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抗PSMA载多西紫杉醇脂质体微泡靶向诊断治疗前列腺癌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携抗PSMA载多西紫杉醇脂质体微泡靶向诊断治疗前列腺癌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超声微泡 抗PSMA多肽 多西紫杉醇 前列腺癌
【摘要】:前列腺癌是老年男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前列腺癌多采用手术治疗及内分泌为主的综合治疗,但随着病情的进展,大部分患者从激素依赖逐渐变为对激素不敏感,并最终成为激素抵抗型前列腺癌,这时内分泌治疗已经失效,只能转为采用多西紫杉醇为基础的化疗为主的治疗方法。多西紫杉醇为细胞毒性药物,其对肿瘤组织和正常组织缺乏靶向性,具有较大的全身毒副作用,而前列腺癌患者均为老年患者,耐受性差,更难以坚持疗程治疗。靶向载药微泡联合超声辐照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无创的肿瘤药物递送方式。靶向载药微泡凭借其主动寻靶功能在经静脉注射后通过血液循环与肿瘤组织特异性结合,在肿瘤局部经体表给予超声辐照后,使微泡破裂产生空化效应,一方面药物得以从微泡中释放进入肿瘤组织内,另一方面超声空化效应所释放出的强大能量可使肿瘤细胞膜的完整性遭到破坏,产生可逆或不可逆的微小声孔,细胞外的药物便通过声孔进入到细胞内部,从而实现药物的靶向定位释放治疗。因此,本论文设计了一种以前列腺癌细胞表面特异性表达前列腺膜抗原(PSMA)为靶点,负载全氟丙烷气体(C3F8)的靶向载多西紫杉醇(DTX)脂质体微泡(DLMB),探讨其联合超声治疗仪超声(US)体内定位释放药物的能力及对中晚期前列腺癌移植瘤的抑制作用。通过氨基与羧基的缩合反应用NH2-PEG2000-COOH将DPPE与抗PSMA多肽相连接,合成具有靶向性的膜材料DPPE-PEG-APP,将其与DPPC,胆固醇及多西紫杉醇按一定比例混匀通过薄膜水化法制备成脂质体,之后使用声振法通过过量C3F8制备载多西紫杉醇包裹全氟丙烷的脂质微泡。通过一系列表征测得所制得的微泡粒径为(1.38±0.21)μm,平均电位为(-27.5±3.76)mV,呈球形分布均匀,包封率为(84.48±1.07)%,载药量为(6.79±0.93)%,4°C可以存放3天。体外释放实验表明,DLMBs能在模拟环境中稳定存在,药物泄露缓慢,经过超声作用后,达到突释的目的。为了验证所制得靶向微泡的靶向性能及联合超声体外抗肿瘤效率,后续进行细胞粘附,细胞毒性,细胞摄取等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靶向微泡对表达PSMA的LnCap细胞有特异性识别能力,而对不表达PSMA的PC-3细胞则没有,联合超声后,细胞会更多的摄取包裹的药物,有效的降低了多西紫杉醇的IC50值。为了进一步验证所制备的微泡在体内抗肿瘤的效率,构建裸鼠LnCap细胞皮下中晚期移植瘤模型,裸鼠分为PBS、游离DTX、untarget DLMBs+US、targeted DLMBs、 targeted DLMBs+US组,隔5日给药一次,给药30mmin后进行超声辐照,连续治疗30天。体外实验表明,targeted DLMBs+US组对肿瘤治疗的效果最明显,相比于PBS组瘤体积2.89±0.24 cm3与游离DTX组瘤体积2.32±0.16cm3,其瘤体积为0.93±0.08cm3。靶向微泡联合超声辐照可以明显抑制肿瘤生长,组织病理和细胞凋亡分析显示,该载药纳米粒能更有效地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对其安全性进行研究显示,该载药纳米粒无明显的脏器毒性。
【关键词】:超声微泡 抗PSMA多肽 多西紫杉醇 前列腺癌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37.25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0
- 缩略词表10-15
- 第1章 绪论15-28
- 1.1 引言15-16
- 1.2 脂质体16-21
- 1.2.1 脂质体的组成17-18
- 1.2.2 脂质体制备方法18-21
- 1.3 超声微泡造影剂21-26
- 1.3.1 超声微泡造影剂的分类21-22
- 1.3.2 超声微泡造影剂的制备方式22-23
- 1.3.3 超声微泡造影剂的发展23-26
- 1.4. 本论文的目的与意义26-28
- 第2章 携抗PSMA载多西紫杉醇脂质体微泡的制备表征28-43
- 2.1 前言28-29
- 2.2 实验样品及仪器29-30
- 2.2.1 实验试剂29-30
- 2.2.2 实验仪器30
- 2.3. 实验部分30-32
- 2.3.1 DPPE-PEG-APP合成30-31
- 2.3.2 靶向脂质体微泡的制备31
- 2.3.3 靶向DLMBs制备参数优化(正交实验)31-32
