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泌尿论文 >

生精障碍男性Y染色体AZFc区遗传变异的检测及其通过辅助生殖治疗后妊娠结局的回顾性分析

发布时间:2020-10-09 05:07
   全球约有10%-15%的育龄夫妇被不孕不育问题困扰,其中男性因素约占30%-50%。遗传缺陷所致的原发性生精障碍是男性不育的重要原因。Y染色体无精子症因子(Azoospermia Factor,AZF)缺失,即通常所说的Y染色体微缺失,是导致男性原发性生精障碍的第二个常见的遗传因素,仅次于Klinefelter's综合征。目前普遍认为AZF发生缺失的区域主要分为AZFa、AZFb和AZFc三个区。其中AZFc区缺失的发生率在所有Y染色体微缺失中最高。AZFc区域存在大量的多拷贝序列,其碱基相似度高,容易通过非等位基因同源重组的形式,造成染色体的重排,这对如何进行此区域的精确检测提出了挑战。迄今为止,关于AZFc区遗传结构变异研究的较为透彻的是完全缺失(b2/b4)型,携带这一变异的男性一般表现为严重的精子发生障碍。而对于AZFc区部分缺失gr/gr、b2/b3、b1/b3亚型的研究则相对较少,并且这些缺失类型对生精障碍的影响也存在争议。另外,AZFc区其它形式的拷贝数变异(copy-number variants,CNV)和复杂重排的发生率及其在精子发生中的贡献尚不明确。为了鉴定AZFc区部分缺失的常见类型,我们建立了两个多重PCR体系,分别对生精障碍组和正常对照组外周血DNA的5个序列标签位点(sY1189、sY1191、sY1192、sY1197、sY1291)进行检测,结果发现575例生精障碍的患者中有87例存在AZFc部分缺失,发生率为15.1%,其中gr/gr缺失生精障碍组发生率最高(7.1%)。114例正常对照中检测出AZFc部分缺失10例,发生率为8.9%,其中b2/b3在正常人群中发生率最高(4.4%)。为了进一步探讨AZFc区部分缺失与生精障碍的关系,我们对生精障碍病例组和正常对照组的缺失发生率进行两两比较,发现病例组gr/gr缺失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而且,严重少精症和少精症两个生精障碍亚组的gr/gr缺失发生率也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b2/b3缺失在病例组的发生率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这些结果提示,gr/gr缺失可能是男性生精障碍的重要危险因素。为了明确AZFc部分缺失型的关键基因拷贝数变异,我们对55例AZFc部分缺失患者的 DNA 进行 MLPA(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检测,获得了 AZFc区D4Z、BPY2和CDY等关键基因的拷贝数,共发现了 13种CNV变异体,其中6种CNVs发生在26例gr/gr缺失亚型中,3种发生在23例b2/b3缺失亚型中,其余4种发生在6例特殊亚型中。同时,结合相应基因拷贝数变异和STS位点信息,我们对13种CNV变异体的基因组结构进行了断裂位点的分析,发现其中8种基因重复-缺失并存的复杂重组类型未见报道。这些CNV变异体的发现为进一步研究AZF区遗传结构及其在精子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机制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为了探讨AZFc部分缺失对ART治疗妊娠结局的影响,我们以病例-对照的形式,考察了 AZFc部分缺失的夫妇通过IVF/ICSI(In Vitro Fertilization/辅助生殖技术治疗后的胚胎情况和妊娠结局,发现了 25例接受ICSI(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治疗的病例组的受精率和高质量胚胎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两组之间在卵裂率、生化妊娠率和临床妊娠率上无明显差异;gr/gr缺失组的受精率明显低于对照组;gr/gr缺失组与b2/b3缺失组进行比较时,前者的卵裂率明显高于后者。这些结果提示,gr/gr缺失可能会影响ICSI治疗的受精率,而b2/b3缺失对于胚胎卵裂的影响程度更深。
【学位单位】:厦门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R698.2
【部分图文】:

序列,缺失,形成机制,扩增子


若仅有SY1291和sYl邋189的缺失则判断为gr/gr缺失型;若仅有sYl邋192和逡逑SY1191的缺失代表b2邋/邋b3缺失型;若发生sY1191、SY1197和SY1291的联合逡逑缺失则代表bl/b3缺失型(如图1.1所示)。逡逑sVII97邋sVIl?)2邋sV255逦sV255逡逑逦I逦-U-邋4T-sYU,ji邋—'l;逦逦逡逑sV1191邋sV254逦sV254逡逑图1.1邋AZFc区扩增子序列和部分STS位点逡逑1逡逑

形成机制,缺失,扩增子


逦^邋<2^邋^逦S逡逑图1.2邋b2/b4缺失形成机制逡逑2.2逦gr/gr缺失型逡逑该缺失类型为两段同向重复序列gl-rl-r2和g2-r3-r4发生了同源重组,删除逡逑了约1.6Mb片段[23】。根据扩增子的相似度及序列排列方向,gr/gr缺失类型还可逡逑分为三种亚型:gl/g2、rl/r3、r2/r4,即分别为gl和g2扩增子之间、rl和r3扩逡逑增子之间、以及r2和r4扩增子之间发生同源重组而产生的缺失类型I23,2'逡逑SY1291是该区域内的单拷贝STS位点,是检测gr/gr缺失的代表性位点。gr/gr逡逑缺失可能会造成关键基因拷贝数减少,如4个拷贝的ZX4Z基因常减少2个。逡逑2逡逑

