唑来膦酸对女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及其对骨标志物的影响
本文选题:唑来膦酸 切入点:骨质疏松症 出处:《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7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目的探讨唑来膦酸注射液(密固达)对女性不同原因所致骨质疏松的临床疗效及其对骨代谢标志物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至2016年7月在长海医院风湿免疫科接受唑来膦酸治疗的119例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根据病情分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组和继发性骨质疏松组,其中原发性骨质疏松组66例,年龄52~87岁,平均69.8±9.6岁;继发性骨质疏松组53例,年龄51~82岁,平均66.1±8.4岁;原发性骨质疏松组患者发病年龄高于继发性骨质疏松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在陈旧性骨折史、血钙、血磷、BUN、Cr、骨代谢标志物、骨密度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均接受每年1次5mg唑来膦酸,联合骨化三醇0.25μg/日和600 mg碳酸钙D3片/日治疗1年。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年后腰椎和髋部骨密度及骨代谢相关指标,观察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和新发骨折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原发性骨质疏松组患者治疗1年后腰椎和髋部骨密度值均明显增加(P0.05或0.01);骨代谢标志物P1NP、β-CTX、N-MID水平均明显下降(P0.01),25羟基维生素D水平明显升高(P0.01)。继发性骨质疏松组患者治疗1年后腰椎(L_2、L_3、L_4、L_(1-4))、髋部大粗隆和髋部平均骨密度值均明显增加(P0.05或0.01),骨代谢标志物P1NP、β-CTX、N-MID水平均明显下降(P0.01)。治疗1年后,继发性骨质疏松组患者N-MID明显低于原发性骨质疏松组(P0.01),两组间腰椎、髋部骨密度值及骨代谢标志物P1NP、β-CTX、25羟基维生素D、PTH水平无明显差异。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钙、血磷、BUN、Cr水平均无明显变化。治疗期间两组均无新发骨折。原发性骨质疏松组患者出现2例发热,继发性骨质疏松组3例发热,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差异。结论唑来膦酸治疗不同原因导致的女性骨质疏松患者能够有效改善骨代谢标志物水平,降低骨吸收,显著提高腰椎、髋部的骨密度,降低骨折风险,不良反应少。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zoledronic acid injection (Mi Gu Da) on female osteoporosis caused by different causes and its effect on bone metabolic markers. Methods Rheumatism in Changhai Hospital from April 2012 to July 2016 was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119 female patients with osteoporosis treated with zoledronic acid,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primary osteoporosis group (n = 66) and secondary osteoporosis group (n = 66, mean 69.8 卤9.6 years), primary osteoporosis group (n = 66), secondary osteoporosis group (n = 53), mean age of 66.1 卤8.4 years (n = 53). The age of onset in primary osteoporosis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secondary osteoporosis group (P 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bone mineral density. All patients received 5 mg zoledronic acid once a year. The bone mineral density (BMD) and bone metabolism of lumbar vertebrae and hip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for 1 year, combined with 0.25 渭 g / d and 600mg calcium carbonate D3 tablet / day. Adverse drug reactions and new fractures were observed. The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before treatment. The bone mineral density of lumbar vertebrae and hip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fter one year of treatment in primary osteoporosis group, and the levels of bone metabolism markers P1NPand 尾 -CTXNMID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After 1 year of treatment, L2L + L3 + L4 + L4 + L4 + + + 1-4 + + + / L + + / L + + / L _ 2 / L _ 3 / L _ 2 / L _ 3 / L _ 2 / L _ 3 / L _ 3 / L _ 3 / L. N-MID in the secondary osteoporosis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primary osteoporosis group (P 0.01).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bone mineral density, bone metabolism marker P1NPand 尾 -CTX 25 hydroxyvitamin D and PTH level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No new fractures were found in both groups during the treatment. 2 cases of fever occurred in the primary osteoporosis group, 3 cases in the secondary osteoporosis group, and 3 cases in the secondary osteoporosis group, and 2 cases in the primary osteoporosis group, 3 cases in the secondary osteoporosis group, and 3 cases in the secondary osteoporosis group. Conclusion Zoledronic acid treatment for female osteoporosis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causes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bone metabolism markers, reduce bone resorption, significantly increase bone mineral density of lumbar vertebrae and hip. Reduction of fracture risk and less adverse reactions.
