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例成人特发性膜性肾病临床病理分析
发布时间:2017-06-26 15:04
本文关键词:80例成人特发性膜性肾病临床病理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背景与目的: 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 IMN)是成人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 NS)常见的病理类型之一,其本质为抗体介导的自身免疫性肾小球疾病。目前,IMN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IMN临床经过各异,临床表现轻重不一,预后多种多样,部分可自发缓解,然而仍有许多患者治疗效果差,并且药物的毒副作用大。目前针对IMN的治疗方案选择争议颇多。因此,通过临床和病理指标早期识别高危IMN患者,减少低危患者额外的治疗费用和风险至关重要。本研究通过分析80例成人IMN患者的临床与病理特点,期望尽早识别高危人群,及时予以恰当治疗,保护肾功能,延缓疾病进展。 方法: 回顾性分析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二部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期间行肾活检且明确诊断为IMN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及肾脏病理结果,并根据性别及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GFR)水平分组,分别分析其临床和病理特点。并通过电话访问或门诊复查的方式进行随访6个月,跟踪比较不同治疗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缓解情况。 结果: 1)80例IMN患者,占同期肾活检病理诊断为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11.69%,好发于中老年人群,平均年龄(52.01±10.93)岁,男女患病比为2.08:1。80例IMN患者肾活检时均伴有蛋白尿,临床表现为NS者63例(78.8%),非NS范围蛋白尿者17例(21.2%),均不伴肉眼血尿,伴镜下血尿者74例(92.5%),伴水肿者77例(96.3%),伴高血压者42例(52.5%),GFR≥90ml/min者42例(52.5%),60ml/min<GFR<90ml/min者29例(36.3%),GFR≤60ml/min者9例(11.3%)。 2)肾活检病理类型以I-II期为主(68.8%),III期少见(12.5%),未见IV期患者。免疫荧光以IgG(98.8%)、C3(95%)沉积为主,部分伴IgA(35%)、IgM(33.8%)沉积,C4(27.5%)、C1q(23.8%)、FAR(12.5%)沉积少见。80例IMN患者伴有肾小球硬化(67.5%),伴有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ocal SegmentalGlomerulosclerosis,FSGS)(21.25%),伴肾小管间质病变(88.8%),伴小动脉病变(72.5%),伴系膜增生(90%),出现新月体(3.8%)。 3)性别分组:男性患者临床表现为NS比例及伴高血压比例均高于女性患者,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 SBP)、24h尿蛋白定量、血尿素氮(Blood UreaNitrogen, BUN)、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 Scr)、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血红蛋白(Hemoglobin, HGB)水平均高于女性患者,而总蛋白(Total Protein, TP)、白蛋白(Albumin, ALB)、IgG、IgM水平低于女性患者,上述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女两组在伴水肿、镜下血尿比例,以及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年龄、肾活检前病程、GFR、尿酸(Uric Acid, UA)、甘油三脂(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 LDL)、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Lipoprotein, HDL)、IgA、C3、C4水平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女两组病理分期,显微镜下伴肾小球硬化、伴FSGS、伴系膜增生、伴新月体、伴肾小管间质病变、伴小动脉病变比例,以及免疫荧光抗体、补体沉积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4)GFR水平分组:随着GFR水平的降低,IMN患者伴高血压比例及SBP、DBP、年龄、BUN、Scr、TC水平呈上升趋势,而ALB、HGB水平呈下降趋势。针对GFR与各指标行线性相关与回归分析得出,GFR与HGB呈正相关,与年龄、SBP、DBP、TC水平呈负相关,进而得出IMN患者中年龄大,,伴有高血压且血压控制欠佳,贫血,TC水平高的GFR水平低,更容易发生肾功能不全。