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泌尿论文 >

动脉性勃起功能障碍的发病危险因素及治疗研究进展

发布时间:2021-10-12 09:35
  勃起功能障碍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男性性功能障碍性疾病,其中动脉性勃起功能障碍是常见类型,其发病危险因素包括血管损伤、神经病变、内皮功能紊乱、尿道或骨盆损伤等。目前,动脉性勃起功能障碍的主要治疗手段有PED5抑制剂、真空负压吸引、体外冲击波、中医药治疗等;介入治疗、阴茎假体植入、基因治疗、干细胞治疗等新手段也取得一定进展,但仍需多中心、大样本研究对临床疗效加以验证。 

【文章来源】:山东医药. 2020,60(17)

【文章页数】:3 页

【文章目录】:
1 动脉性ED的危险因素
    1.1 血管损伤
    1.2 血管内皮损伤
    1.3神经系统病变
    1.4 尿道或骨盆损伤
2 动脉性ED的治疗方法
    2.1 口服磷酸二酯酶5(PDE5)抑制剂
    2.2 真空负压吸引
    2.3 体外冲击波(ESW)
    2.4 介入治疗
    2.5 阴茎假体植入
    2.6 中医药治疗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海绵体神经损伤性勃起功能障碍治疗研究进展[J]. 谷遇伯,宋鲁杰.  中华男科学杂志. 2019(10)
[2]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 卢元帅,徐宁,杨茂光,赵岩.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9(08)
[3]中医药防治勃起功能障碍研究进展述评[J]. 徐福松,章茂森,赵伟.  江苏中医药. 2019(05)
[4]低强度体外冲击波联合药物治疗对勃起功能障碍患者临床症状及性功能的影响[J]. 魏军,刘飞,王宁华,刘钰,董锐,薛梅.  中国性科学. 2019(04)
[5]干细胞及基因治疗勃起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J]. 王磊,岳明宗,程广舟,单玉喜.  中国医师杂志. 2018 (10)
[6]男性动脉性勃起功能障碍介入治疗的研究进展[J]. 白彬,张毅,徐亚伟.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8(05)
[7]携带PTN基因的脂肪干细胞对糖尿病大鼠勃起功能障碍的影响[J]. 夏雨果,曾文彤,陈秋,高坪,潘诚诚,张闯.  广东医学. 2018(07)
[8]勃起功能障碍药物治疗的研究现状[J]. 龚知城,左翼,钟义洋,赵善超.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18(02)
[9]在阴茎勃起中一氧化氮合酶的作用及调节机制研究进展[J]. 高轲,陈康宁,李荣欣,董治龙.  中国男科学杂志. 2018(02)
[10]介入治疗动脉性勃起功能障碍[J]. 田宇,原标,田龙.  中华男科学杂志. 2017(10)

硕士论文
[1]坐骨海绵体肌损伤与不同类型骨盆骨折和骨盆骨折后ED的相关性研究[D]. 宋涛.遵义医科大学 2019



本文编号:34323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mjlw/34323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3f7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