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40岁以上成人代谢综合征及体质指数和肾功能下降风险的队列研究
本文关键词:中国农村40岁以上成人代谢综合征及体质指数和肾功能下降风险的队列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南方医科大学》 2014年
中国农村40岁以上成人代谢综合征及体质指数和肾功能下降风险的队列研究
李幼宝
【摘要】:研究背景:慢性肾脏病是一组由高血压、糖尿病、和各种炎症或代谢性病变所致的,以慢性进展性肾功能丧失为特征的疾病群,其极大地增加了发生心血管疾病、终末期肾脏病和其他并发症的风险而被认为是一种全球公共卫生问题。更好地了解健康人群肾功能下降的可控危险因素,早期发现和预防,有助于进一步减轻慢性肾脏病及其并发症带来的负担。 代谢综合征,是一种以腹型肥胖、高血压、高甘油三酯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和血糖异常为特征的症状群,和发生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还有心血管死亡和全因死亡风险增加有关。尽管代谢综合征的病理机制仍不清楚,但其一个中心机制是胰岛素抵抗。由于经济发展和其带来的生活方式和饮食的改变,肥胖和代谢综合征在中国也越来越常见。 然而,目前为止,在中国人群尤其是在健康人群进行的代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肥胖和肾功能下降关联性的前瞻性研究很少,而且结论并不完全一致。所以,本课题旨在一个中国农村肾功能正常(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GFR≥60mL/min/1.73m2)的成人队列中探索代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体质指数和肾功能下降的关联性,并探索可能存在的修饰因子。 研究目的:本课题通过第一章、在中国农村40岁以上肾功能正常人群中探讨代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和肾功能下降的关联性;通过第二章、在中国农村40岁以上肾功能正常人群中探讨体质指数和肾小球滤过率年下降速率的关联性。 研究方法:研究人群来自在中国安徽安庆农村社区进行的代谢综合征研究项目,基线检查于2003-2005年完成。2011年,6,301名基线年龄≥40岁的研究对象受邀参加我们的随访研究,应答者有2,901名(46%)。应答者和非应答者的基线特征没有显著差异。本研究实施之前通过南方医院伦理委员会和安徽医科大学生物医药伦理委员会的同意。参加试验的每位受试者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从2003-2005年已完成的流行病健康状况调查问卷中获取以下信息:1)年龄和性别等人口学资料;2)是否患慢性肾脏病、高血压、糖尿病、慢性呼吸道感染等既往病史;3)是否服用降压药、降糖药、降脂药等用药史;4)吸烟、饮酒、运动情况等生活习惯;5)受教育程度;6)家庭经济状况。从数据库中获取以下体格检查结果:1)身高、体重、腰围、臀围;2)测量坐位(静坐15分钟以后)收缩压、舒张压。从数据库中获取血清肌酐、甘油三酯、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胰岛素等血生化指标。详细的试验方法已发表。 2011年随访进行流行病学健康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同基线。同时留取研究对象空腹血样(空腹时间12小时)进行血常规和血生化检测。体检当日收集研究对象空腹静脉血10ml分置到含有K3EDTA的抗凝管中(制备血浆)和非抗凝管中(获取血清),静置30分钟内离心(3000转/分钟),并冻存在-20℃冰箱。血清肌酐浓度的测定采用碱性磷酸酶法。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等使用日立70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配套试剂测定。 肾小球滤过率根据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协作组公布的公式进行估算,即肾小球滤过率=141×min(Scr/k,1)α×max(Scr/k,1)-1.209×0.993Age×1.018[if female]。其中,Scr为血清肌酐[mg/dL],κ男性为0.9,女性为0.7,α男性为-0.411,女性为-0.329,min代表Scr/k和1中的最小值,max代表Scr/k和1中的最大值。 第一章:根据2009年美国国立心肺血液研究所、美国心脏协会和国际糖尿病联盟联合修订的定义,存在以下5条中的3条或以上则定义为代谢综合征:(1)腹型肥胖,男性腰围90cm或以上,女性腰围80cm或以上;(2)高甘油三酯血症,血清甘油三酯1.7mmol/L或以上;(3)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男性血清高密度脂蛋白小于1.Ommol/L,女性血清高密度脂蛋白小于1.3mmol/L;(4)血压升高,收缩压130mmHg或以上,或舒张压85mmHg或以上,或自述曾被诊断为高血压患者;(5)空腹血浆葡萄糖升高,空腹血浆葡萄糖5.6mmol/L或以上,或自述曾被诊断为糖尿病患者。 胰岛素抵抗指数采用空腹血清胰岛素和空腹血浆葡萄糖稳态模式评估法的计算方法,即空腹血清胰岛素(uU/mL)×空腹血浆葡萄糖(mmol/L)/22.5.