【作者单位】: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风湿免疫科;
【分类号】:R58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查小云;胡予;;骨质疏松相关信号通路研究进展[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4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孔瑞娜;高洁;张菊;吉连梅;徐美娟;徐霞;张兰玲;赵东宝;;唑来膦酸对女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及其对骨标志物的影响[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7年04期
2 招文华;沈耿杨;任辉;丘婷;张志达;唐晶晶;陈康;梁德;姚珍松;杨志东;江晓兵;;骨碎补活性单体成分调控骨质疏松症相关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7年01期
3 麻璨琛;徐胜前;;成纤维生长因子23在骨质疏松中的作用研究[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6年10期
4 王士冲;常青;郑帅;杨西雨;刘亚;钟卫权;;不同强度的运动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症的骨代谢机制的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6年03期
5 王想福;孙凤歧;叶丙霖;王兴盛;范有福;;破骨细胞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研究进展[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5年11期
6 刘俊华;杨茂伟;孟洪正;施鹏旭;易远历;刘霏;;褪黑素通过Nrf-2途径抑制高铁诱导成骨细胞的凋亡[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5年08期
7 韩万伟;唐翔;丁捷;刘连仲;叶春伶;王晓梅;闫建亮;;两种骨化三醇口服制剂干预30岁以上孕妇骨代谢效果比较[J];中国药业;2014年2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蒋晔,张晓青,徐智儒;唑来膦酸的合成[J];华西药学杂志;2005年01期
2 张青;赵蓓初;李建力;;唑来膦酸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6年07期
3 赵琪;;唑来膦酸治疗肺癌骨转移性疼痛效果分析[J];咸宁学院学报(医学版);2006年05期
4 崔巍;彭六保;;唑来膦酸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中南药学;2006年06期
5 王颖超;张洁霞;谭获;欧阳铭;;唑来膦酸治疗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的临床研究[J];现代医院;2007年03期
6 陈倩超;黄红兵;曾昭蕾;;不同厂家唑来膦酸制剂的含量考察[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08年11期
7 张福林;胡云峰;刘敏;;唑来膦酸治疗80例恶性肿瘤骨转移性疼痛[J];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9年01期
8 张娟;李青峰;龚先齐;;注射用唑来膦酸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性疼痛67例临床观察[J];现代肿瘤医学;2010年10期
9 李观荣;;唑来膦酸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性疼痛62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0年35期
10 马利平;张月芬;;唑来膦酸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骨痛的临床疗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0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费路华;聂小春;胡文倩;;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注射用唑来膦酸的含量[A];色谱分析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宋正波;张沂平;;唑来膦酸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患者生存影响的研究[A];中国肿瘤内科进展 中国肿瘤医师教育(2014)[C];2014年
3 李春海;;唑来膦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疗效及安全性评价[A];中华医学会第六次全国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学术会议暨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成立十周年论文汇编[C];2011年
4 黄海;;唑来膦酸对乳腺癌细胞小鼠移植瘤模型抑制效果观察[A];第二十九届航天医学年会暨第十二届航天护理年会论文汇编[C];2013年
