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1抗体和外泌体激活的树突状细胞联合治疗前列腺癌的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22 01:02
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是发达国家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前列腺癌一旦发生转移,患者的预后会非常差。发生转移的患者接受内分泌治疗(Androgen deprivation therapy,ADT)后通常效果显著,但最终因生化复发发生疾病进展,变为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astration-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CRPC),大部分前列腺癌相关的死亡都发生在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阶段。在众多的针对前列腺癌的治疗中,免疫治疗已逐渐成为一种完善的治疗手段,诸如重组病毒肿瘤疫苗PROSTVAC、肿瘤疫苗Sipuleucel-T以及免疫检查点抑制剂(PD-1,CTLA-4等)被证明可以有效的延长前列腺癌患者的总体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以肿瘤相关抗原为基础的融合蛋白作为抗原的肿瘤疫苗,如Sipuleucel-T虽然能有效的提升患者的总体生存率,但是针对疾病进展的作用有限。同时单一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前列腺癌治疗中效果也较为局限。因此,一方面寻找肿瘤特异性的新型抗原,高效率地促使树突状细胞摄取并提...
【文章来源】:天津医科大学天津市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0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TrampC1分泌的外泌体的鉴定与特点
图 3DC2.4 细胞系摄取 TEX 后分子表型变化 A: 流式细胞术检测外泌体激活的DC 2.4 细胞(DC-TEX)CD11c 的表达水平,对照组为未处理的 DC 2.4 细胞,ISO 为同行对照组,即与流式抗体 CD11c 产生相同荧光的空白流式抗体染色的未处理的 DC 2.4 细胞,以排除非特异性结合导致的荧光发光,左侧图的横坐标为荧光强度,纵坐标为标准化的细胞数,右侧图为流式抗体标记的细胞的几何荧光强度,**表示 P<0.01(P<0.05 具有统计学差异);B、C:树突状细胞成熟的标记物共刺激因子 CD80/CD86 在接受外泌体刺激之后表达情况的变化;D:树突状细胞具有抗原提呈能力的 MHC-I 分子在接受外泌体刺激之后表达情况的变化。1.2.4 外泌体激活的树突状细胞的体外抗肿瘤免疫功能研究树突状细胞是适应性免疫反应的调节因子,常规的树突状细胞能够优先激活 T 细胞,这就是由 Chen 和 Mellman 提出的“癌症免疫循环”[74]。肿瘤相关的树突状细胞能够转运肿瘤相关的抗原,并把它们转运到引流的淋巴结,促使 T细胞的激活。虽然存在其他的多种专职的抗原提呈细胞,常规的树突状细胞是最为擅长起始 T 细胞反应的能手。常规的树突状细胞通过转录因子 IRF8,BATF3
28图 4 外泌体活化的树突状细胞的功能研究。A、B:实验分为三组,分别为 PBS处理组、未刺激的树突状细胞处理组以及外泌体活化的树突状细胞处理组,将树突状细胞和淋巴细胞按照 1:5,1:10 以及 1:20 的比例进行共培养 72 小时,分析活化的 CD8+T 细胞的比例,横坐标为 CD3 抗体标记,纵坐标为 CD8 抗体标记,实验重复三次,柱状图表示各组 CD8+T 细胞比例;C:树突状细胞:淋巴细胞=1:10 的情况下,CSFE 染色观察淋巴细胞的增殖情况,横坐标为 CFSE 的
本文编号:2930845
【文章来源】:天津医科大学天津市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0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TrampC1分泌的外泌体的鉴定与特点
图 3DC2.4 细胞系摄取 TEX 后分子表型变化 A: 流式细胞术检测外泌体激活的DC 2.4 细胞(DC-TEX)CD11c 的表达水平,对照组为未处理的 DC 2.4 细胞,ISO 为同行对照组,即与流式抗体 CD11c 产生相同荧光的空白流式抗体染色的未处理的 DC 2.4 细胞,以排除非特异性结合导致的荧光发光,左侧图的横坐标为荧光强度,纵坐标为标准化的细胞数,右侧图为流式抗体标记的细胞的几何荧光强度,**表示 P<0.01(P<0.05 具有统计学差异);B、C:树突状细胞成熟的标记物共刺激因子 CD80/CD86 在接受外泌体刺激之后表达情况的变化;D:树突状细胞具有抗原提呈能力的 MHC-I 分子在接受外泌体刺激之后表达情况的变化。1.2.4 外泌体激活的树突状细胞的体外抗肿瘤免疫功能研究树突状细胞是适应性免疫反应的调节因子,常规的树突状细胞能够优先激活 T 细胞,这就是由 Chen 和 Mellman 提出的“癌症免疫循环”[74]。肿瘤相关的树突状细胞能够转运肿瘤相关的抗原,并把它们转运到引流的淋巴结,促使 T细胞的激活。虽然存在其他的多种专职的抗原提呈细胞,常规的树突状细胞是最为擅长起始 T 细胞反应的能手。常规的树突状细胞通过转录因子 IRF8,BATF3
28图 4 外泌体活化的树突状细胞的功能研究。A、B:实验分为三组,分别为 PBS处理组、未刺激的树突状细胞处理组以及外泌体活化的树突状细胞处理组,将树突状细胞和淋巴细胞按照 1:5,1:10 以及 1:20 的比例进行共培养 72 小时,分析活化的 CD8+T 细胞的比例,横坐标为 CD3 抗体标记,纵坐标为 CD8 抗体标记,实验重复三次,柱状图表示各组 CD8+T 细胞比例;C:树突状细胞:淋巴细胞=1:10 的情况下,CSFE 染色观察淋巴细胞的增殖情况,横坐标为 CFSE 的
本文编号:29308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mjlw/2930845.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