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群Ⅰ型神经纤维瘤病基因分子特征及临床表型相关性研究
本文选题:Ⅰ型神经纤维瘤病 + 突变分析 ; 参考:《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博士论文
【摘要】:目的:在109例疑似I型神经纤维瘤病(NF1)的中国病人中揭示NF1基因突变谱及基因型表型相关性,并且在中国大陆建立一种综合的有效检测NF1突变的策略。方法:我们用Sanger测序,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法(MLPA),结合c DNA测序筛查了100个家庭中109例疑似NF1的病人(咖啡斑,神经纤维瘤等)。结果:我们发现了97例有致病突变的患者,其中34个为新突变。结论:我们综合检测方法的总突变检出率为89%(89/100),在符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诊断标准组为93%(70/75),构建了一个较大的中国人群NF1基因的突变谱。基于这些结果,将促使建立中国I型神经纤维病早期诊断和遗传咨询的最优策略。此外,我们的研究发现1)那些临床上只表现为多发咖啡斑的人有很大概率是NF1(76%)和一定概率(24%)是由于其他类似NF1的疾病;2)15号外显子是一个潜在的突变热点;3)Lisch结节对于NF1是一个非常可靠的诊断标准,尤其是对于6岁以上的患者;4)贫血痣是一个潜在的新诊断标准。
[Abstract]:Objective: to revea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F1 gene mutation and genotype phenotype in 109 Chinese patients with suspected type I neurofibromatosis (NF1), and to establish a comprehensive and effective strategy for detecting NF1 mutation in mainland China. Methods: Sanger sequencing, multiplex probe amplification and c DNA sequencing were used to screen 109 suspected NF1 patients (coffee-spot, neurofibroma, etc.) in 100 families. Results: we found 97 patients with pathogenic mutations, 34 of which were new mutations. Conclusion: the total mutation detection rate of our comprehensive detection method is 89% / 100%, and the mutation profile of NF1 gene in a large Chinese population is constructed in the diagnostic standard group of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NIH). Based on these results, an optimal strategy for early diagnosis and genetic counseling of type I neurofibropathy in China will be established. In addition, Our study found that (1) those who clinically only present with multiple coffee spots have a high probability of NF176) and a certain probability of 24% because of other diseases similar to NF1.) exon 15 is a potential mutation hot spot in the case of NF1. A very reliable diagnostic standard, Anaemic nevus is a potential new diagnostic criterion, especially for patients over 6 years of age.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596.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温江杨,张开明;伴骨骼异常的巨大神经纤维瘤病1例报告[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0年01期
2 孙学礼,房宝军;神经纤维瘤病14例报告[J];山东医药;2001年15期
3 程门雪,王玉芝;神经纤维瘤病误诊为慢性格林-巴利综合征1例报告[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1年01期
4 王德杰,刘永顺;累及骨的神经纤维瘤病2例报告[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1年05期
5 金凤艳;神经纤维瘤病1例[J];广东医学;2002年07期
6 刘彦伟,宋良珠,葛志亮;神经纤维瘤病1例[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2年06期
7 赵妍丽,吴成明,朱长芬;多毛性神经纤维瘤病1例[J];中国肿瘤临床;2003年04期
8 高岚 ,薛来平 ,林恩平;超声诊断皮下神经纤维瘤病1例[J];福建医药杂志;2003年05期
9 傅诚强;神经纤维瘤病(编译)[J];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2003年03期
10 洪福训;神经纤维瘤病1例[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虞军;张建民;吴群;闫伟;;神经纤维瘤病-Ⅱ型的诊断和治疗[A];2009年浙江省神经外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马爱梅;;型神经纤维瘤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3 耿锋;李安民;张志文;郭晓明;;神经纤维瘤病的分型与临床表现(附一例报告及文献复习)[A];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第二届全国代表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4 朱林榆;李秉煦;;神经纤维瘤病一例[A];2009年浙江省皮肤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5 张岳;吴政光;;神经纤维瘤病临床、影像学分析——附11例报告[A];第十一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研讨会暨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研究进展学习班资料汇编[C];2010年
6 阿不力米提;汪永新;党木仁;李保山;;神经纤维瘤病的诊断及治疗[A];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生物物理与重大疾病分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陶志平;薛旦;;神经纤维瘤病恶变1例[A];2006年浙江省整形外科与医学美容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8 马寒;陆春;冯佩英;朱国兴;苏向阳;赖维;;神经纤维瘤病1例并发巨大先天性色素痣1例[A];中华医学会第14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9 陈子祥;黄玉宝;张建宁;;二型神经纤维瘤病1例报告并临床分析[A];2011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10 吴震;郝淑煜;张俊廷;贾桂军;张力伟;王忠诚;;69例神经纤维瘤病2型病例临床特点分析[A];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第四届全国代表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郑红蔓 王坤;先天性胫骨假关节病有了新疗法[N];健康报;2004年
2 郑红蔓;先天性胫骨假关节病研究获新突破[N];西安日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张佳;中国人群Ⅰ型神经纤维瘤病基因分子特征及临床表型相关性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2 刘羽飞;1型神经纤维瘤病相关基因的筛查、鉴定及意义[D];吉林大学;2014年
3 张启国;1型神经纤维瘤病NF1基因突变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4年
4 雷伟;先天性胫骨假关节病因病理学研究及临床新治疗策略的制定和应用[D];第四军医大学;199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瞿文瑞;神经纤维瘤病的临床分析(附16例报告)[D];吉林大学;2012年
2 叶云峰;椎管内Ⅰ型神经纤维瘤病的诊断及治疗(附6例病例报告)[D];安徽医科大学;2016年
3 陈滨;Ⅰ型神经纤维瘤病的基因突变分析[D];安徽医科大学;2008年
4 陈正和;神经纤维瘤病-Ⅱ型的诊断和治疗[D];浙江大学;2009年
5 俞浩钢;13例神经纤维瘤病临床分析及文献复习[D];浙江大学;2008年
6 胡小刚;1型神经纤维瘤病恶变中基因表达谱差异的比较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8年
7 丁志江;口腔颌面部Ⅰ型神经纤维瘤病临床病例分析[D];武汉大学;2005年
8 陈竹凤;身材矮小1型神经纤维瘤病儿童一例并文献复习[D];福建医科大学;2014年
9 张剑波;Ⅰ型神经纤维瘤病对儿童先天性胫骨假关节术后预后影响的比较研究[D];南华大学;2015年
10 孙中武;神经纤维瘤病1型(NF1)基因32、33号外显子突变的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19404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nfm/19404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