在我们队列中,我们计算了2,359名非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用于结果分析。 本研究的主要终点为肾功能快速进展。根据2012年肾脏疾病:改善全球预后指南,肾功能快速进展的定义如下:肾小球滤过率分级下降同时伴随肾小球滤过率下降25%或以上,或肾小球滤过率每年持续下降超过5mL/min/1.73m2.肾小球滤过率分级为:1级,GFR≥90mL/min/1.73m2;2级,GFR60-89mL/min/1.73m2;3a级,GFR45-59mL/min/1.73m2;3b级,GFR30-44mL/min/1.73m2;4级,15-29mL/min/1.73m2;和5级,GFR15mL/min/1.73m2。肾小球滤过率年下降为(基线肾小球滤过率-随访肾小球滤过率)/随访年。次要终点包括肾小球滤过率快速下降,定义为肾小球滤过率每年持续下降超过3mL/min/1.73m2,和新发慢性肾脏病,定义为随访肾小球滤过率60mL/min/1.73m2。 采用多变量校正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代谢综合征、各个代谢综合征成分以及代谢综合征成分的数量对肾功能快速进展、肾小球滤过率快速下降和新发慢性肾脏病的作用。校正的基线变量包括年龄、性别、肾小球滤过率、吸烟状态、饮酒状态、总胆固醇水平和体力活动水平。 第二章:根据香港的一项研究将体质指数分为低重(19kg/m2)、正常体重(≥19且23kg/m2)、超重(≥23且27kg/m2)和肥胖(≥27kg/m2)。主要终点为肾小球滤过率年下降速率,即(基线肾小球滤过率-随访肾小球滤过率)/随访年。次要终点为肾功能快速进展和肾小球滤过率快速下降。 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或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体质指数作为连续性变量或分类变量和肾小球滤过率年下降速率、肾小球滤过率快速下降或肾功能快速进展的关联性。多元回归模型校正包括年龄、性别、基线估计肾小球滤过率、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吸烟状态、饮酒状态和体力活动水平等基线变量。另外,我们还采用广义相加模型探索体质指数和肾小球滤过率年下降速率、肾小球滤过率快速下降或肾功能快速进展的非线性关联。 本文采用两侧P值0.05为统计学显著。本文所有分析采用R统计软件()。 研究结果:2,901名应答者中,66名在关键变量年龄或吸烟状态、饮酒状态、体力活动水平、血浆空腹血糖等协变量缺失,139名受试者基线估计肾小球滤过率60mL/min/1.73m2.在分析中我们去除掉以上受试者,最后纳入分析的受试者有2,696名,其中男性1,423名,女性1,273名。2,696名受试者中,中位7.1年随访期间,估计肾小球滤过率的平均年下降速率为1.7±1.9mL/min/1.73m2/年,中位数为1.8mL/min/1.73m2/年;19.8%受试者发生肾小球滤过率快速下降,9.0%受试者发生肾功能快速进展和1.7%受试者发生慢性肾脏病。 第一章:伴代谢综合征能增加发生肾功能快速进展、肾小球滤过率快速下降和慢性肾脏病的风险,优势比(95%可信区间)分别为1.77(1.25-2.52),1.54(1.17-2.04)和1.59(0.75-3.35)。随着代谢综合征成分数量的逐步增加,发生肾功能下降和肾小球滤过率快速下降的风险也逐级升高。从2个代谢综合征成分到3个成分,发生肾功能下降和肾小球滤过率快速下降的优势比呈明显跳跃性增加;和只伴≤1个代谢综合征成分的患者相比,伴≥4个代谢综合征成分的患者发生肾功能快速进展和肾小球滤过率快速下降的多变量校正优势比分别为1.91(1.05-3.46)和1.90(1.18-3.05)。并且,年龄和血清胆固醇水平可以修饰代谢综合征对肾功能快速进展和肾小球滤过率快速下降的作用。伴代谢综合征的较年老者(≥155岁)发生肾功能快速进展和肾小球滤过率快速下降的优势比分别为较年轻者(55岁)的2.14(1.06-4.33)倍和1.95(1.06-3.57)倍。类似地,伴代谢综合征的高胆固醇血症患者(≥5.2mmol/L)发生肾功能快速进展和肾小球滤过率快速下降的优势比分别是正常胆固醇血症患者(5.2mmmmo1/L)的2.26(1.07-4.78)倍和2.04(1.11-3.77)倍。在多变量校正模型中,代谢综合征的各个成分中血压升高和腹型肥胖是肾功能快速进展和肾小球滤过率快速下降的主要影响因素,优势比范围为1.26(0.96-1.67)到1.51(1.02-2.24)。去除基线高血压患者并没有显著改变代谢综合征和肾功能快速进展的关联性(n=1,987;OR=1.65;95%可信区间=0.99-2.75);然而,代谢综合征和肾小球滤过率快速下降的关联性变弱且不显著,优势比为1.38(0.91-2.10)。而去除基线糖尿病患者没有显著改变代谢综合征和肾功能快速进展(n=2,605;OR=1.86;95%可信区间=1.30-2.67)或肾小球滤过率快速下降(1.57;1.17-2.09)的关联性。经过对数转换的胰岛素抵抗指数本身和发生肾功能快速进展的风险没有关联;而校正完代谢综合征后,本来和发生肾小球滤过率快速下降风险的显著相关性也不复存在。然而,进一步校正胰岛素抵抗指数,代谢综合征和发生肾功能快速进展或肾小球滤过率快速下降的风险仍然显著相关。 第二章:体质指数每升高1kg/m2,估计肾小球滤过率年下降速率增加0.05(95%可信区间:0.03-0.08)mL/min/1.73m2/年;而发生肾小球滤过率快速下降和肾功能快速进展的优势比分别为1.05(1.01-1.09)和1.05(0.99-1.09)。和正常体重者相比,超重者估计肾小球滤过率年下降速率增加0.33(95%可信区间:0.18-0.47)mL/min/1.73m2/年;而发生肾小球滤过率快速下降和肾功能快速进展的风险显著增加,优势比分别为1.52(1.20-1.93)和1.39(1.01-1.91)。