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泌尿论文 >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对前列腺癌诊断的价值

发布时间:2020-10-09 13:45
   研究目的: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specifc antigen,PSA)检查指标早已作为前列腺穿刺术的术前评价指征多年,因其良好的诊断表现,一直被推荐为前列腺癌的首选诊治评价指标。但是在实际的临床病例中,因患有前列腺增生、急慢性前列腺炎或者创伤等前列腺良性疾病的患者PSA水平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临床上常会出现前列腺过度穿刺现象。尽管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经直肠超声引导前列腺穿刺活检术拥有决定性的效用,但特异性降低后的术前评估必然会导致诊疗效率下滑,甚至诊疗失败。这就需要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对前列腺癌的筛查检测方案作进一步的完善研究。鉴于临床工作中的迫切需要,近几年来相应领域内的最新研究与进展也是频传喜报,如SelectMDx测试、前列腺癌抗原3(prostate cancer antigen3,PCA3)、TEMPRSS2-ERG基因、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CTC)、前列腺健康指数(prostate health index,PHI)、4K评分(4-kallikrein score,4Kscore)。然而,这些检查方案的便利性、可实施性以及患者的消费水平则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它们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这种情况在发展中国家尤其严重。我们需要寻求新的前列腺癌生物标记物,不但可以经济、方便地应用于临床,而且还能有效保证前列腺癌筛查的准确率。为此,我们在研究中引入了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通过回顾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患者穿刺活检术前的NLR,探讨NLR对前列腺癌诊断的效用,进而丰富前列腺癌的诊断方案。研究方法:研究中的病例均来自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且全部为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住院行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术患者。全部患者根据术后病理结果被分为前列腺癌组与前列腺增生症。通过采集各病人前列腺穿刺术前的病案信息,我们对患者的术前各血项指标、术后病理分级进行了回顾性研究。对全部患者的术前信息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两组病例中的差异性指标。完善Logistic分析,评估前列腺癌的危险性预测因素。在NLR指标的前列腺癌诊断价值研究中,研究利用ROC曲线计算其作为前列腺癌监测指标的敏感性与特异性。结合患者术后病理分级,进行NLR与术后病理分级的关联性探讨。最后,通过对PSA 4~20 ng/ml区间内患者的研究,探讨NLR在此区间内的前列腺癌诊断效用。研究结果:在单因素分析研究中,我们分别对两组患者的中性粒细胞、年龄、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otal prostate-specifc antigen,T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ree prostate-specifc antigen,fPSA)、白蛋白、淋巴细胞、单核细胞、NLR、中性粒细胞与单核细胞计数比值(neutrophil-to-monocyte ratio,NMR)结果进行了 t检验。差异明显的筛查指标包括年龄(P0.001)、TPSA(P0.001)、FPSA(P0.001)、淋巴细胞(P=0.004)、NLR(P=0.003)。在进一步完善的logistics回归分析中,单变量研究与多变量研究的结果都显示年龄、TPSA、NLR可以作为前列腺癌诊断中的独立危险性预测因素。对其进行ROC曲线下的面积计算后,年龄(0.675)、TPSA(0.782)、NLR(0.71)的相关面积均达到了具有预测价值的目标水平,且NLR的前列腺癌诊断特异性高达86.81%。在结合了NLR与术后Gleason分级的研究中,NLR在不同水平的Gleason评分分组(≤6组、=7组、≥8组)中的数值大小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02),且两者存在正相关。在固定PSA区间(PSA 4~20 ng/ml)内患者的数据分析中,该区间内两组间的NLR水平差异依然显著(p0.01),且NLR水平在本区间内具有对前列腺癌的预测效用(ROC曲线下面积0.675)。研究结论:以2.731为界值,前列腺穿刺活检术前前列腺癌患者的NLR水平显著高于前列腺增生患者,且NLR是前列腺癌诊断的独立预测因子。前列腺癌患者的Gleason分级与NLR存在关联,且高NLR水平对应术后的高Gleason分级。
【学位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R737.25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前言
第二部分 资料与方法
第三部分 结果
第四部分 讨论
第五部分 结论
附图表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燕;;核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年A2期

2 赵华为;张立东;王玉杰;哈木拉提·吐送;安恒庆;王峰;;超声造影和磁共振增强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价值分析[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7年04期

