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锌转运体8自身抗体在1型糖尿病的诊断价值
本文关键词: 锌转运体8自身抗体 酶联免疫吸附法 谷氨酸脱羧酶自身抗体 1型糖尿病 放射配体法 出处:《河北医科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目的:1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 mellitus,T1DM)是致病性T淋巴细胞介导的胰岛β细胞进行性破坏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占糖尿病的5%-10%,半数患者为青少年,依赖外源性胰岛素治疗。胰岛β细胞在遗传易感性的基础上,由于环境因素(病毒感染、牛奶喂养、应激)的诱发作用,产生胰岛炎症和β细胞破坏,胰岛β细胞被破坏后存在于胰岛β细胞内的自身抗原释放后产生胰岛自身抗体。1974年首次报道了胰岛细胞胞浆抗体(islet-cell cytoplasmic autoantibody,ICA),此后胰岛细胞自身抗体与T1DM的关系开始引起广泛关注。锌转运体8自身抗体(Zinc transporter 8 autoantibody,ZnT8A)是新近发现的胰岛β细胞自身抗体,其在T1DM的诊断和分型中具有重要的价值。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tent autoimmune diabetes in adults,LADA)属于免疫介导T1DM亚型,早期临床表现酷似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 mellitus,T2DM),诊断后至少6个月不需要胰岛素治疗,最终因胰岛β细胞缓慢破坏而依赖外源性胰岛素治疗。LADA China多中心协作研究显示18岁以上初诊的T2DM患者中LADA患病率约6.1%,但其胰岛功能的衰减速度是T2DM的3倍,自发性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iabetic ketoacidosis,DKA)一般在发病半年到一年后出现,说明正确诊断并及时胰岛素治疗LADA非常重要。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ZnT8A会受到残存的胰岛β细胞数量及功能的影响,因此ZnT8A值得密切关注和监测。此外,除外年龄因素影响,T1DM患者一级亲属中ZnT8A阳性者74%的人在5年内发展为糖尿病,因此ZnT8A对T1DM的风险预测有重要价值。对高风险个体应该进行筛选和监控,一旦发现血糖异常,及时进行早期治疗,以保护残存的胰岛β细胞功能。当前ZnT8A的检测广泛采用放射配体法(Radio-Binding assay,RBA),但是其在多数实验室不易实施。2014年8月20日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首次批准了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可用于测定ZnT8A。本研究采用ELISA测定ZnT8A,旨在探讨ZnT8A在T1DM中的诊断价值。方法:1 依据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糖尿病诊断标准,2014年1月-2015年12月选取在我院内分泌1科住院的糖尿病病人194例,包括初诊时血清谷氨酸脱酸酶自身抗体(glutamic acid decarboxylase autoantibodies,GADA)阳性的T1DM病人84例,其中男性50例,女性34例,中位数年龄33岁,最小年龄13岁,最大年龄73岁,中位数病程6年,最短病程7天,最长病程25年;初发T2DM病人110例,其中男性69例,女性41例,平均年龄49.32±13.61岁,最小年龄19岁,最大年龄84岁。另设正常对照组(normal controls,NC):选取我院同期常规体检的健康人102名,其中男性53名,女性49名,中位数年龄38.5岁,最小年龄15岁,最大年龄66岁,排除心、脑、肝、肾等慢性疾病及其他内分泌疾病。受试者均禁食12小时后抽取静脉血两管各4ml,一管用于生化指标的检测,另一管分装于Eppendorf管,保存在一20℃冰箱,用于ZnT8A和GADA的检测。2 ELISA测定血清ZnT8A。3 放射免疫分析法(Radioimmunoassay,RIA)测定血清GADA。4 临床指标的测定4.1 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臀围、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4.2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和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glucose,FBG)。免疫比浊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 A1c)百分比。5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s)、中位数或四分位数间距表示,计数资料用阳性例数、构成比或者率表示;计量资料正态分布者采用两个独立样本t检验;偏态分布者两个独立样本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多个独立样本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若某一格的期望值5则采用Fishers确切概率法。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 T1DM组、T2DM组和NC组ZnT8A的浓度中位数分别是13.71U/ml、6.33 U/ml和2.02 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7.640,P0.01),T1DM组ZnT8A浓度高于T2DM组和NC组(Z分别为-9.710和-9.623,均P0.01),T2DM组ZnT8A浓度高于NC组(Z为-7.279,P0.01)。ZnT8A阳性率分别是23.8%(20/84),0%(0/110)和1%(1/1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719,P0.01),T1DM ZnT8A阳性率显著高于T2DM组和正常对照组(分别χ~2=29.201和23.970,均P0.01),T2DM组和NC组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三组GADA的浓度中位数分别是1.91 U/ml,0.066U/ml和0.063 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7.570,P0.01),T1DM组较T2DM组和NC组GADA的浓度更高(Z分别为-10.965和-10.421,均P0.01),T2DM组和NC组GADA浓度无统计学差异。T1DM组在GADA阳性的基础上联合检测ZnT8A后自身抗体阳性率由58.3%(49/84)变为67.9%(57/84),阳性率增加9.6%。