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内分泌论文 >

血清维生素D水平及添加治疗对多发性硬化患者预后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8-05-26 19:08

  本文选题:血清维生素D水平 + -羟维生素D_ ; 参考:《实用医学杂志》2017年05期


【摘要】:目的:评估多发性硬化(MS)患者与正常健康人群体内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_3]水平,以及添加1,25-羟维生素D3[1,25-(OH)2D_3,骨化三醇]口服对于MS预防复发和疾病进展的关系。方法:缓解复发型多发性硬化(RRMS)患者组60例和健康组68例,评估统计两组性别、年龄、25-(OH)D_3水平的差异。同时将60例MS患者随机分成激素治疗组和添加治疗组,每组30例,添加治疗组在激素治疗组的基础上添加骨化三醇胶丸口服,在治疗6、12、24个月后对两组进行EDSS分值评估,在24个月后统计复发次数以及复发时间间隔。结果:患者组与健康组血清25-(OH)D_3水平分别为(18.75±8.35)nmol/L和(23.28±9.31)nmol/L,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激素治疗组与添加治疗组在复发次数(P0.01)、复发时间间隔(P0.05)、EDSS分值(24月后)(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而EDSS分值(6个月后)(P=0.457)、EDSS分值(12个月后)(P=0.118)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S患者血清25-(OH)D_3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健康人群。添加骨化三醇有助于防治MS复发,延长复发时间间隔,维持较长时间口服有助于延缓疾病残疾进展。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serum levels of 25-hydroxyvitamin D _ 3 [25-(OH)D_3] in patients with multiple sclerosis (MS) and healthy control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ral administration of 1-O25-hydroxyvitamin D3 (OH2D3) and oral administration of ossifying triol (OH2D3) in the prevention of relapse and progression of disease in patients with multiple sclerosis (MS). Methods: 60 patients with relapsed multiple sclerosis (RRMS) and 68 healthy controls were enrolled in this study. At the same time, 60 patients with M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hormone treatment group (n = 30) and adjunctive treatment group (n = 30). In addition to hormone treatment group (n = 30), the treatment group received oral administration of oscitic triol gel pill, and the EDSS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evaluated after treatment for 612,24 months. The number of recurrence and the interval of recurrence were calculated after 24 months. Results: the serum 25-(OH)D_3 levels in patients and healthy subjects were 18.75 卤8.35)nmol/L and 23.28 卤9.31 nmol / L, respectively. After treatment, there wa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between the hormone treatment group and the admixture treatment group in the number of relapse (P 0.01), the interval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0.05%) (24 months later), but the EDSS score (6 months later) was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0.118 after 12 months), and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the frequency of recurrence (P 0.01) and the interval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0. 05%, P 0. 05) after 24 months (P 0. 05%, P 0. 05%), 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Conclusion the serum 25-(OH)D_3 level in patients with MS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normal controls. The addition of ossifying triol can help to prevent the recurrence of MS, prolong the interval of relapse, and maintain a long oral period to delay the progression of the disease.
【作者单位】: 广州总医院脑病医疗中心;广州总医院干部病房;杭州疗养院神经科;
【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编号:A2014487)
【分类号】:R744.5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薇薇,吴逊;多发性硬化合并癫痫发作[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0年06期

2 杨全玉,崔亚平,张晓曼;以头痛头晕为主要表现的多发性硬化10例报告[J];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0年04期

3 金友雨,金石;多发性硬化与误诊[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年12期

4 马建军,孙翠萍,徐军,冯周琴;多发性硬化患者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研究[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1年03期

5 曾可斌;多发性硬化治疗进展[J];重庆医学;2001年06期

6 曾可斌;多发性硬化的治疗[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2001年11期

7 韦柠琳;多发性硬化误诊17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1年09期

8 袁魁珍,邹琼,李汉玲;多发性硬化伴发作性瘙痒1例报告[J];卒中与神经疾病;2001年03期

9 崔元孝,袁倩,苏维展;多发性硬化的治疗[J];山东医药;2002年14期

10 郭淮莲,吴晓艳,刘晖,李宁;貌似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多发性硬化一例[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郑建玲;周列民;;多发性硬化伴发癫痫发作[A];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2 赖燕蔚;王建雄;;不同年龄段的老年人多发性硬化的临床特点[A];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二次神经科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5年

