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内分泌论文 >

PMPs对RA-FLS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机制探讨

发布时间:2017-11-11 18:42

  本文关键词:PMPs对RA-FLS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机制探讨


  更多相关文章: 血小板微颗粒 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 细胞迁移 细胞侵袭 细胞黏附


【摘要】:目的:血小板微颗粒(PMPs)是血小板活化过程中形成的囊性小泡,含有细胞因子、白介素、趋化因子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研究显示PMPs所具有的生物膜囊性结构,能够协助这些生物活性物质作用于靶细胞进而放大细胞间信号传递的级联反应,因而与包括类风湿关节炎(RA)在内的多种炎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有关。有报道认为PMPs够加强多种肿瘤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而RA成纤维样滑膜细胞(RA-FLS)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增强是RA关节破坏的重要环节。因此我们认为PMPs有可能通过促进RA-FLS的迁移和侵袭,参与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生与发展。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PMPs对人RA-FLS细胞株(MH7A)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并初步探究PMPs调控RA-FLS迁移和侵袭的机制。方法:1、使用二磷酸腺苷(ADP)活化血小板,离心收集纯化PMPs,并使用流式细胞仪以PE标记的鼠抗人CD41抗体检测所提取PMPs的纯度。2、使用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细胞迁移实验研究PMPs对RA-FLS迁移的影响。3、使用Transwell细胞侵袭实验研究PMPs对RA-FLS侵袭的影响。4、使用RA-FLS与Ⅰ型胶原、人纤维连接蛋白和Matrigel进行细胞与ECM黏附实验研究PMPs对RA-FLS与ECM黏附的影响。5、使用基因芯片高通量分析研究PMPs作用后RA-FLS表达谱的变化。使用RT-qPCR从mRNA水平检测PMPs对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表达产生的影响。6、使用Western blot方法研究MMP1蛋白水平表达的变化,并检测PMPs处理48小时后,RA-FLS中p-I-κB和p-NF-κB水平以及p-Erk和p-Akt水平的改变以探究PMPs激活NF-κB通路的可能途径。结果:1、PMPs纯度约为93.4%,可用于后续细胞水平的实验。2、细胞划痕实验中25 μg/ml PMPs组RA-FLS的愈合速度快于对照组,50μg/ml PMPs组又快于25 μg/ml PMPs组。Transwell田胞迁移实验显示对照组每100倍视野下平均穿过29.6±4.5个细胞,25 μg/ml PMPs组穿过62.4±7.2个细胞,50 μg/ml PMPs组穿过175.1±10.6个细胞,实验组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3、Transwell细胞侵袭实验显示对照组每100倍视野下平均穿过19.9±3.7个细胞,25 μg/ml PMPs组穿过39.2±6.9个细胞,50 μg/ml PMPs组穿过80.4±9.4个细胞,实验组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4. PMPs促进RA-FLS与三种ECM模拟物(Ⅰ型胶原、人纤维连接蛋白和Matrigel)发生黏附,25 μg/ml PMPs组细胞对Ⅰ型胶原、人纤维连接蛋白和Matrigel的黏附率分别为对照组的1.08±0.09倍、1.17±0.10倍和1.08±0.10倍,其中人纤维连接蛋白有统计学意义(p0.05)。50 μg/ml PMPs组细胞对Ⅰ型胶原、人纤维连接蛋白和Matrigel的黏附率分别为对照组的1.25±0.12倍、1.31±0.13倍和1.19±0.12倍,三种ECM模拟物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高通量基因芯片检测显示PMPs能够影响RA-FLS多种基因的表达,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差异性表达的基因主要集中于ECM受体相互作用、局部黏附、细胞黏附分子、MAPK信号通路相关的多种基因。基因芯片结果显示PMPs组中MMP1的表达量高于对照组。随后的RT-qPCR结果证实25μg/ml PMPs组中MMP1表达量高于对照组,而MMP2的表达不存在明显差异。6、Western blot结果显示25 μg/ml PMPs组相较于对照组,MMP1表达量,p-IκB水平,p-NF-κB水平和p-Erk水平均上调(P0.05)。50 μg/ml PMPs组中MMP1,p-IκB水平,p-NF-κB水平和p-Erk水平表达量的上调更为明显(P0.05)。而MMP2和p-Akt水平在各组间变化不明显。结论:PMPs可能通过Erk磷酸化而活化NF-κB通路,上调MMP1表达,促进人RA-FLS与ECM黏附,促进细胞的迁移和侵袭。
【学位授予单位】:扬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593.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祥文;林坚;;纤维连接蛋白与危重症的关系[J];急诊医学;1990年00期