5 赵钟文;郭燕芬;吴方真;吴宽裕;陈煜宇;朱敏;;唑来膦酸注射液(密固达)治疗继发性骨质疏松症致下肢静脉血栓形成1例[A];全国第十一届中西医结合风湿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6 庞雪;刘英;曹积弘;王莉;郭岩;王立恒;;唑来膦酸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一过性反应的观察与护理[A];第十九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2年
7 宗军;马永东;吴晓东;张涛;胡英江;何飞;;预防使用双氯芬酸钠降低应用唑来膦酸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不良反应的效果观察[A];中华医学会第五次中青年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8 孟艳华;陈悦;王航;梁星;孟波;郭大伟;腾吉利;臧程程;;载唑来膦酸可吸收胶原屏障膜的制备、表征及其对骨代谢细胞影响的评价[A];第六次全国口腔修复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9 潘晓洁;斯徐伟;;唑来膦酸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影响的研究进展[A];2013年浙江省医学会老年医学学术年会暨国家级继教项目老年人优化健康管理研讨班论文汇编[C];2013年
10 林建国;邱玲;程文;;系列~(99)Tc~m标记唑来膦酸衍生物生物学性质的比较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核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伦;我国唑来膦酸合成新工艺获进展[N];中国医药报;2007年
2 欣华;唑来膦酸:有望用于治疗早期RA[N];医药经济报;2006年
3 金景新 译;唑来膦酸在临床试验中显示有抗癌作用[N];中国医药报;2010年
4 刘敏邋译;唑来膦酸一年用一次即可防治骨质疏松[N];中国医药报;2008年
5 宋爽;唑来膦酸治肺癌骨痛[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7年
6 张慧;唑来膦酸平抑高钙血症[N];中国医药报;2004年
7 王丹;美国FDA扩大唑来膦酸适应症[N];医药经济报;2008年
8 王宙;唑来膦酸能降低乳腺癌复发率[N];中国医药报;2008年
9 阿胜 编译;降钙降过了头?[N];医药经济报;2004年
10 陆志城;2001年批准上市的新分子实体药物[N];医药经济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崔敏;唑来膦酸对骨质疏松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及其意义[D];山东大学;2017年
2 高翔;唑来膦酸抑制结直肠癌细胞增殖的分子机制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3 陈连宏;唑来膦酸对肺腺癌A549细胞的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3年
4 陆舜;宿主微环境在肺癌骨转移中的作用及唑来膦酸干预作用的动物实验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8年
5 杨博;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作为唑来膦酸缓释载体的研究[D];武汉大学;2015年
6 李超;唑来膦酸对腰椎术后患者骨代谢及骨融合的影响[D];复旦大学;2012年
7 吴亮;唑来膦酸抵制血管内膜增生的实验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8 马宇光;唑来膦酸治疗乳腺癌的新机制: BK_(Ca)通道的调控作用[D];第四军医大学;2012年
9 彭晨;局部注射唑来膦酸及同种异体成骨细胞移植修复股骨头坏死的实验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郝旭光;唑来膦酸联合rhBMP-2局部注射对兔骨质疏松模型髋部骨强度的作用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5年
2 林珏杉;唑来膦酸对破骨细胞分化中钙调蛋白、钙调磷酸酶表达的影响[D];华北理工大学;2015年
3 贾晓青;唑来膦酸在缺氧诱导因子-1α介导的乳腺癌内分泌耐药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4 时红萍;唑来膦酸联合放疗治疗肿瘤骨转移的Meta分析[D];兰州大学;2015年
5 李祖涛;唑来膦酸在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患者全髋置换术后的应用[D];新疆医科大学;2015年
6 徐阔;金天格胶囊联合唑来膦酸治疗新疆维吾尔族骨质疏松患者的疗效[D];新疆医科大学;2015年
7 文静;唑来膦酸对骨质疏松患者骨形态发生蛋白-9和胰岛β细胞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6年
8 杨晶;唑来膦酸对骨质疏松患者血清chemerin和脂代谢影响的临床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6年
9 王东洲;唑来膦酸急性期不良反应在保守与手术治疗骨质疏松骨折的对比分析[D];吉林大学;2016年
10 林琪佶;唑来膦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疗效分析[D];浙江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5863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nfm/15863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