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内分泌论文 >

MSM人群无保护性行为轨迹特征及PrEP性行为去抑制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04 17:00

  本文关键词:MSM人群无保护性行为轨迹特征及PrEP性行为去抑制化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男男性行为者 暴露前预防用药 轨迹模型 性行为去抑制化


【摘要】:目的通过轨迹分析模型了解MSM人群无保护性行为特征及影响因素,探索MSM人群中PrEP预防措施去抑制化性行为现象。为在我国进一步开展PrEP的深入研究及后续的应用推广提供参考,为MSM的HIV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非概率抽样法在重庆、新疆、四川、广西四地招募并筛选MSM进入PrEP临床试验队列研究。基线问卷调查后,将调查对象随机分组并发放HIV预防药物,在第12、24、36、48周进行随访调查。(1)利用轨迹分析模型对调查对象随访中的无保护性行为情况进行轨迹分组并描述不同亚组的轨迹特征,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其影响因素。(2)利用重复测量数据分析法探讨MSM人群在PrEP中是否出现性行为去抑制化现象。结果(1)本研究共计纳入534名MSM,轨迹分析模型结果显示,调查对象可分为HIV感染“高风险组”和“低风险组”,其中“高风险组”199人,“低风险组”335人,其平均两周内无保护性行为次数分别为1.16次和0.05次。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婚姻、月均收入、是否做过HIV免费咨询和服药依从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相对于已婚受试者,离异/丧偶者更容易被划分到“高风险组”(OR=2.18,95%CI=1.02~4.76)。相对于高收入人群,月均收入低于3000的受试者更容易被划分到“高风险组”(OR=1.86,95%CI=1.28~2.71)。相对做过HIV免费咨询者,未做过的MSM更容易被划分到“高风险组”(OR=1.65,95%CI=1.09~2.50)。相对于“未服药组”,“高依从性”和“低依从性”组的MSM更容易被划分到“高风险组”(OR=1.77,95%CI=1.15~2.72;OR=1.71,95%CI=1.05~2.81)。(2)利用重复测量分析法对参与PrEP临床试验的MSM进行性行为去抑制性分析后发现,在性伴个数上,“高依从性”、“低依从性”、“未服药组”三组的MSM在基线调查和随访调查中的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无保护性行为次数上,三组MSM在基线调查中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进入队列研究开始服用PrEP后,不同程度的服药依从性对受试者无保护性行为次数产生了影响(P0.05),具体表现为“高依从性组”比“未服药组”的受试者具有更多平均次数的无保护性行为,其两周无保护性行为平均高出0.24次。结论(1)轨迹分析模型直观地反应了MSM人群在无保护性行为上不同的发展轨迹,其中低收入,离异/丧偶的MSM是HIV预防中的重点关注人群,同时还需要进一步加强MSM人群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宣传科普。(2)在PrEP临床试验中,MSM人群在无保护性行为次数上出现了性行为去抑制化现象,在今后的此类试验中,需高度关注去抑制化性行为问题。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512.9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洮庭;付春静;钟晓妮;彭斌;张燕;叶孟良;孔翠娥;曾馨;荆少华;幸箐筠;林倚伊;黄爱龙;;男男性行为者艾滋病暴露前预防用药性行为去抑制化情况[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5年06期

2 王孟成;毕向阳;叶浩生;;增长混合模型:分析不同类别个体发展趋势[J];社会学研究;2014年04期

3 冯国双;于石成;胡跃华;;轨迹分析模型在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应用[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4年07期

4 冯国双;于石成;刘世炜;;轨迹分析模型在追踪数据分析中的应用[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4年03期

5 周春莲;陈惠清;冯国双;;某三级医院医院感染趋势分析[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4年02期

6 刘中一;;国外几种行为转变理论模式及其在安全性行为倡导上的应用[J];中国性科学;2013年11期

7 尹宁;倪莹青;朱晓华;宁镇;Sarah Jane Steele;Ted Myers;;男男性行为人群HIV相关行为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环境与职业医学;2012年06期

8 寇莹莹;汤依群;吴剑秋;张琰;李玫;冯继锋;;抗肿瘤药临床试验受试者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及药学干预[J];中国药房;2012年18期

9 王璐;秦倩倩;丁正伟;李培龙;黑发欣;王丽艳;陈方方;;2010年中国艾滋病疫情网络直报现状与分析[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1年03期

10 雷明明;冯泽永;;暴露前药物预防HIV感染研究中的伦理问题及对策[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10年05期



本文编号:11402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nfm/11402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dfd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