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内分泌论文 >

超重对中老年人群步态特征和平衡功能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8-05-18 12:00

  本文选题:步态特征 + 平衡功能 ; 参考:《首都体育学院》2015年硕士论文


【摘要】:研究目的: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经济水平的持续增长使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有着不断的提高。而随着物质水平的不断提高,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都发生着迅速的改变。以前的人们总是多食单一品种的蔬菜,导致的结果是人们总是担心家里人吃不饱,吃不好从而导致营养不良,而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能力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改善了饮食条件,提高了饮食能力,在每一餐中各种肉食、海鲜尽显其中,随着经济能力的发展,人们不光对饮食品种有所要求,对饮食方式及口味有了更高的标准。而随着科学技术水平和经济水平的提高导致的结果反而是营养过剩,每天有大量的油、糖的摄入,而由于工作及社会的压力,人们的运动水平在逐渐下降,从而直接导致着肥胖群体的数量逐年递增。肥胖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行动能力变迟缓、反应能力下降、以及由于肥胖而导致了多种疾病的发生率等等。肥胖会是很多疾病的诱因,有的甚至是直接因素,国内外学者越来越多的加入到关注肥胖对人体的危害的研究中,但是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有关肥胖相关的研究大多是有关于医学领域或者运动生理学领域等等,而目前国内外的研究者很少通过运动生物力学的角度对肥胖人群的步态特征、步态习惯进行研究。步态对人体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正常步态具有稳定性、周期性、节律性、方向性以及个体差异性,然而,当人们存在疾病时,以上步态特征将发生明显的改变。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自然行走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从婴儿时期起就把学会行走作为一个重要的时间点。然而随着脂肪在体内过多的堆积,是否会引起对步态的改变呢?而在查阅国内外诸多的文献著作中,对不同肥胖程度、不同年龄段人群的步态及平衡能力的研究提及甚少,因此把这三方面的问题整合在一起加以研究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体重过大的人群与正常人群行走中的相关参数进行测量,并对其自然行走的过程进行分析与相关性研究,探究体质量增加是否会引起这些参数的改变,进而引起异常步态。既而为将来在临床医学与医疗康复等方面的研究提供实践依据和数扼参考,为矫形处方、体育锻炼等方面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基础,加强对临床医学和医疗康复等方面的研究。研究方法:在社会上征集年龄在55周岁以上的中老年女性,对每一位研究对象依次进行身体成分测试,测量身高体重及BMI指标;平衡测试,分别进行睁眼双足支撑、闭眼双足支撑、睁眼右足单独支撑、睁眼左足单独支撑四种状态下,测量中心压力的移动面积、中心压力的位移距离、中心压力位移的平均速度;步行姿态的摄像,并在拍摄的同时在场地中间放置足底压力测试板进行数据的采集,并记录相关数据。据实验数据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体重正常组(对照组)与超重组,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对比总结出结果。研究结果:1.在行走过程中超重组的单支撑时间和双支撑时间的变化最为明显,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其次是步长与步宽。2.自然行走中超重组与对照组的右侧关节位移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右肩左右位移幅度,右髋左右位移幅度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超重组与对照组左侧关节的位移也有显著性差异,左肩左右位移幅度,左髋左右位移幅度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左右两足间的足间距也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3.超重组与对照组在睁眼双足支撑、闭眼双足支撑以及左右足单支撑时中心移动的面积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其次是中心位移长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4.超重组与对照组的最大足底压力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5.超重组与对照组足内翻比例和扁平足比例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结论:1.在自然行进中,超重人群单足支撑的时间比体重正常的人群单足支撑时间短。2.在自然行进的过程中,肥胖人群双足支撑的时间比体重正常的人群双足支撑的时间长。3.肥胖的人群在自然行进过程中,左右摆幅会明显大于体重正常的人群。4.肥胖程度越大足间距越大。5.在双足支撑站立时,肥胖程度越大重心移动的面积也越大。6.闭眼双足支撑站立时,重心移动的面积远大于睁眼双足支撑时重心移动的面积。7.在单脚支撑时,肥胖程度越大,重心移动的面积也越大。8.单脚支撑时,右脚支撑时重心移动的面积大于左脚支撑时重心移动的面积。9.肥胖程度越大,产生足内翻的机率越大。
[Abstract]:Research purposes :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the sustained growth of people ' s economic level , people ' s living style and diet structure have changed rapidly . To strengthen the research on clinical medicine and medical rehabilitation .
balancing the test , respectively performing open - eye double - foot support , closed - eye double - foot support , open - eye right foot stand - alone support and open - eye left - foot sole support , wherein the moving area of the center pressure , the displacement distance of the center pressure and the average speed of the center pressure displacement are measured ;
The results were as follows : 1 .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 P 0.01 ) between overweigh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
【学位授予单位】:首都体育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58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季林红,朱庆峰,武明,王人成,金德闻;人体起步过程的实验研究——平地行走的起步步态特征[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1年03期

