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泌尿论文 >

原发性无精子症男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及重组异常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30 11:52
【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无精子症患者的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联会与遗传重组的进程,对易位携带者与臂间倒位患者不育的发病机制进行深入研究,以探索特殊表型患者生精障碍的机制,为该类患者的临床诊断、治疗和遗传学咨询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将患者按照染色体核型分为3组,分别为染色体核型正常组、易位携带者组和臂间倒位组,每组3人,行睾丸穿刺术后,将取出的睾丸样本存放在PBS中,并在30分钟内将盛放PBS的容器放置在冰上带回实验室,按Li等研究中的方法进行制备制备精母细胞联会复合体。制备联会复合体后行免疫荧光染色,以SCP3抗体、CREST抗血清、MLH1抗体作为一抗,标记联会复合体的侧轴、着丝粒蛋白和重组位点,加入二抗后,结合多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筛选粗线期精母细胞。其中染色体核型正常组获取粗线期精母细胞105个,易位携带者组获取粗线期精母细胞86个,臂间倒位原发性无精子症患者组获取89个。然后计算MLH1位点在每个细胞中的数目及范围,并计算所有细胞中含不同MLH1位点数的联会复合体的数目,同时需要计算性别染色体XY上存在MLH1位点的细胞在所有粗线期精母细胞中所占的比例。结果:染色体核型正常者每个细胞MLH1位点平均数目为48.88±6.287,且取自不同的染色体核型正常者的精母细胞中MLH1位点平均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易位携带者原发性无精子症患者每个细胞MLH1位点平均数目为43.45±6.916,臂间倒位原发性无精子症患者每个细胞MLH1位点平均数目为40.72±7.431。易位携带者以及臂间倒位原发性无精子症患者平均每个细胞MLH1位点数低于核型正常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易位携带者中粗线期精母细胞中性别染色体XY上存在MLH1重组位点的比例为58%,臂间倒位原发性无精子症患者中为48%,两组中XY染色体上有MLH1重组位点的平均值明显低于核型正常组的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易位携带者中无重组位点的二价体的所占比例为1.1%,臂间倒位原发性无精子症患者中无重组位点的二价体的所占比例为1.9%,均高于核型正常组中无重组位点的二价体所占比例(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母细胞分裂过程中重组频率降低或联会减少可能是导致原发性无精子症患者的精子发生障碍的重要因素。
【学位授予单位】:东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698.2
【图文】:

显微镜下


图 1-2 显微镜下 LE 与 CE[10]图 1-3 SC 俯视图[11]SC 在不同的物种中的形成过程并不相同。SC 的形成在具有短染色体的物种中从端粒与核膜内面的接触点开始,之后沿着染色体纵轴延伸,而 SC 的形成在大多数具有长染色体的物种中还可以从同源染色体间相互接触的多个中间位点开始。人类精母细胞和卵母细胞基于这一规律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因为在偶线期,人类的卵母细胞中SC较长,是人类精母细胞中SC长度的两倍,因而在人类的卵母细胞中SC大多从多个中间位点开始配对,而在精母细胞中的 SC 却只能在端粒区开始配对。同时,不同染色体在相同的细胞里相互之间的联会以及 SC 的出现时间是有差异的,特别是常染色体与性染色体之间差异较大,通常在哺乳动物中,常染色体间的 SC 形成较早。同源染色体之间的联会顺利完成的标志就是 SC 的出现,同时,它的解体也意味着同源染色体之间开始分离[14]。1.4 减数分裂与 MLH1 位点许多修复途径和蛋白与同源染色体的重组相关,四分体中的一条姐妹染色单体开

俯视图


图 1-2 显微镜下 LE 与 CE[10]图 1-3 SC 俯视图[11]SC 在不同的物种中的形成过程并不相同。SC 的形成在具有短染色体的物种中从端粒与核膜内面的接触点开始,之后沿着染色体纵轴延伸,而 SC 的形成在大多数具有长染色体的物种中还可以从同源染色体间相互接触的多个中间位点开始。人类精母细胞和卵母细胞基于这一规律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因为在偶线期,人类的卵母细胞中SC较长,是人类精母细胞中SC长度的两倍,因而在人类的卵母细胞中SC大多从多个中间位点开始配对,而在精母细胞中的 SC 却只能在端粒区开始配对。同时,不同染色体在相同的细胞里相互之间的联会以及 SC 的出现时间是有差异的,特别是常染色体与性染色体之间差异较大,通常在哺乳动物中,常染色体间的 SC 形成较早。同源染色体之间的联会顺利完成的标志就是 SC 的出现,同时,它的解体也意味着同源染色体之间开始分离[14]。1.4 减数分裂与 MLH1 位点许多修复途径和蛋白与同源染色体的重组相关,四分体中的一条姐妹染色单体开

模式图,立体结构,模式图,物种


图 1-1SC 立体结构模式图[9]图 1-2 显微镜下 LE 与 CE[10]图 1-3 SC 俯视图[11]SC 在不同的物种中的形成过程并不相同。SC 的形成在具有短染色体的物种中端粒与核膜内面的接触点开始,之后沿着染色体纵轴延伸,而 SC 的形成在大多数具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文忠;陈剑波;张恩溥;刘冲;李明华;段永刚;桂耀庭;李贤新;;树突状细胞在无精子症睾丸组织中的免疫表型分析[J];中国男科学杂志;2015年08期

2 王德胜;宾彬;陆海旺;;中药治疗无精子症近况[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7年01期