而低体重者或肥胖者和正常体重者相比肾小球滤过率年下降速率没有显著差异,发生肾小球滤过率快速下降和肾功能快速进展的风险均没有显著差异。采用广义相加模型回归分析方法,我们观察到体质指数和肾小球滤过率年下降速率、肾小球滤过率快速下降和肾功能快速进展呈“S”型关系。当体质指数在19-27kg/m2范围时,体质指数和肾小球滤过率年下降速率呈正相关关系(β2为0.09;95%可信区间为0.05到0.12),而当体质指数在19(β1为-0.21;95%可信区间为-0.45到0.02;β2vs β1:P0.01)或27kg/m2(β3为-0.24;95%可信区间为-0.48到0.00;β2vs β1:P0.01)范围时,体质指数和肾小球滤过率年下降速率呈负相关趋势,然而这种趋势未能达到统计学显著。 结论: 1)中国农村正常肾功能成人,代谢综合征,而不是胰岛素抵抗和发生肾功能下降风险存在关联性;较年老和高胆固醇血症对代谢综合征和肾功能下降的关联性有不利的修饰效应。 2)中国农村正常肾功能成人体质指数和肾小球滤过率年下降速率呈“S”型关系。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南方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589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Cardiovascular risk in Chinese patients with chronic kidney diseases: where do we stand?[J];Chinese Medical Journal;2005年1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丽萍;戴龙华;钟久鸫;;赣州市城区居民体质指数与代谢综合征发病的相关性分析[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3年04期
2 张梅珍;罗义;吴岸晶;;老年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J];广东医学;2013年24期
3 裴正学;陈光艳;;谈谈代谢综合征[J];甘肃医药;2014年01期
4 高洁;王旭;;从痰瘀论治代谢综合征[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年12期
5 王润娟;卓强;;成都部分高校教职工代谢综合征患病调查[J];成都医学院学报;2014年01期
6 杨艳霞;张翼翔;阴海静;杨宁;;稀土氟化钕微粒致大鼠肺损伤的实验研究[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4年01期
7 郭爱珍;岑俊;魏莉莉;顾谊铮;常文军;;上海市外来青壮年建筑工人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与高血压前期的关系[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4年03期
8 汪笛;王春林;;杭州市萧山区儿童青少年代谢综合征组分的正交因子分析[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4年06期
9 林巧;李红;张巧;彭年春;胡颖;时立新;;贵阳市社区居民高尿酸血症与代谢综合征患病率调查[J];贵州医药;2014年10期
10 孙燕;刘红巾;张龙芳;李利;徐先荣;;飞行人员代谢综合征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研究[J];解放军医学院学报;2013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范建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2010年1月修订)[A];第二届广东省脂肪肝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2 Zhi-Hao Wang;Hui-Ping Gong;Yuan-Yuan Shang;Meng-Xiong Tang;Ning-Ning Fang;Gui-Hua Jiang;Yun Zhang;Ming Zhong;Wei Zhang;;An integrative view on the carotid artery alterations in metabolic syndrome[A];山东省医学会第十一次老年医学分会学术会论文汇编[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燕;维持血液透析患者血小板凝血酶受体的临床研究及中西医结合治疗[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2 罗晓捷;青少年肥胖中枢机制及针灸治疗的神经影像学及动物模型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3 崔英华;心肌梗死患者SIRT1基因启动子基因分析及功能测定[D];天津医科大学;2013年
4 马涵;老年人群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病特点及危险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5 唐雯;寻常型银屑病角质形成细胞及HaCaT细胞株糖酵解的初步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6 祝莹;苦瓜冻干超微粉对代谢综合征的干预作用研究[D];江苏大学;2013年
