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内分泌论文 >

山茱萸保健品预防和改善绝经后骨质疏松的研究现状

发布时间:2017-12-07 15:21

  本文关键词:山茱萸保健品预防和改善绝经后骨质疏松的研究现状


  更多相关文章: 山茱萸 绝经后骨质疏松 保健品


【摘要】:正我国老年女性原发性骨质疏松发病率高达90%,其中以绝经后女性为主~〔1〕,由于绝经后骨质疏松病程漫长,具有预防干预作用的保健品市场需求巨大,目前西医常用的雌激素替代疗法,有潜在发生恶性肿瘤及心、脑血管等疾病的风险;补钙法存在吸收不好、作用单一,进口产品费用较高的弊端~〔2〕。山茱萸为传统补肝肾、强筋骨、抗衰老中药。山茱萸制剂能改善模型大鼠生物力学指标~〔3〕;提高骨密度、雌激素水平~〔4〕;促进骨形
【作者单位】: 河南省中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基金】:2011年河南省科技创新人才计划项目(114200510014)
【分类号】:R580
【正文快照】: 我国老年女性原发性骨质疏松发病率高达90%,其中以绝经后女性为主〔1〕,由于绝经后骨质疏松病程漫长,具有预防干预作用的保健品市场需求巨大,目前西医常用的雌激素替代疗法,有潜在发生恶性肿瘤及心、脑血管等疾病的风险;补钙法存在吸收不好、作用单一,进口产品费用较高的弊端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玉勤;;减少绝经后骨质疏松的方案[J];国外医学情报;1991年13期

2 ;减少绝经后骨质疏松的方案[J];临床荟萃;1992年03期

3 高瑾;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康复进展[J];现代康复;2000年14期

4 龚玲,王明越,胡杰,夏蓓,周佩卿,曹俊卿;壮骨合剂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及其抗氧化作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1年06期

5 单春艳,郑少雄,陈莉明,JY Reginster;绝经后骨质疏松妇女血清相关激素水平的改变[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4年03期

6 吴宜勇;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判断和处理[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4年05期

7 张华;漆洪波;;瘦素与绝经后骨质疏松[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6年07期

8 王良岸;杨冬梓;;绝经后骨质疏松的防治[J];实用老年医学;2006年05期

9 卢化爱;;绝经后骨质疏松发病率调查与预防[J];中国妇幼保健;2007年21期

10 杨萍;;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与绝经后骨质疏松[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2008年2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东春;贾志凡;左爱军;郭刚;赵学勤;张镜宇;;绝经后骨质疏松与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A];第七届全国老年医学学术会议暨海内外华人老年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2 王瑞欣;曲信滋;;激素替补疗法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A];骨质疏松研究与防治第二卷——第四届全国骨质疏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6年

3 周尊海;刘杰军;;绝经后骨质疏松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培养上清肿瘤坏死因子α的关系[A];第一届全国骨矿研究年会会议文集[C];2002年

4 邱文克;;绝经后骨质疏松的综合康复治疗与预防[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二届全国康复治疗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9年

5 李慧林;未汉民;;绝经后骨质疏松高危因素探讨[A];中华医学会第三次全国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学术会议暨骨质疏松诊断技术继续教育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4年

6 徐克惠;;绝经后骨质疏松诊治若干问题[A];中华医学会第三次全国绝经学术会议暨绝经相关问题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1年

7 王玉东;李大金;朱影;;补肾宁心方及脱氢表雄酮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的作用机制[A];全国中西医结合生殖健康学术研讨会论文及摘要集[C];2004年

8 吴宜勇;;绝经后骨质疏松诊断与治疗的新进展[A];第二次全国绝经相关问题高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刘延;刘淳;刘纹琰;;倍美力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的临床观察[A];全国老年骨质疏松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0年

10 周郁鹤;;雌激素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研究进展[A];2006年浙江省骨质疏松与骨矿盐疾病防治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药剂科 徐红冰 主任药师;“三管齐下”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N];上海中医药报;2013年

2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质疏松和骨病科 张浩 章振林;绝经后骨质疏松 遗传背景中外有别[N];健康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耿文鑫;抗绝经后骨质疏松蛋白疫苗的实验研究[D];西北大学;2013年

2 董荣兟;预防绝经后骨质疏松科学健身指导系统的研究与应用[D];北京体育大学;2005年

3 邹颖刚;更年甘露饮加小剂量雌激素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4 徐晓娟;绝经后骨质疏松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与骨代谢相关因子的临床研究与青娥丸的治疗作用[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5 杨晓红;miR-705对绝经后骨质疏松小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功能异常的调控作用[D];第四军医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孟祥德;绝经后骨质疏松发病机制及骨形态发生蛋白、他莫昔芬防治的实验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1年

2 汪玉海;局部植入牛骨形态发生蛋白预防绝经后骨质疏松骨折的实验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3 张楠;骨代谢生化指标在绝经后骨质疏松诊治中的临床应用[D];安徽医科大学;2011年

4 张新玉;不同药物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疗效观察和生活质量及药物经济学评价[D];新疆医科大学;2011年

5 韩敬凛;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发病机制及他莫西芬防治的实验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2年

6 陈志文;阿司匹林治疗大鼠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实验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1年

7 张融;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CD14~+单核细胞miR-503的表达与甲基化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8 段永宏;鹿瓜多肽、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雷诺昔酚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药物作用及相关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6年

9 牛二龙;小剂量阿司匹林对去势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D];第四军医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2628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nfm/12628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dab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