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泌尿论文 >

血尿酸水平与IgA肾病肾小球缺血性病变的关系

发布时间:2017-09-15 13:39

  本文关键词:血尿酸水平与IgA肾病肾小球缺血性病变的关系


  更多相关文章: IgA肾病 血尿酸 尿酸排泄 尿酸清除率肾小球缺血性病变


【摘要】:背景及目的:IgA肾病是全球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也是导致终末期肾脏病的主要病因。目前的研究发现高尿酸血症是影响IgA肾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血尿酸会影响IgA肾病肾内动脉病变。但血尿酸与IgA肾病肾小球缺血性病变的关系还没有明确。本研究旨在探讨血尿酸与IgA肾病缺血性病变的关系。高尿酸血症是由于体内尿酸生成增多或排泄减少导致的,IgA肾病高尿酸血症患者尿酸排泄情况尚未明确,本研究进一步分析高尿酸血症患者尿酸排泄情况。高尿酸血症与IgA肾病肾小球缺血性病变相关,肾小球缺血性病变是否会影响尿酸排泄还不清楚,本研究进一步分析了肾小球缺血性病变与尿酸排泄情况的关系。对象和方法:搜集2012年11月至2015年11月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肾内科住院,经肾穿刺活检诊断为IgA肾病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从中选取肾功能正常的患者共207例。按照血尿酸水平分为两组,分别为高尿酸血症组与血尿酸正常组。其中高尿酸血症组共有患者46例。血尿酸正常组共有患者161例。比较两组之间的临床指标及肾小球缺血性病变的发生率。将上述207例患者根据肾活检病理结果分为有肾小球缺血性病变组和无肾小球缺血性病变组。有肾小球缺血性病变组共90例,无肾小球缺血性病变组共117例。分析比较两组间的临床指标,血尿酸与肾小球缺血性病变的关系,及影响肾小球缺血性病变的危险因素。从上述患者中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11月的伴有高尿酸血症的IgA肾病患者共30例。计算肾小球清除率及尿酸排泄量,分析伴有高尿酸血症的IgA肾病患者的尿酸排泄情况。将上述30例患者根据肾活检病理结果分为有肾小球缺血性病变组和无肾小球缺血性病变组。有肾小球缺血性病变组共17例,无肾小球缺血性病变组共13例。比较两组间尿酸清除率及尿酸排泄量,分析尿酸排泄情况与IgA肾病肾小球缺血性病变的关系。结果:(1)在IgA肾病患者中高尿酸血症组患者的体重、收缩压、血肌酐、尿素氮、甘油三酯、24h尿蛋白水平均高于血尿酸正常组的患者,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高尿酸血症组患者肾小球缺血性病变的发生显著高于血尿酸症正常组(73.91%vs.34.78%,P=0.000)。IgA肾病患者肾小球缺血性病变发生率随着血尿酸的升高而升高(Χ2=15.67,P=0.000),当血尿酸350umol/L时,肾小球缺血性病变的发生率显著升高。(3)在IgA肾病患者中,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有肾小球缺血性病变组与无肾小球缺血性病变组相比,血尿酸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48,P0.05)。血尿酸水平与缺血性病变肾小球占肾活检肾小球百分比呈正相关,r=0.252,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血肌酐、尿素氮的影响后,高尿酸血症组肾小球缺血性病变的发生率是血尿酸正常组的4.03倍。(4)根据血尿酸水平及尿酸排泄情况将高尿酸血症患者分为混合型及尿酸排泄不良型,IgA肾病患者的高尿酸血症93.34%属于尿酸排泄不良型,显著高于混合型(6.66%)(5)无肾小球缺血性病变组尿酸清除率显著高于有肾小球病变组(P=0.021)。无肾小球病变组尿酸排泄量显著高于有肾小球病变组(P=0.027)。尿酸清除率与肾小球缺血性病变占肾活检肾小球百分比呈负相关,r=-0.561,P0.05。尿酸排泄量与肾小球缺血性病变占肾活检肾小球百分比呈负相关,r=-0.564,P0.05。结论:(1)高尿酸血症与IgA肾病肾小球缺血性病变密切相关。高尿酸血症是IgA肾病肾小球缺血性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2)肾功能正常的IgA肾病患者高尿酸血症的主要原因是尿酸排泄不良。尿酸排泄减少与IgA肾病肾小球缺血性病变相关。
【关键词】:IgA肾病 血尿酸 尿酸排泄 尿酸清除率肾小球缺血性病变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692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1
  • 缩略语/符号说明11-12
  • 前言12-14
  • 研究现状、成果12-13
  • 研究目的、方法13-14
  • 一、血尿酸水平与IgA肾病肾小球缺血性病变的关系14-30
  • 1.1 对象和方法14-18
  • 1.1.1 研究对象14
  • 1.1.2 分组方法14-15
  • 1.1.3 实验方法15-17
  • 1.1.4 诊断标准17-18
  • 1.1.5 计算公式18
  • 1.2 结果18-23
  • 1.2.1 高尿酸血症组与血尿酸正常组一般资料分析结果18-19
  • 1.2.2 血尿酸与肾小球缺血性病变19-21
  • 1.2.3 肾小球缺血性病变与临床资料分析21-23
  • 1.3 讨论23-29
  • 1.3.1 一般资料分析24-25
  • 1.3.2 尿酸与IgAN肾小球缺血性病变25-27
  • 1.3.3 高尿酸导致血管病变的机制27-28
  • 1.3.4 高尿酸与高血压、高血脂28-29
  • 1.4 小结29-30
  • 二、IgAN高尿酸血症患者尿酸排泄情况及与肾小球缺血性病变的关系30-37
  • 2.1 对象和方法30-32
  • 2.1.1 研究对象30-31
  • 2.1.2 分组方法31
  • 2.1.3 试验方法31
  • 2.1.4 计算方法31-32
  • 2.1.5 统计学分析32
  • 2.2 结果32-34
  • 2.2.1 IgAN高尿酸血症患者的尿酸排泄分型32
  • 2.2.2 尿酸排泄与肾小球缺血性病变32-33
  • 2.2.3 尿酸清除率与缺血性肾小球Spearman相关分析33-34
  • 2.3 讨论34-36
  • 2.3.1 IgAN患者高尿酸血症的主要原因是尿酸排泄不良。34-35
  • 2.3.2 IgAN高尿酸血症患者尿酸排泄不良与肾小球缺血性病变相关35-36
  • 2.4 小结36-37
  • 结论37-38
  • 参考文献38-42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42-43
  • 综述 高尿酸血症与IgAN43-53
  • 参考文献49-53
  • 致谢53-54
  • 个人简历5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安远,杨桢华,谢恺庆;成人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并IgA肾病三例[J];中华肾脏病杂志;2001年06期