序列,形成机制,缺失,扩增子


(引自邋Repping邋S,et邋al.邋Genomics,2004,83(6):邋1046-52)逡逑2.4邋bl/b3缺失型逡逑这种缺失类型发生率较低,其发生机制与b2/b4缺失相似,扩增子bl与b3逡逑因相同的序列方向发生了同源重组,导致两者之间近1.6Mb的片段缺失[23]。逡逑|逦逦AZFc逦逦逦j逡逑口 aii]_邋-I邋|,》f:4^BSE+n4^—?^zzz^zz^ases—二逡逑…逡逑^逦<|—逦逡逑?逡逑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邬春光;王庆波;;循证辨治睾源性生精障碍[J];中国当代医药;2012年05期

2 凌庆枝,敖宗华,陶文沂;六味地黄汤及其加味组方对生精障碍模型大鼠的促生精作用研究[J];中药材;2003年12期

3 王田园;肖晓素;李一凡;郑宝;郝亚军;徐丹;;494例生精障碍患者的染色体核型分析[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8年01期

4 欧光鑫;李景平;何金参;;生精障碍的危险因素分析[J];广东医学;2013年04期

5 王梦梦;克迎迎;李亚格;杨翠兰;赵晨旭;司文雅;袁培培;冯卫生;郑晓珂;;杜仲补天素胶囊改善环磷酰胺诱导的小鼠生精障碍研究[J];中草药;2019年11期

6 涂向东;谢飞;张宝珍;兰风华;朱忠勇;;男性生精障碍的细胞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检测[J];中国男科学杂志;2006年01期

7 兰新财;叶志惠;欧彬;赵丽丽;麻军法;卢骏;;增精宝对环磷酰胺致小鼠生精障碍保护作用的研究[J];中国兽药杂志;2019年05期

8 祝辉;朱叶飞;崔毓桂;谢金;陈玲;周作民;沙家豪;;人睾丸局部受热致生精障碍的蛋白质组学研究[J];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2009年04期

9 郝冬梅;孙开来;;DAZ基因与生精障碍[J];沈阳部队医药;2000年06期

10 王瑞;徐磊;张卫星;吴育锋;史建华;张跃曦;;中药生精冲剂对生精障碍小鼠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华男科学杂志;2008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祝辉;朱叶飞;崔毓桂;谢金;陈玲;周作民;沙家豪;;人睾丸局部受热致生精障碍的蛋白质组学研究[A];中国解剖学会第十一届全国组织学与胚胎学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董媛;李磊磊;安娜;武婧;李琳琳;朱海波;刘睿智;;染色体易位与睾丸生精障碍的关系探讨[A];中华医学会生殖医学分会第三次全国实验室学组会议论文汇编[C];2014年

3 杨元;张思仲;马明义;陈朴;;Y染色体变异与男性生精障碍[A];第八次全国医学遗传学学术会议(中华医学会2009年医学遗传学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4 杨欢;高宏君;张杰;;生精障碍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A];首届全国生殖医学论坛暨生殖相关疾病诊疗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涂向东;谢飞;张宝珍;兰风华;朱忠勇;;男性生精障碍的细胞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检测[A];第十届全军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6 阿周存;张思仲;杨元;;GRTH基因的突变筛查及其与生精障碍的相关性研究[A];第六次全国医学遗传学学术会议文摘汇编[C];2005年

7 杨元;肖翠英;张思仲;;Y染色体DAZ基因家族基因拷贝缺失与男性生精障碍的相关性研究[A];第六次全国医学遗传学学术会议文摘汇编[C];2005年

8 郑双林;黄吴键;兰风华;曾健;;生精障碍男性Y染色体AZFc区遗传变异的检测及其通过辅助生殖治疗后妊娠结局的回顾性分析[A];第十一届全国遗传病诊断与产前诊断学术交流会暨第二届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遗传与生殖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18年

9 王久源;张太君;张朝德;;增精颗粒防治大鼠睾丸生精障碍的实验研究[A];第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男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10 卞廷松;赖仁胜;徐福松;朱长乐;;睾丸生精障碍性不育症患者的生精细胞凋亡实验研究[A];新编男科理论与临床——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七届中医男科学术大会;全国中医男科临床与科研方法高级研修班;2006年云南省中医男科诊疗技术培训班讲义与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副主任医师 林中;男性生精障碍可自查[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刘祥印;男性不育生精障碍AZF区遗传变异检测及遗传规律研究[D];吉林大学;2018年

2 董媛;染色体异常与睾丸生精障碍相关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3 朱楚超;DDR2在睾丸中表达的功能及调控机制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双林;生精障碍男性Y染色体AZFc区遗传变异的检测及其通过辅助生殖治疗后妊娠结局的回顾性分析[D];厦门大学;2018年

2 董伟航;养精胶囊调控睾丸微循环影响小鼠生精能力的机制研究[D];青海大学;2018年

3 徐晓博;三个生精障碍的候选基因与少精症关系的初步研究[D];大理学院;2012年

4 张太君;增精颗粒防治大鼠睾丸生精障碍的实验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1年

5 卞廷松;聚精丸对睾丸生精障碍性不育症的临床及实验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4年

6 周小平;宝生汤对生精障碍小鼠睾丸组织及精子影响的实验研究[D];福建中医学院;2002年

7 谢婷;P73和EPSTI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生精障碍关系的初步研究[D];大理大学;2017年

8 杜平;UCHL1在小鼠人工隐睾导致生精障碍中的作用机制[D];复旦大学;2013年

9 腰向颖;补肾生精汤对房劳小鼠生精障碍影响的实验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2年

10 梁婕;XPC基因多态性与男性生精障碍的相关性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8332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mjlw/28332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311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