淋巴瘤一例并文献复习[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9年02期
4 问晓东;吕永安;邵晋凯;;原发性泌尿系及男性生殖系淋巴瘤诊治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9年08期
5 ;两类最常见鼻窦部淋巴瘤的特征不相同,预后却相似[J];中国医学创新;2019年12期
6 权小英;张智慧;;2148例淋巴瘤临床病理分析[J];四川医学;2019年04期
7 裴强;韩潇;张炎;张薇;周道斌;;艾滋病合并淋巴瘤10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8年01期
8 ;两类最常见鼻窦部淋巴瘤的特征不相同,预后却相似[J];中国医学创新;2018年02期
9 王雪莲;孙丽华;;肿瘤转移相关基因-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意义[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8年02期
10 常志娟;李建虎;蔡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继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1例[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7年2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舒君;;淋巴瘤随访的重要性和方法[A];2015年浙江省血液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5年
2 王晓荣;姚兰辉;师艺;刘霞;;浅表淋巴结淋巴瘤声像图特征与病理对比分析[A];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四届全国浅表器官及外周血管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3 石远凯;秦燕;;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特点及治疗[A];第三届中国肿瘤内科大会教育集暨论文集[C];2009年
4 袁小瑜;陈方平;毕丹东;赵谢兰;何琼琼;李群;;18例血管免疫母T细胞性淋巴瘤临床病理特征与诊断[A];第12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C];2009年
5 邹萍;;疑难危重淋巴瘤诊治的思考[A];2009年浙江省血液病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李红华;于力;高春记;王书红;境域;薄剑;赵瑜;黄文荣;王全顺;;淋巴瘤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A];第十一届中国抗癌协会全国淋巴瘤学术大会教育论文集[C];2009年
7 周郁鸿;;外周T细胞淋巴瘤诊疗进展[A];2009年浙江省中医药学会血液病学术年会、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病学术年会暨国家级中西医结合血液病新进展继续教育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9年
8 于天启;戴Z,
本文编号:26844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mjlw/26844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