7 彭强;不同反式脂肪酸异构体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PRMT/ADMA/DDAH及NOS/NO的影响[D];南昌大学医学院;2012年
8 田亮;Mark4对高脂诱导肥胖和胰岛素抵抗发生的调控及机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年
9 扈晓杰;岩藻黄素和豆渣膳食纤维对肥胖的预防作用及其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10 许娜;基于炎性疾病组织重建的食品营养学与疾病病理学机制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丰萍;代谢综合征对腹膜透析患者生存质量及预后的影响[D];苏州大学;2013年
2 王志宽;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代谢综合征各组分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相关性研究[D];郑州大学;2013年
3 孙雪平;代谢综合征中医证型及早期肾损害危险因素的相关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3年
4 翟奕;体检人群LMNA 1908C/T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D];大连医科大学;2012年
5 田雨;代谢综合征与心血管病关系的前瞻性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6 周蕾;代谢综合征与脑梗死rt-PA静脉溶栓疗效关系的临床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7 夏同佳;不同干预方案对高脂饮食诱导肥胖大鼠骨骼肌脂肪异位沉积以及FAT/CD36表达的影响[D];安徽医科大学;2013年
8 陈元;高血压病伴肥胖患者醛固酮合成酶基因-344C/T多态性与血浆ET-1/NO浓度的相关性[D];南华大学;2013年
9 张雅静;生物反馈技术治疗警察代谢综合征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3年
10 张晶;不同糖代谢状态的肝脂含量水平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D];天津医科大学;201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政南,宋光华;中国人肥胖和代谢综合征[J];辽宁医学杂志;2000年06期
2 吴元民,贾伟平,项坤三,邵宝蓉,顾惠琳,陈蕾,袁杏生,陆俊茜,刘绍芳;老年人代谢综合征及其不同组合成份的特征分析[J];老年医学与保健;2000年04期
3 向红丁;肥胖与代谢综合征─中国之现状[J];现代康复;2001年13期
4 孙东升;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与代谢综合征[J];心血管病学进展;2001年05期
5 杨文英,邢小燕;肥胖和代谢综合征[J];新医学;2002年04期
6 项坤三;代谢综合征的流行病学和病因学[J];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2002年05期
7 刘超 ,周红文;瘦素与代谢综合征[J];辽宁实用糖尿病杂志;2002年04期
8 王英,时念民,赵玉容,赵丹丽;知识分子代谢综合征患病状况研究[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2年04期
9 林志昭,周望梅;代谢综合征的研究进展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3年02期
10 胡晓抒,郭志荣;多代谢异常和代谢综合征[J];中国公共卫生;2003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巍;张风珍;;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代谢综合征[A];第二十五届航天医学年会暨第八届航天护理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李增英;;代谢综合征的中西医治疗[A];广东省第五届中医、中西医结合防治糖尿病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5年
3 塔其一;王丽新;刘波;沈丽丽;;饮食平衡防患代谢综合征[A];2007全国中医药科普高层论坛文集[C];2007年
4 孙唯佳;陈敏;陈艳秋;唐倩如;陈爱芳;孙玮;林轶凡;姜菁静;徐丹凤;谢华;孙建琴;;身体活动谱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研究[A];膳食变迁对民众健康的影响:挑战与应对——第二届两岸四地营养改善学术会议学术报告及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5 刘剑南;陆甘;沈久成;陈丽萍;刘俊衡;梅永才;傅坤发;张希龙;;机关打鼾人群代谢综合征的状况分析[A];中国睡眠研究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6 王志蕴;张梅;张运;申洪明;戴晓华;杨睿;陈良;;初步探讨轴向运动指标评价代谢综合征患者左心功能的研究[A];第十届全国超声心动图学术会议论文[C];2010年
