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对我院414例经肾脏穿刺活检确诊为Ig A肾病的患者进行临床特点、实验室指标、病理特征分析,探讨临床表现、化验结果及其病理特征的相关性,为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及判断预后提供依据。资料与方法:查阅吉林大学第二医院病案系统,回顾性分析2012年01月至2017年12月经肾脏穿刺活检术明确诊断的414例原发性Ig A肾病患者,根据其临床及病理资料,按不同条件分组,应用统计学方法,说明原发性Ig AN患者的临床表现、化验指标、病理特征及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一般资料及基本临床表现:414例Ig A肾病患者中男性225例,女性189例,男女比例1.19:1;发病年龄从11~72岁,平均年龄36.8±11.9岁,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以21~30岁组、31~40岁组发病率最高且两组几乎相等,分别占29.2%和29.5%,共占58.7%;病程差别较大,短的4天长的可达30年不等,平均病程18.5±36.5月。414例Ig A肾病患者中超重和肥胖患者分别占24.75%和28.19%,BMI高于正常者占52.94%,所占比例较大;肥胖组患者平均年龄(39.0±11.0岁)与非肥胖组患者平均年龄(35.9±12.2岁)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组患者尿酸(411.9±115.3umol/L)与非肥胖组尿酸(365.0±95.5umol/L)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肥胖组患者血Ig A(3.2±1.7g/L)与非肥胖组患者血Ig A(2.8±1.1g/L)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存在前驱感染的患者占12.8%,其中以呼吸道感染患病人数所占比例最多;临床上以体检、水肿起病多见,分别占38.16%、23.43%;尿检异常型占45.7%,是最常见的临床分型。2、实验室指标:Ig A肾病患者中有51.6%、47.2%出现了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升高,有11.4%的患者出现了白蛋白的降低;16.2%、44.9%的患者分别出现了尿素氮、肌酐的升高;有33.6%和37.0%的患者出现了尿酸与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的升高。男性尿酸高于女性,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Ig A肾病患者中大部分血清Ig A、Ig M、Ig G、C3处于正常范围内,31.6%的患者出现了血清C3的降低,Cys C含量21~30岁组、31~40岁组与41~50岁组、51~60岁组、60岁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g A、Ig G、Ig M含量≤20岁组与其余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g A肾病患者24h尿蛋白定量以≤1g发病人数所占比例最高,占31.78%,不同CKD分期、Lee氏分级之间比较存在明显差别(P0.01)。3、病理分级及其与化验指标的关系:414例Ig A肾病患者病理分级以Lee氏Ⅳ级最常见,占37.19%。不同Lee氏分级之间尿酸、肌酐、尿素氮、GFR、血Ig G的含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酸、肌酐、尿素氮大致是伴随Lee氏分级的增加而增高,GFR伴随Lee氏分级的增高而降低,血Ig G在Lee分级为Ⅰ级的时候最低,并且与Ⅱ~Ⅴ级中其他分级间差别较大。4、免疫球蛋白及补体:414例原发性Ig AN患者中免疫球蛋白单纯Ig A沉积占70.7%,所占比例最大,其次为Ig A+Ig M沉积占25.7%,很少出现Ig A+Ig G+Ig M三者的共沉积;补体以单纯C3沉积为主为61.6%,无补体沉积为29.1%居第二位,而很少出现C4的沉积。结论:1、414例Ig AN患者,发病高峰年龄21~40岁,主要因体检、水肿发病,尿检异常型为最常见的临床分型。2、414例Ig AN患者,BMI高于正常者多,肥胖组患者平均发病年龄、尿酸、血Ig A均高于非肥胖组,应给予Ig AN伴肥胖的患者高度重视。3、414例Ig AN患者,24h尿蛋白定量≤1g最常见,不同CKD分期、Lee氏分级之间存在差异。4、414例Ig AN患者,Lee氏Ⅳ级最常见,根据尿酸、肌酐、尿素氮、GFR、血清Ig G可大致判断病理损害程度。5、414例Ig AN患者,以单纯Ig A沉积为主,很少出现Ig A+Ig G+Ig M的沉积,补体以单纯C3沉积为主,很少出现C4的沉积。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692.31
【图文】: 不同年龄段IgAN患病人数所占百分比
图 3.2 不同年龄段 IgA 肾病男女分布情况指数 例 IgA 肾病患者不同年龄段的 BMI 分布如上表 3.1 中所示,≤20 组、21~30 岁组 BMI 与 30 岁以上各年龄组比较(P体重过低的患者所占比例最低为 6.127%,体重正常者占 40者分别占 24.75%和 28.19%,IgAN 患者中 BMI 大于正常者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丁奕;田娜;周晓玲;俞敏;陈孟华;;肥胖与IgA肾病患者独立肾脏风险因子的相关性分析[J];中华肾脏病杂志;2017年05期
2 王晓宇;张宏志;;24h尿蛋白定量与IgA肾病病理改变的相关性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5年22期
3 樊平;戴双明;邹川;刘旭生;;IgA肾病的临床表现与病理特征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年02期
4 高雪艳;;IgA肾病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病理因素分析[J];江苏医药;2013年23期
5 王德润;韩辉;解汝娟;姜玉萍;秦颖;王裕环;薛静;;不同年龄原发性IgA肾病患者临床与病理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3年07期
6 任丽;许迅辉;韩君伟;年娣;郝晓娜;孙俊杰;;血清IgA、IgA/C3比值在IgA肾病的诊断价值[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年05期
7 邹敏书;余健;周建华;;IgA肾病的病因进展及治疗现状[J];临床肾脏病杂志;2013年02期
8 孙珉丹;吴昊;王飞宇;冯野;;中国长春地区汉族人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因-509C/T多态性与IgA肾病易感性的相关性[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3年01期
9 高永生;黄维星;时丽秀;;不同年龄组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G、IgA、IgM的含量特点[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2年05期
10 茹颖;宋红梅;;IgA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国际儿科学杂志;2011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列才华;2204例IgA肾病的临床与病理系列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刘玉园;793例IgA肾病临床与病理分析[D];中南大学;2014年
2 张扬;230例IgA肾病临床资料与牛津病理分型分析[D];山东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
27267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mjlw/27267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