2 张岩,董娜,张文红,陈美琳;血小板源生长因子与IgA肾病[J];黑龙江医学;2003年09期

3 高琳婧;黄雯;;IgA肾病合并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一例报告[J];北京医学;2006年04期

4 安民;;IgA肾病中肾小球毛细血管壁上有意义的IgA沉积[J];国外医学.泌尿系统分册;1988年01期

5 郑欣,章友康,李晓雁,朱世乐,白千帆,鄂洁;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与IgA肾病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肾脏病杂志;1999年06期

6 郑京,洪江淮,阮诗玮,王智,吴竞,丘余良;IgA肾病病理分级与中医证型关系探讨[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7 王亚平,田玉旺,李伯祥,张雪光;IgA肾病肾小球系膜区Ⅳ型胶原的表达及定量研究[J];北京军区医药;2000年04期

8 ;2000年度福建省科技进步奖获奖成果简介(4)IgA肾病的病理与临床研究[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9 倪熙,洪钦国;IgA肾病的中医研究进展[J];福建中医药;2002年05期

10 李世军,刘志红,黎磊石;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合并IgA肾病[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002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聂莉芳;于大君;余仁欢;林秀彬;方芳;张昱;孙建实;张胜容;何立群;方敬爱;;308例IgA肾病中医证候分布多中心前瞻性研究[A];第十九次全国中医肾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6年

2 蔡广研;陈香美;师锁柱;张雪光;刘秀娟;汤力;;IgA肾病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的变化及临床意义[A];“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2004年年会”暨“第二届全国中青年肾脏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3 黄朝兴;;原发性IgA肾病-局灶节段硬化性肾小球肾炎195例临床病理分析[A];“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2004年年会”暨“第二届全国中青年肾脏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4 陈江华;田炯;王慧萍;金娟;林维勤;;IgA肾病中的足细胞表型改变[A];“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2004年年会”暨“第二届全国中青年肾脏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5 杜园园;黄朝兴;;IgA肾病-局灶节段硬化性肾小球肾炎99例超微病理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11届全国内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6 杜园园;黄朝兴;;IgA肾病-局灶节段硬化性肾小球肾炎99例超微病理分析[A];2007年浙沪两地肾脏病学术年会资料汇编[C];2007年

7 陈雪功;李勇;;IgA肾病气阴两虚证动物模型的研制与方药反证[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九次中医诊断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8 陈洪宇;朱彩凤;张敏鸥;王永钧;;IgA肾病继发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的临床意义[A];“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2004年年会”暨“第二届全国中青年肾脏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9 杜勇;魏瑰娜;梁华;胡颖;覃乔静;;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插入/缺失基因多态性与IgA肾病预后相关关系的系统评价[A];2006年浙江省肾脏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10 马红珍;孙静;;IgA肾病中医辨证分型与病理损害的关系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11届全国内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项铮;“IgA肾病的中医证治规律研究”项目正式启动[N];科技日报;2002年

2 张中桥;福辛普利钠配合中药治疗IgA肾病[N];中国医药报;2005年

3 张中桥;福辛普利钠配合中药治疗IgA肾病有优势[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4 ;肾维宁冲剂治疗IgA肾病较潘生丁效果好[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晓娟;IgA肾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与现代理化指标相关性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

2 张春艳;肾血宁胶囊治疗IgA肾病血尿的临床与实验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3年

3 卫静;BMP-7基因修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IgA肾病的实验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8年

4 罗军;IgA分泌细胞在IgA肾病中的分布和迁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许琳;环孢素A联合中/低剂量泼尼松治疗进展性IgA肾病疗效观察[D];山东大学;2014年

6 田继华;雷帕霉素对IgA肾病大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4年

7 程小燕;气阴两虚型IgA肾病患者的肾系膜细胞的蛋白质组学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8 唐又周;IgA肾病人腭扁桃体单个核细胞培养上清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株(HK-2)超氧阴离子型活性氧调控及凋亡影响[D];中南大学;2012年

9 叶智明;抗氧化剂(Probucol)联合缬沙坦治疗IgA肾病的临床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4年

10 彭用华;牛津分型病理指标的预测价值及IgA肾病危险因素分级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楠;激素联合来氟米特或环磷酰胺治疗慢性进展性IgA肾病的临床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5年

2 段晓雯;IgA肾病患者合并高尿酸血症临床及病理特征分析[D];山西医科大学;2016年

3 马勇;1,25-二羟维生素D3对IgA肾病大鼠中IL-4的调节作用[D];山西医科大学;2016年

4 张娜;吗替麦考酚酯在原发性IgA肾病中的治疗作用[D];吉林大学;2016年

5 Q,

本文编号:8568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mjlw/8568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f05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