3 ;无精子症增加男性癌症危险[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4年03期

4 高兴成;;无精子症的治疗现状与进展[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2年13期

5 朱国战;;成功治愈无精子症1例[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0年10期

6 刘伟信,黄萍,王丽,岳利民,黄晓燕,王颖佳,严凤英,王宜亭,郑煜,何亚平,张金虎;卵细胞胞质内单精子注射治疗无精子症97例分析[J];中华男科学;2004年01期

7 刘锋 ,邹彦 ,邓志华;人类无精子症研究现状[J];广西医学;2003年03期

8 张子州,史延超,白锋凯,杨海涛;无精子症79例临床分析[J];中国乡村医药;2003年01期

9 崔永根,朱哲洙,石柱焕,金珍淑;46,XY/46,XY,del(Yq11)致无精子症一例[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3年02期

10 冯丽云,杨晶;t(Y;4)伴无精子症一例[J];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200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季明勇;黄明孔;郭建;何维;李俊君;;342例无精子症诊疗体会[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泌尿外科专业委员会第十四次全国学术会议暨2016年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泌尿外科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6年

2 季明勇;黄明孔;郭建;何维;李俊君;;342例无精子症诊疗体会[A];第十一次全国中西医结合男科学术大会暨重庆市中西医结合学会2016年男科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6年

3 王德全;;通精汤治疗阻塞性无精子症30例[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常见病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吴云剑;董强;毛宇;李永忠;;超声联合睾丸穿刺活检在无精子症诊断中应用价值的评估[A];第十六届全国泌尿外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宁裕廷;;74例无精子症临床诊疗浅析[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一届男科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1年

6 黄学锋;;无精子症不育诊断和治疗建议[A];中华医学会第六次全国生殖医学学术会议专刊[C];2012年

7 段玲;尔西丁;赵金萍;段磊;刘琴;刘瑞军;王成军;杜红;;无精子症相关病因分析[A];21世纪男科学——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男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8 王益鑫;黄翼然;陈斌;李铮;刘毅东;郑菊芬;平萍;胡凯;向祖琼;范辉;王毓斌;卢永宁;;无精子症规范化诊治体会(附1027例资料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男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9 黄永汉;张海滨;刘建华;徐文峰;林哲;李棠煊;王健;李利峰;李颖嫦;刘雄春;姚振华;杨明;;592例无精子症的病因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男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10 费前进;黄学锋;张巍;杨海燕;李澄棣;;不同病因无精子症病人进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的结局比较[A];第一届中华医学会生殖医学分会、中国动物学会生殖生物学分会联合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平治;无精子症也有希望[N];山西科技报;2000年

2 副主任医师 李秋菊;无精子症如何治疗[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9年

3 杨超;无精子症会遗传给下一代吗[N];大众卫生报;2007年

4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泌尿外科 上海市男科学研究所 王鸿祥邋陈斌;无精子症 确诊最重要[N];健康报;2007年

5 辽宁省计划生育科研院 郭延超;无精子症不是绝症[N];卫生与生活报;2006年

6 祝之;治无精子症方[N];民族医药报;2004年

7 ;无精子症的分类及病因[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4年

8 郭海彬;无精子症不要轻言人工授精[N];家庭医生报;2008年

9 副主任医师 林中;三种不育原因应细查[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9年

10 记者 余海蓉 通讯员 田怀谷;给待遇给经费给人员一起搞科研[N];深圳特区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朴;130例NOA患者micro-TESE及其29例患者ICSI结局分析[D];南京医科大学;2018年

2 荆涛;缺氧诱导因子α在特发性非梗阻性无精子症生精功能障碍中的作用研究[D];青岛大学;2017年

3 闻洋;中国男性非梗阻性无精子症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和单核苷酸多态性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6年

4 于骏;人非梗阻性无精子症相关基因在果蝇睾丸中的功能和机制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6年

5 王瑞雪;Y染色体异常对男性生育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1年

6 海亚楠;BMP4在人睾丸Sertoli细胞的表达、功能、机制及与无精子症和精原细胞瘤的相关性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7 周永翠;三个新的精子发生相关基因在人和小鼠睾丸中的表达特征[D];汕头大学;2009年

8 崔险峰;非梗阻性无精子症睾丸外科取精及睾丸精子冷冻保存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3年

9 董媛;染色体异常与睾丸生精障碍相关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10 程丹;Attractin在不育症男性中的差异性表达意义与影响生育机制的初步探讨[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白银璐;XX男性综合征研究进展[D];河北医科大学;2018年

2 刘敏瑞;lncRNA MEG3/miR-188-3p/ATG7影响非梗阻性无精子症发生的研究[D];郑州大学;2018年

3 何晶;中国东北地区汉族人群ACE基因多态性与非梗阻性无精子症关联研究[D];吉林大学;2018年

4 王轩;原发性无精子症男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及重组异常研究[D];东南大学;2018年

5 姜婷婷;中国男性非梗阻性无精子症的全转录组关联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8年

6 徐子萌;无精子症的临床及微生态研究[D];浙江大学;2017年

7 张浩;东北地区汉族人群MTRR、TAF4B、PIWIL1基因多态与非梗阻性无精子症关联研究[D];吉林大学;2017年

8 马骏;Bcl-2编码区基因多态性与男性生精障碍的相关性及机制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9年

9 聂群;无精子及少精子症患者染色体及生殖激素水平分析[D];青岛大学;2016年

10 田英;无精症患者血清、精浆性激素水平与生精细胞检测的相关性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7755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mjlw/27755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cfb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