2 经典T1DM组(初诊年龄18岁)和LADA组(初诊年龄≥18岁)ZnT8A浓度中位数是13.40 U/ml和13.71 U/ml,无统计学差异。ZnT8A阳性率分别是40%(8/20)和18.8%(12/64),亦无统计学差异。两组GADA浓度中位数是1.20 U/ml和3.14 U/ml,LADA组GADA浓度更高(Z为-2.107,P0.05),两组GADA的阳性率分别是50%(10/20)和60.9%(39/64),无统计学差异。检测GADA的基础上联合ZnT8A后自身抗体的阳性率经典T1DM组由50%(10/20)变为65%(13/20),阳性率增加15%,LADA组由60.9%(39/64)变为68.7%(44/64),阳性率增加7.8%。3 T1DM组根据初诊年龄分为年龄18岁组、18岁≤年龄30岁组和年龄≥30岁组三组。ZnT8A的浓度中位数分别是13.40 U/ml、14.74 U/ml和13.59 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01,P0.05),18岁≤初诊年龄30岁组较初诊年龄≥30岁组ZnT8A的浓度更高(Z为-2.263,P0.01);年龄18岁组与18岁≤初诊年龄30岁组、初诊年龄≥30岁组无差异。三组ZnT8A的阳性率分别是40%(8/20)、50%(10/20)和4.5%(2/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454,P0.01),初诊年龄18岁组和初诊18≤初诊年龄30岁组ZnT8A阳性率显著高于初诊年龄≥30岁组(分别χ~2=10.559和15.784,P0.01)。初诊年龄18岁组和18≤初诊年龄30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GADA的浓度中位数分别是1.20 U/ml、0.53U/ml和6.9 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911,P0.01),初诊年龄≥30岁组较初诊年龄18岁组、18岁≤初诊年龄30岁组GADA的浓度更高(Z值分别为-3.217、-3.391,均P0.01),初诊诊年龄18岁组与18岁≤初诊年龄30岁组无差异。三组GADA的阳性率分别是50%(10/20)、40%(8/20)和71.5%(31/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 T1DM组根据病程分为病程1年组、1年≤病程5年组和病程≥5年组三组,三组ZnT8A浓度中位数分别是13.54 U/ml、14.04 U/ml和13.42U/ml,无统计学差异。三组ZnT8A的阳性率分别是33.3%(6/18)、21.4%(3/14)和21.2%(11/52),无统计学差异。三组GADA的浓度中位数分别是2.15 U/ml、0.85 U/ml和2.13 U/ml,无统计学差异。三组GADA的阳性率分别是55.6%(10/18)、50%(7/14)和61.5%(32/52),亦无统计学差异。5 T1DM组根据BMI分为BMI24kg/m~2、24 kg/m~2≤BMI28 kg/m~2和BMI≥28 kg/m~2分为三组,三组ZnT8A浓度的中位数分别是13.78U/ml、13.44U/ml和14.27U/ml,无统计学差异。三组ZnT8A阳性率分别是25.8%(17/65)、23.1%(3/13)和0%(0/6),无统计学差异。三组GADA的浓度分别是2.35 U/ml、0.69 U/ml和0.09 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78,P0.05),BMI24 kg/m~2组、24 kg/m~2≤BMI28 kg/m~2组较BMI≥28 kg/m~2组GADA浓度更高(Z分别为-2.834和-2.923,均P0.01),24 kg/m~2≤BMI28 kg/m~2和BMI24kg/m~2组GADA浓度无差别。三组GADA的阳性率分别是68.2%(45/66)、30.8%(4/13)和0%(0/5),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χ~2=15.49,P0.01),BMI24kg/m~2组GADA阳性率显著高于BMI≥28kg/m~2组(χ~2=7.486,P0.01),24 kg/m~2≤BMI28 kg/m~2与其余两组比较GADA的阳性率无差别。6 T1DM组分成单一GADA阳性组、单一ZnT8A阳性组、GADA或ZnT8A阳性组和GADA且ZnT8A阳性组四组,四组阳性率分别是44.0%(37/84)、9.5%(8/84)、67.9%(57/84)和14.3%(12/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748,P0.01)。GADA或ZnT8A组阳性率显著高于单一GADA组、单一ZnT8A组和GADA且ZnT8A组的阳性率(分别χ~2=9.661、60.249和49.802,均P0.001);单一GADA组阳性率显著高于单一ZnT8A组、GADA且ZnT8A组的阳性率(分别χ~2=25.526和18.007,均P0.001);GADA且ZnT8A组阳性率与单一ZnT8A组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7 ROC曲线分析ZnT8A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是23.8%和99%(阳性切点值是15 U/ml),曲线下面积是0.91(95%CI,0.87-0.95)。8 T1DM组分为ZnT8A阳性组和ZnT8A阴性组,两组比较ZnT8A阳性组中位数年龄、初诊年龄更小(Z分别为-3.268和-3.496,均P0.01),Hb A1C、FBG更高(t为2.670、Z为-2.621,分别P0.01、P0.05),更容易发生酮症(χ~2=6.159,P0.05)。而性别、家族史、病程、BMI、WHR、SBP、DBP、胰岛素用量、TC、TG、LDL-C、HDL-C两组间比较无差异。结论:1 ZnT8A ELISA特异度强,简便易行,在临床上可作T1DM的早期筛查和分型诊断指标。2 ZnT8A在年轻的初发糖尿病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3 ZnT8A和GADA联合检测增加了T1DM诊断率。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587.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瑜,于新;抗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自身抗体不是卒中的危险因素[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0年05期
2 张瑾;087 自身抗体致肾上腺梗塞1例[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2年03期
3 叶兵;同种免疫后自身抗体的形成:输血是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的危险因素吗?[J];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2004年02期
4 Bitsch A.,Dressel A. ,Meier K. ,袁海峰;原发进展型多发性硬化症患者干扰素β-1b治疗的自身抗体合成[J];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神经病学分册);2005年06期