2 孙泊;危小焰;;模拟上肢截肢者走跑步态特征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7年05期

3 闫松华;刘志成;;青年女性穿不同高跟鞋自然行走的步态研究[J];医用生物力学;2008年05期

4 武明,季林红,金德闻,朱庆峰,王人成;人体背部负重对于步态特征的影响及相应补偿策略的实验研究[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03年04期

5 薛召军;万柏坤;刘晓辉;明东;靳世久;;基于多参数模型结合的步态特征提取新方法[J];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2009年01期

6 张瑞红,金德闻,张济川,王人成,马琳;不同路况下正常步态特征研究[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8期

7 王沛存;王俊;;基于詹森香农差异的步态信号复杂度分析[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14年03期

8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武明;季林红;金德闻;朱庆峰;王人成;张济川;;人体背部负重量大小对于步态特征的影响及相应的补偿策略[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三届中国康复医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1年

2 马加彬;李建设;顾耀东;;农村老年妇女步态特征的运动学分析[A];第十五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CABS2012)论文摘要汇编[C];2012年

3 李媛;李建设;;高跟鞋-步态-损伤之生物力学研究[A];第12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C];2008年

4 朱晓兰;赵芳;;老年人步态特征的分析及其评价系统的初步建立[A];第十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C];2002年

5 王乃军;李树屏;;健康中年人不同速度长程行走时步态及生理功能特征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10年

6 杨帆;张欣;刘学贞;;孕妇步态特征的生物力学追踪分析报告[A];第十三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7 陈严;郝卫亚;胡水清;;儿童正、倒走步态特征差异研究[A];2007广东省体育科学研究论文选[C];2007年

8 宋航;孟昭莉;;正常青年人行走启动步态特征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9 王新;安丰洋;;1到5岁健康幼儿行走步态特征分析[A];第3届中国体育博士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10 陈金灵;顾冬云;吴昱;胡飞;;下肢残障者步态与平衡功能研究[A];第十届全国生物力学学术会议暨第十二届全国生物流变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韦素媛;实用步态数据库的建立和步态特征提取与表征方法[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2 韩鸿哲;基于计算机视觉的步态特征提取与身份识别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03年

3 柳宁;双足被动行走器动力学仿真与实验研究[D];清华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曾杰;帕金森病步态和认知功能的临床特点及相关性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5年

2 李圆;超重对中老年人群步态特征和平衡功能的影响[D];首都体育学院;2015年

3 母洪波;几种步态特征表示方法的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4 朱晓兰;老年人步态特征的分析及其评价系统的初步建立[D];北京体育大学;2002年

5 鲁继文;基于人体步态特征的身份识别系统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6年

6 阳琴;基于小腿和脚的步态特征提取和识别[D];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7 王欣;曲径康复训练中的多步态特征分析与重心倾角预测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8 员三妮;基于机器视觉的步态特征提取与识别[D];西北大学;2012年

9 刘洋;主动式踝关节假肢运动实现与步态信息获取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10 朱京红;基于步态特征的身份识别算法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9057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nfm/19057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17c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