3 杜鹃;付宏泰;;多发性硬化的免疫学发病机制[A];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4 尚晓玲;周莉;高颖;;关于多发性硬化病因探讨[A];2005全国中医脑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5年

5 吴逢波;徐萍蓉;贾苹;李健;唐尧;;不同剂量免疫球蛋白治疗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的疗效与安全性评价[A];2008年成渝药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陆正齐;朱灿胜;郑雪平;胡学强;;不同抗原和不同动物的多发性硬化模型比较[A];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7 漆伟男;刘芳;;以顽固性呃逆、呕吐为首发症状的多发性硬化1例报告[A];贵州省医学会第八届神经病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王玲玲;;视觉诱发电位对多发性硬化的诊断价值[A];2006年浙江省神经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9 高波廷;胡晓晴;孙昌兰;唐荣华;王伟;;损害大脑灰质的多发性硬化13例报告[A];第九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10 徐娟;冀冰心;苏力;董会卿;刘聪艳;孙雪静;;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进展型多发性硬化的可行性[A];全国自身免疫性疾病专题研讨会暨第十一次全国风湿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记者 王雪飞;我国将建8个多发性硬化诊疗培训基地[N];健康报;2010年

2 胡德良;多发性硬化将有新疗法[N];健康报;2007年

3 靖九江;卫生部医政司与默克雪兰诺合作开展“中国多发性硬化诊疗培训项目”[N];中国医药报;2010年

4 实习生 王乐 记者 王春;我科学家探明多发性硬化免疫治疗机理[N];科技日报;2005年

5 仇逸;我国科学家探明多发性硬化免疫治疗机理[N];大众卫生报;2005年

6 ;Epstein-Barr病毒可增加患多发性硬化危险[N];医药经济报;2002年

7 ;我国研究多发性硬化病取得突破性进展[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5年

8 姜澜;利比治疗早期多发性硬化获CHMP肯定[N];中国医药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万利;多发性硬化发病机制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2年

2 金范莹;多发性硬化患者临床特点的性别差异比较[D];浙江大学;2013年

3 杨帆;疏肝健脾固髓方治疗多发性硬化的临床及机制的初步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3年

4 刘启兵;中国汉族人群多发性硬化关联基因的筛选及FCRL3基因多态与多发性硬化相关性的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3年

5 宋桂芹;多发性硬化和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的基因芯片及PET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3年

6 李磊;干扰素在格林巴利综合征和多发性硬化中的作用研究[D];哈尔滨医科大学;2011年

7 姜寿峰;蛋白质组学在多发性硬化与视神经脊髓炎血清和脑脊液中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8 林艾羽;Sp3基因结构及其与多发性硬化遗传相关性研究[D];中南大学;2003年

9 张静;microRNA-155调节Th1/Th17细胞分化并与多发性硬化发病机制相关[D];河北医科大学;2013年

10 唐乐梅;磁敏感加权成像、磁共振静脉成像及相位对比电影法对健康人与多发性硬化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献军;基质金属蛋白酶-9对多发性硬化复发诊断的临床意义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2 张雯静;多发性硬化患者脑脊液白介素13表达及药物影响的临床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3 刘龙;Kappa游离轻链对多发性硬化诊断价值的系统评价[D];山西医科大学;2015年

4 刘光云;多发性硬化患者认知功能损害与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相关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5 蒋艳;脊髓MRI对临床孤立综合征转归为多发性硬化的预测价值的Meta分析[D];重庆医科大学;2015年

6 杨雪冬;多发性硬化患者头痛现状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5年

7 贾玉娟;不同干预措施治疗多发性硬化所致痉挛的网络Meta分析[D];山西医科大学;2016年

8 王利娟;多发性硬化患者IL-17、IL-27水平的动态表达及意义[D];兰州大学;2016年

9 谢沁芳;多发性硬化相关治疗的系统评价[D];兰州大学;2016年

10 吴淼;干扰素β-1b对多发性硬化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评估[D];吉林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9385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nfm/19385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891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