2 梅谊;脑血管障碍与血浆纤维连接蛋白(摘译)[J];苏州医学院学报;1983年03期

3 林常盛;;纤维连接蛋白与感染的关系[J];国外医学情报;1983年22期

4 车应龙;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经血液透析治疗后的血浆纤维连接蛋白含量[J];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1985年05期

5 林坚,赵祥文,李家贤;儿童严重感染时血浆纤维连接蛋白的变化[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1989年02期

6 王浩;朱清於;钱源澄;黄进;黄福林;;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中纤维连接蛋白定位的研究[J];金陵医院学报;1991年02期

7 耿建萌,陈正堂,王林,余明芳,毛宝龄;创伤时纤维连接蛋白含量的变化[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1992年02期

8 刘志强,侯凡凡,王力;采用纤维连接蛋白结合法分离人外周血单核细胞[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1993年03期

9 龚向明,周文天,魏玲,邵妙容,刘红山;纤维连接蛋白的临床应用[J];实用眼科杂志;1993年07期

10 ;纤维连接蛋白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应用[J];华西医科大学学报;199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庆生;翟志敏;吴竞生;李庆;徐修才;倪合宇;;探讨纤维连接蛋白在血栓形成的作用[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血液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2 冯俊明;刘友生;王晓东;史景泉;;烧伤复合内毒素血症早期纤维连接蛋白在肾脏分布的变化及其意义[A];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烧伤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7年

3 李庆生;吴竞生;翟志敏;韩永生;徐修才;倪合宇;;纤维连接蛋白在血栓形成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A];2005年华东六省一市血液病学学术会议暨浙江省血液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4 黄晓春;李泽兵;唐红敏;姜立本;;组织纤维连接蛋白在软组织创伤修复中的作用[A];第三届全国康复医学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9年

5 向阳;秦晓群;;纤维连接蛋白-整合素反应上调气道上皮过氧化氢酶表达[A];中国生理学会第21届全国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6 向阳;秦晓群;管茶香;罗自强;;纤维连接蛋白—整合素反应上调气道上皮过氧化氢酶表达[A];湖南省生理科学会新世纪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7 潘建西;王临青;张思胜;舒畅;;生肤灵对大鼠表皮生长因子及纤维连接蛋白影响的实验研究[A];2011年甘肃省中医药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王永芬;吴学军;李华玮;马辉;王德亮;;猪血纤维连接蛋白的提取及其在细胞培养中的应用研究[A];河南省细胞生物学学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李永金;陈永昌;王瑛;陶燕;许文荣;;纤维连接蛋白对RhoA活性的影响及其机制[A];中国药理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药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10 胡丙杰;陈玉川;程海膺;陈建国;祝家镇;毕启明;;纤维连接蛋白、纤维蛋白原、肌红蛋白、肌动蛋白、结蛋白、补体在死后不同时间的稳定性比较[A];全国第六次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吴勇;纤维连接蛋白及其相关多肽对败血症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实验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02年

2 杜晓霞;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诱导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表达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和纤维连接蛋白[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杨滨州;PMPs对RA-FLS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机制探讨[D];扬州大学;2016年

2 向阳;纤维连接蛋白—整合素反应对气道上皮抗氧化损伤能力调控[D];中南大学;2003年

3 李庆生;纤维连接蛋白在血栓形成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D];安徽医科大学;2005年

4 张锋泉;重组纤维连接蛋白羧基端细胞结合域增强骨髓基质干细胞黏附力的实验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5年

5 张琪;小柴胡汤对四氯化碳致肝纤维化模型肝组织Ⅰ、Ⅲ型胶原和纤维连接蛋白表达的影响[D];青岛大学;2004年

6 郭江睿;纤维连接蛋白及重组FN肝素结合域多肽对血小板减少内毒素血症小鼠治疗作用的初步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06年

7 武仁;肥胖,,2型糖尿病对肾组织纤维连接蛋白表达的影响[D];吉林大学;2008年

8 路宝民;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检测骨关节炎软骨组织中纤维连接蛋白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D];中国医科大学;2003年

9 何婷婷;等离子体聚丙烯酸薄膜表面纤维连接蛋白的固定及其内皮细胞粘附行为[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1726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nfm/11726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af1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