- 2.4 靶向DLMBs的测试与表征32-34
- 2.4.1 靶向DLMBs形貌考察32
- 2.4.2 靶向DLMBs包封率及载药率的测定32-34
- 2.4.3 靶向DLMBs稳定性研究34
- 2.4.4 靶向DLMBs联合超声体外药物释放研究34
- 2.5 结果与讨论34-41
- 2.5.1 合成方法及路线34-35
- 2.5.2 DPPE-PEG-APP的HNMR表征35
- 2.5.3 靶向DLMBs形貌考察35-36
- 2.5.4 DTX体外分析方法的建立36-38
- 2.5.5 包封率确定载药微泡制备参数的优化结果分析38-40
- 2.5.6 靶向DLMBs稳定性评价40
- 2.5.7 靶向DLMBs联合超声体外药物释放分析40-41
- 2.6 结论41-43
- 第3章 靶向DLMBs联合超声的体外抗肿瘤效率的研究43-56
- 3.1 前言43
- 3.2 实验试剂及仪器43-45
- 3.2.1 细胞株43
- 3.2.2 实验试剂43-44
- 3.2.3 实验仪器44-45
- 3.3 实验方法45-48
- 3.3.1 细胞复苏,培养和传代45
- 3.3.2 细胞粘附实验45
- 3.3.3 细胞荧光实验45-46
- 3.3.4 细胞毒性实验46-47
- 3.3.5 靶向DLMBs细胞摄取实验47-48
- 3.4 实验结果分析48-54
- 3.4.1 细胞靶向实验分析48-49
- 3.4.2 细胞荧光实验分析49
- 3.4.3 细胞毒性实验分析49-53
- 3.4.4 靶向DLMBs细胞摄取评价53-54
- 3.5 小结54-56
- 第4章 靶向DLMBs联合超声的体内抗肿瘤效率的研究56-65
- 4.1 前言56
- 4.2 实验试剂及仪器56-57
- 4.2.1 实验试剂56-57
- 4.2.2 实验仪器57
- 4.3 实验方法57-59
- 4.3.1 靶向DLMBs联合超声体内治疗前列腺癌的效果57-58
- 4.3.2 抗肿瘤作用机制的评价58
- 4.3.3 靶向DLMBs对裸鼠生存影响58-59
- 4.4 统计方法59
- 4.5 结果与讨论59-63
- 4.5.1 靶向DLMBs联合超声的治疗效果59-60
- 4.5.2 载药微泡的作用机制60-61
- 4.5.3 多功能微泡的生物相容性评价61-63
- 4.6 小结63-65
- 全文总结65-66
- 致谢66-67
- 参考文献67-78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和待发表的论文7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金花;惠春;陈亚珠;;超声微泡造影剂的发展及最新临床应用研究[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10年02期
2 高峰;丁燕飞;盛小茜;王维;梁琪;罗卓琼;周平;李辉;;KGDS血栓靶向超声造影剂的制备及其初步评价[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年12期
3 张yN伟;陈铁军;刘树红;;超声空化空泡用作基因或药物载体研究中的几个关键问题[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09年05期
4 李玲;穆玉明;;超声溶栓的研究进展[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09年03期
5 夏红梅;高云华;刘政;谭开彬;杨钰楠;杨莉;钱频;王冬;;血栓靶向脂膜超声造影剂的制备与初步评价[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8年02期
6 叶兆伟;承伟;;脂质体包封率测定方法及影响因素[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07年10期
7 陈松;王志刚;;超声微泡造影诊治肝癌的临床应用进展[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07年09期
8 张雪娇,程永清,李丽君,王小荣;包膜微泡超声造影剂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5年05期
9 郑元义,王志刚;靶向超声微泡在肿瘤诊断与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4年06期
10 夏红梅,高云华,卞爱娜,谭开彬,刘政;亲血栓性靶向超声造影剂的鉴定及体外寻靶实验研究[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4年05期
,本文编号:9219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mjlw/9219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