3 孟云;周建国;符大勇;黄永斌;徐向军;;高b值DWI在前列腺癌诊断及分化程度评估中的应用价值[J];健康之路;2017年07期

4 曹胜男;宁志丰;;生物标志物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研究进展[J];转化医学杂志;2014年05期

5 王行环;刘同族;;提高认识规范诊疗——《前列腺癌诊断标准》解读[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1年04期

6 燕丕宏;丛培英;黄丽珍;;TPSA、FPSA、F/TPSA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意义[J];医学检验与临床;2007年02期

7 贺斌;张和平;苗玲;;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在前列腺癌诊断的临床意义[J];兵团医学;2006年01期

8 邓宏伟,魏强;前列腺癌诊断分析(附56例报告)[J];现代泌尿外科杂志;2004年04期

9 张平安,李艳,徐朴,苏汉文,张杰;血清不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及其比值在早期前列腺癌诊断中的意义[J];中华医学杂志;2003年15期

10 徐慧琴,程光华;游离PSA与总PSA比值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J];放射免疫学杂志;200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春媚;黄品同;张旭;王尧;谭延斌;向可伟;耿艳华;朱江;;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系统穿刺联合磁共振可疑病灶靶向穿刺在提高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A];2012年浙江省超声医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2 张云飞;王学梅;;成簇点状强回声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A];庆祝中国超声诊断50年暨第十届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3 洪锴;马潞林;黄毅;王国良;肖春雷;卢剑;田晓军;;提高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后控尿的临床研究(附51例报告)[A];第十五届全国泌尿外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4 那彦群;;解读2007版前列腺癌诊断治疗指南[A];2008年浙江省泌尿外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5 戴玉田;朱斌;兰厚金;张冰;朱卫东;孙磊;孙则禹;;磁共振腔内线圈波谱成像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A];21世纪男科学——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男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6 王建业;;解读2007中国前列腺癌诊断治疗指南[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老年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7 李海珠;;前列腺特异抗原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08年

8 毛易捷;何晶晶;许刚;陶志华;戴美洁;陈占国;周武;吴伟;陈伟;吴秀玲;;尿液TMPRSS2:ERG融合体检测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评价[A];2009年浙江省检验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9 王建业;刘明;王建龙;王鑫;陈鑫;马宏;王建龙;朱生才;万奔;;1995-2008年北京医院泌尿外科前列腺癌诊断治疗状况变迁[A];第十六届全国泌尿外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10 毛易捷;何晶晶;许刚;陶志华;戴美洁;陈占国;周武;吴伟;陈伟;吴秀玲;;尿液TMPRSS2:ERG融合体检测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评价[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成立30周年庆典大会资料汇编[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刘云涛;前列腺癌诊断研究有新说[N];中国医药报;2008年

2 文军程 译;新发现为前列腺癌诊断提供帮助[N];健康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张志鹏;多参数磁共振及ERG/PTEN表达特点对前列腺癌诊断及预后的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6年

2 章绪辉;3.0T磁共振成像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4年

3 王萱;应用磁共振T2WI和DWI在PSA<20μg/L的患者中前列腺癌诊断的影像分级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4 彭东青;面向前列腺癌诊断的聚焦式光声扫描成像原理与技术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6年

5 陈翼;PET/CT显像在肺癌及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2年

6 王燕;基于多参数MRI的靶向穿刺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可安;中国南方汉族男性PSA“灰区”前列腺癌诊断预测模型及随访机制的建立[D];浙江中医药大学;2019年

2 桑尊孟;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对前列腺癌诊断的价值[D];山东大学;2019年

3 冯潇;3.0TMR功能成像在前列腺癌诊断的应用价值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3年

4 路旭东;1.5T MR高b值RESOLVE-DWI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初步应用评价[D];苏州大学;2017年

5 赵华为;超声造影和磁共振增强在前列腺癌诊断中价值分析[D];新疆医科大学;2017年

6 占冀春;PET/CT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D];第一军医大学;2005年

7 孙莉;磁共振波谱成像对前列腺癌诊断价值的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09年

8 何亮;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前列腺癌诊断中应用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3年

9 刘杰;~1H磁共振波谱成像与扩散加权成像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D];山西医科大学;2012年

10 邓小华;基质金属蛋白酶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前列腺癌诊断及预后的临床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8337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mjlw/28337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7a8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