5 汪俊军;朱雁飞;强红娟;张春妮;;人血清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自身抗体的提取和初步鉴定[J];临床检验杂志;2006年01期
6 冶丽娜;蒋莹;;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血清自身抗体的检测及意义[J];北京医学;2013年03期
7 李琳芸;;抗细胞浆型自身抗体的临床意义初步探讨[J];检验医学;2013年02期
8 孙荣武,康熙雄,刘立,芦伟;健康老人自身抗体的研究分析[J];老年医学杂志;1981年01期
9 李柏岩;;自身抗体和β-肾上腺素受体[J];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1982年06期
10 朱英英;康桂玉;陈国任;孙素花;高慧;;自身抗体正常人群中459例抽样检查报告[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198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唐古生;吴豫;沈茜;;自身抗体的特点与临床应用趋势[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中青年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2 李永哲;;自身抗体临床应用进展[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08年
3 欧蒙;;自身抗体相关抗原改良技术[A];全国临床免疫检验研讨会暨第六届全国临床免疫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4 李新;;自身抗体的检测在肝功能异常患者中的探讨[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成立30周年庆典大会资料汇编[C];2009年
5 龙丽;贾汝琳;栗占国;赵智;;蛋白质芯片技术检测自身抗体在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分析[A];第十二届全国风湿病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6 韩蔚伟;卢静;王大兵;;健康老年人群血清自身抗体水平调查及评价[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08年
7 刘亚楠;李莉;;介导过敏反应的自身抗体在疾病中的临床意义[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中青年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8 董怡;;自身抗体在风湿病的50年和未来[A];中华医学会第11届全国内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9 刘玉峰;;天然抗角蛋白自身抗体:昨天、今天和明天[A];2002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10 毛雁飞;王芳;张国华;;冷型反应性自身抗体伴抗-C型配血困难1例[A];第十届全军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郭智;什么是自身抗体[N];农村医药报(汉);2008年
2 吴一福;天然抗角蛋白自身抗体研究进展[N];中国医药报;2003年
3 刘燕玲;识别隐匿性糖尿病LADA[N];健康报;2006年
4 胥金章 黄显斌;激素与免疫攻击[N];健康报;2003年
5 胥金章 黄显斌;激素治非典为啥有效[N];科技日报;2003年
6 胥金章、唐显斌;中国军队专家治疗非典研究获得突破[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年
7 本报记者 鲁海燕 通讯员 胥金章 黄显斌;专家解读激素治疗之谜[N];华夏时报;2003年
8 ;推进基础研究 强化薄弱环节[N];中国医药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任鹏飞;定量检测TAA自身抗体方法的建立及其在肝癌血清学诊断中的价值[D];郑州大学;2015年
2 徐爽;早期宫颈癌患者外周血中肿瘤相关抗原自身抗体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3 金永龙;宫颈癌和乳腺癌患者血浆中肿瘤相关抗原自身抗体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4 张聚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变异体基因的构建、表达及表达产物体内诱导自身抗体产生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2003年
5 虞伟;基于自身抗体谱检测型免疫芯片的制作研究与临床初步应用[D];东南大学;2003年
6 付刚;改善心力衰竭预后的相关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7 关松磊;肺癌和食管癌外周血免疫调节因子及肿瘤相关抗原的自身抗体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英;新型自身抗体SP1对原发性干燥综合征诊断的意义[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5年
2 祁松楠;阵列技术应用于非小细胞肺癌诊疗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3 董超;三种眼外肌自身抗体在甲状腺相关性眼病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意义[D];山西医科大学;2015年
4 彭玲;自身抗体谱检测数据挖掘与报告解读[D];四川医科大学;2015年
5 薛冰霜;自发酮症起病糖尿病患者临床特点的回顾性分析[D];南京大学;2013年
6 钱兴龙;MGMT自身抗体指导胶质母细胞瘤化疗的临床价值探讨[D];苏州大学;2015年
7 谷立通;外周血肿瘤相关抗原的自身抗体与肝细胞癌发生的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8 夏俊芬;肿瘤相关自身抗体联合检测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D];郑州大学;2016年
9 渠彦红;多种肿瘤相关抗原自身抗体对肺癌的诊断价值评价[D];郑州大学;2016年
10 曹佳;新发成年糖尿病患者胰岛自身抗体的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4477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nfm/14477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