7 展英华;张梅;张运;;实时三维超声技术评价代谢综合征患者心功能改变与脂联素的关系[A];第十届全国超声心动图学术会议论文[C];2010年
8 展英华;张梅;;代谢综合征患者心肌局部功能和同步性变化[A];第十届全国超声心动图学术会议论文[C];2010年
9 朱章志;裴倩;;从圆运动升降紊乱角度谈代谢综合征的病机[A];内分泌代谢病中西医结合研究——临床与基础[C];2010年
10 王学美;;代谢综合征的中西医结合干预治疗[A];内分泌代谢病中西医结合研究——临床与基础[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中杰;[N];健康报;2004年
2 王苏平;[N];健康报;2004年
3 夏洪平 张步升 张楠 提供;[N];健康报;2005年
4 王会玲医学博士 副主任医师;[N];上海中医药报;2004年
5 记者 任勇 实习生 庄洁;[N];天津日报;2005年
6 祝家彬 一佳;[N];浙江日报;2004年
7 北京主任医师 王润华;[N];大众卫生报;2006年
8 邹争春;[N];健康报;2006年
9 罗刚 卢晓娣;[N];健康报;2006年
10 王雪飞;[N];健康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车志宏;代谢综合征相关新因子的探讨[D];中南大学;2008年
2 曹剑;性激素、雄激素受体水平与老年男性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7年
3 伍佩英;β-葡聚糖对实验性代谢综合征改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7年
4 王宝;老年代谢综合征中医证候特征及中药干预疗效评价的初步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4年
5 夏明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代谢综合征的定量诊断和血清学相关指标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6 阎彩凤;白细胞介素-6受体基因多态性与代谢综合征及其相关组分的关联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7年
7 冯胜强;北京地区社区人群代谢综合征与非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关系的横断面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2年
8 王淳秀;四川省凉山彝族和汉族人群代谢综合征患病水平及危险因素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10年
9 张利莉;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伴代谢综合征的危险因素探讨及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10 郭小闪;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在代谢综合征及评价室壁运动的临床应用[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泊;北京和南京城乡代谢综合征流行情况[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2 耿敖;血浆尾加素Ⅱ水平与代谢综合征血管内皮功能关系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9年
3 刘英杰;代谢综合征与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相关性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4 刘道燕;代谢综合征危险因素特征及干预策略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4年
5 钱毅;代谢综合征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06年
6 段风梅;低脂高碳水化合物膳食与代谢综合征关系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06年
7 黄明爱;延边地区朝鲜族与汉族居民代谢综合征及其相关因素的比较研究[D];延边大学;2005年
8 张祎;代谢综合征患者易发冠心病的初步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6年
9 高月琴;西山煤矿职工代谢综合征的流行病学调查[D];山西医科大学;2006年
10 徐旭军;代谢综合征患者春节前后血清磷脂脂肪酸谱比较初探[D];浙江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中国农村40岁以上成人代谢综合征及体质指数和肾功能下降风险的队列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838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nfm/1838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