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gⅡAT1R拮抗剂对人膀胱肿瘤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和对血管生成中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06-14 20:05
本文关键词:AngⅡAT1R拮抗剂对人膀胱肿瘤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和对血管生成中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血管紧张素II (angiotensin Ⅱ,Ang Ⅱ)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 angiotensin system, RAS)中一种主要的多功能活性肽,在调节血压.维持体液和电解质平衡等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近年来认为,AngⅡ及受体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膀胱癌是泌尿系常见恶性肿瘤之一。Shirotake等对外科手术膀胱肿瘤本Ang Ⅱ1型受体检测,发现AT1受体在肌层浸润膀胱癌标本表达率为76%,非肌层浸润则为43%(P=0.0004),现在认为AT1受体和血管生产关系密切,本研究应用血管生成因子(VEGF),CD34和瘤血管密度(MVD)三个指标,建立EJ-M3膀胱肿瘤皮下裸鼠移植瘤模型,分低剂量给药组,高剂量给药组,口饲AT1R拮抗剂缬沙坦,评估AT1R拮抗剂对人膀胱癌裸鼠皮下移植瘤内血管形成影响程度。方法:(1) 建立EJ-M3膀胱肿瘤皮下裸鼠移植瘤模型,分低剂量给药组,高剂量给药组,口饲AT1R拮抗剂缬沙坦,自接种11天起对移植瘤进行形态学检测,与空白组对照,绘制肿瘤生长曲线图。(2) 利用免疫组化,对低剂量给药组,高剂量给药组和对照组移植瘤VEGF阳性率,肿瘤血管生长密度(MVD)检测,结果采用spss17.0分析。结果:1裸鼠体重和成瘤情况观察:3组裸鼠均于种植瘤细胞7天左右成瘤,最晚12天左右成瘤,所有裸鼠均成瘤且在成瘤时间上并无显著性差异。两缬沙坦与对照组12天前移植瘤体积无显著性差异(P0.05)。16天后缬沙坦组皮下瘤体积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并且这种差异一直至实验结束,但两缬沙坦组之间比较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图1)2两组移植瘤肿瘤组织间质血管生成作用的比较:30例裸鼠移植瘤组织中CD34均存在一定程度的表达;CD34主要定位于内皮细胞的细胞浆或者细胞膜,有些新生血管已形成管腔样结构,少数癌旁正常组织和良性病变组织中也可见上述蛋白表达,但较癌组织染色浅,且分布范围少而不均匀。缬沙坦对移植瘤组织中MVD, VEGF表达的影响.如表2示:image pro plus软件分析显示:对照组MVD为12.9±1.1,而10mg/kg/d缬沙坦组和40mg/kg/d缬沙坦组MVD分别为3.4±0.9,2.8±0.5,与对照组比较,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缬沙坦组之间MVD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200.05)。同时对照组VEGF的阳性表达率为34.2±15.7,远高于10mg/kg/d缬沙坦组的16.7±7.4及40mg/kg/d缬沙坦组的4.6±1.4,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虽然10mg/kg/d缬沙坦组的VEGF阳性表达率略高于4Omg/kg/d,但是却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290.05)。结论:本试验研究发现,经过AT1受体阻滞剂缬沙坦干预后,肿瘤组织VEGF,CD34表达下降,肿瘤组织的大体生长情况得到抑制,血管生产作用受到抑制.本试验表明,缬沙坦对膀胱癌的治疗有较为明显的治疗效果,在对膀胱癌的临床治疗上可能具有一定可行性,当其临床应用性需要进行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膀胱癌 血管紧张素Ⅱ VEGF CD34
【学位授予单位】:昆明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37.14
【目录】:
- 中英文缩略词表5-6
- 中文摘要6-8
- Abstract8-9
- 前言9-11
- 技术路线图11-12
- 第一部分 EJ-M3膀胱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的建立及ANGⅡ受体阻断剂对其生长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12-18
- 一、EJ-M3膀,
本文编号:4503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mjlw/45038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