GFR分组病理分期方面比较,GFR≤60ml/min组膜性肾病II期的比例要高于GFR≥90ml/mi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组间在其他病理分期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理特点比较,低GFR水平组显微镜下伴FSGS比例高于高GFR水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组间显微镜下伴肾小球硬化、伴系膜增生、伴新月体、伴肾小管间质病变、伴小动脉病变比例,以及免疫荧光抗体、补体沉积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5)完成6个月随访的67例患者,19例激素联合环磷酰胺组临床缓解率为78.9%,45例激素联合环孢素A组临床缓解率为86.7%,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另外3例单用激素治疗均未获得临床缓解。 结论: 1)80例特发性膜性肾病好发于中老年人群,男性多于女性。病理类型以I-II期为主,免疫荧光以IgG、C3沉积为主,可伴有IgA、IgM沉积,C4、C1q、FAR沉积少见。 2)80例特发性膜性肾病男性患者临床表现重,是疾病进展的有意义的危险因素;高龄,伴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高血压控制欠佳、总胆固醇水平高以及贫血重是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肾功能下降的危险因素。 3)80例特发性膜性肾病治疗以激素联合环孢素A与激素联合环磷酰胺为主,治疗6个月后两者缓解率无显著差异。
【关键词】:特发性膜性肾病 肾小球滤过率 肾活检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692
【目录】:
- 中文摘要4-7
- Abstract7-11
- 目录11-13
- 英文缩略词表13-15
- 第1章 引言15-17
- 第2章 综述17-26
- 2.1 特发性膜性肾病发病机制17-20
- 2.1.1 Heymann 肾炎模型17-18
- 2.1.2 中性肽链内切酶18-19
- 2.1.3 M 型磷脂酶 A2 受体19-20
- 2.1.4 醛糖还原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及α 烯醇化酶20
- 2.2 特发性膜性肾病的治疗20-25
- 2.2.1 一般保守治疗20-21
- 2.2.2 特异性治疗21-24
- 2.2.3 并发症的治疗24-25
- 2.3 总结25-26
- 第3章 材料与方法26-30
- 3.1 研究对象26
- 3.2 研究方法26-27
- 3.2.1 肾活检时的临床资料26
- 3.2.2 肾活检病理资料26-27
- 3.3 诊断标准27-29
- 3.3.1 临床诊断27-28
- 3.3.2 病理诊断28-29
- 3.3.3 疗效判断标准29
- 3.3.4 排除标准29
- 3.4 统计方法29-30
- 第4章 结果30-41
- 4.1 一般资料30-31
- 4.2 临床表现31
- 4.3 性别分组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指标比较31-33
- 4.3.1 临床表现方面31-32
- 4.3.2 实验室指标方面32-33
- 4.4 肾小球滤过率水平分组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指标比较33-35
- 4.4.1 临床表现方面33-34
- 4.4.2 实验室指标方面34-35
- 4.5 肾脏病理特点35
- 4.6 性别分组病理特点比较35-37
- 4.6.1 病理分期方面35-36
- 4.6.2 显微镜下病理特点比较36-37
- 4.7 肾小球滤过率水平分组病理特点比较37-39
- 4.7.1 病理分期方面37-38
- 4.7.2 显微镜下病理特点比较38-39
- 4.8 肾小球滤过率水平线性相关及回归性研究39-40
- 4.9 治疗40-41
- 第5章 讨论41-46
- 5.1 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特点41-43
- 5.1.1 一般资料与临床表现41-42
- 5.1.2 组间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指标的比较42-43
- 5.2 特发性膜性肾病的病理特点43-45
- 5.3 特发性膜性肾病的治疗45-46
- 第6章 结论46-47
- 参考文献47-54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54-55
- 致谢5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吴文华;刘红;丁小强;;123例老年肾脏病患者的肾病理和临床特征分析[J];中国临床医学;2009年06期
2 刘春凤,徐元钊,丁小强,傅辰生,张志刚,郭慕依;特发性膜性肾病预后影响因素[J];复旦学报(医学版);2005年02期
3 丁小强;刘春凤;;特发性膜性肾病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1年02期
4 王瑞石;刘志红;陈燕;张苏华;刘莉;黎磊石;;肾小球膜性病变的病因分析及流行病学特点[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006年05期
5 江罗佳;冯益宇;房向东;涂卫平;;他克莫司与环磷酰胺比较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系统评价[J];实用医学杂志;2014年01期
6 张亚莉;姜莎莎;冯婕;孙吉平;冯学亮;;不同性别的原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及病理分析[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年03期
本文关键词:80例成人特发性膜性肾病临床病理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865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mjlw/48654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