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RABC参与膀胱癌发生发展机制初探
本文关键词:piRABC参与膀胱癌发生发展机制初探,,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背景:膀胱癌是全世界高发的恶性肿瘤之一。2012年的数据显示,全球有429,800的膀胱癌新发病例和165,100的膀胱癌死亡病例,其中男性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数约为女性的三倍。膀胱癌在男性中的发病率位居第六,在肿瘤导致的死亡中位居第九位。而在我国,膀胱癌居男性泌尿生殖系恶性肿瘤发病率第一位,居中国恶性肿瘤发病率第八位。而且,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和人口老龄化的持续加速,膀胱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2003-2007年,全国32个肿瘤登记地区统计膀胱癌发病率在不同地区和不同性别中均呈上升趋势,膀胱癌死亡率也有比较明显的上升趋势。PIWI蛋白相互作用RNA(PIWI-interacting RNA,pi RNA)是一类新发现的非编码小RNA,它具有多种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已经成为一个新的研究热点。pi RNA最早是在哺乳动物的睾丸组织中发现的,它的长度一般是24~32个核苷酸,特异性地与PIWI蛋白结合发挥作用。自从pi RNA发现以来,科学家们对其研究进展迅速,已发现其在胚胎发育、生殖干细胞分化、表观遗传学调控、维持DNA完整性等方面有重要作用。pi RNA作为一类重要的参与生物学功能调节的小分子,人们除了研究其在生殖细胞系中的功能,也开始关注其与多种疾病比如癌症之间的关联。最近已有多篇研究报道了pi RNA与癌症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提示了pi RNA在参与调控癌症发生发展中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方法:本研究选取三对膀胱癌组织及其相应的癌旁正常组织,用于pi RNA芯片研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 RT-PCR)技术验证膀胱癌组织中相关pi RNA的表达水平。然后设计和合成筛选出的pi RNA的类似物,并用脂质体转入膀胱癌细胞中,分别采用CCK-8(Cell Counting Kit 8,细胞增殖检测试剂盒)实验、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和流式细胞术等方法观察其是否影响膀胱癌细胞的表型。在此基础上,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pi RNA潜在的靶基因,并通过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相关pi RNA与靶基因3’UTR(untranslated regions,非翻译区)区的结合能力。同时采用q RT-PCR法,Western blot(免疫印迹实验)和ELISA(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酶联免疫吸附反应)检测pi RNA靶基因在膀胱癌组织和膀胱癌患者外周血中的水平。结果:按照fold change≥2,P≤0.05,筛选得到197个差异表达的pi RNA(106个上调,91个下调)。在这197个pi RNA中,pi R-60152的fold change最大,所以我们选择pi R-60152作为研究对象。因其与膀胱癌相关,所以我们命名其为pi RABC(pi RNA associated with bladder cancer,pi RABC)。然后采用q RT-PCR技术在25对膀胱癌组织中检测pi RABC的表达水平,pi RABC在膀胱癌组织中低表达(P=0.003),和芯片结果一致。在CCK-8和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中,转染pi RABC类似物显著地抑制了膀胱癌细胞的增殖和克隆形成。流式细胞术显示,转染pi RABC类似物显著增加膀胱癌细胞的凋亡率。为了进一步揭示pi RABC影响细胞增殖的机制,我们通过生物信息学预测其潜在的靶基因—TNFSF4(tumor necrosis factor superfamily member 4,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成员4)。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提示pi RABC和TNFSF4的3’UTR区有结合。通过q RT-PCR法、Western blot和ELISA实验检测,TNFSF4在膀胱癌组织和膀胱癌患者血清中均呈现低表达,和pi RABC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一致。结论:在膀胱癌中,pi RABC呈显著下调,而且能影响膀胱癌细胞的增殖、克隆形成和凋亡。pi RABC可能和TNFSF4 3’UTR区结合来调控膀胱癌的发生发展。
【关键词】:膀胱癌 piRNA TNFSF4 分子机制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37.14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英文摘要6-9
- 前言9-12
- 材料与方法12-28
- 结果28-38
- 讨论38-41
- 小结41-42
- 参考文献42-47
- 综述47-65
- 参考文献57-65
- 附录65-73
- 附录一、主要缩略词中英文对照65-66
- 附录二、膀胱癌组织中差异表达的piRNA66-72
- 附录三、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著72-73
- 致谢73-7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青云;英国科学家辨别出与膀胱癌有关的基因[J];中国处方药;2004年08期
2 ;特殊激素可导致男性患膀胱癌几率升高[J];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2007年11期
3 肖建利;张丽芳;刘巧莉;;白花蛇舌草治疗膀胱癌1例[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09年08期
4 丁虹彬,余雪轩;培养膀胱癌细胞的新方法[J];南京医学院学报;1994年01期
5 张晓峰;刘训勤;;一种新型膀胱癌快速诊断装置[J];医疗卫生装备;2013年10期
6 孙宏志,凡杰,唐孝达;自稳定反义IGF1R基因片段对膀胱癌细胞的影响[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0年05期
7 章小平,杨红枚,鲁功成;膀胱癌稳定表达多药耐受相关蛋白亚克隆的生物学特征[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0年03期
8 漆少廷,徐锡坤,王心如;膀胱癌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泌尿系统分册;2000年04期
9 章小平,杨红枚,鲁功成;流式细胞仪在膀胱癌多药耐受研究中的应用[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00年09期
10 杨莉,汪少娟,杨业金,陈忠,吴燕丽;抗肿瘤药对膀胱癌细胞产生的免疫抑制因子作用的影响[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0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永春;谷江;孙发;石家齐;;传统医学在膀胱癌治疗中的意义[A];2010年贵州省泌尿外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2 潘春武;沈周俊;唐小莹;王e
本文编号:4038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mjlw/4038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