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ARγ激动剂通过mTOR-自噬信号通路影响大鼠糖尿病肾病的实验研究
本文选题:糖尿病肾病 + mTOR信号通路 ; 参考:《广州医科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目的: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最常见最严重慢性并发症之一,目前发病机理尚在研究当中,临床治疗效果甚不理想,如能阐明糖尿病肾脏损害的发生机制对糖尿病肾病的防治具有无可厚非的临床指导意义。罗格列酮(Rosiglitazone)属噻唑烷酮类化合物(Thiazolidinediones TZD)为人工合成PPARγ(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激动剂(配体),也是一类新型胰岛素增敏剂。罗格列酮能与PPARγ(受体)竞争性的结合,然后活化,产生PPARγ激动剂的生理作用。国外研究者发现,在细胞水平上分析,PPARγ激活与糖尿病肾病的保护作用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机制正在研究当中。自噬(autophagy)是保护并维护细胞内稳定的一种机制,不仅能清除细胞中损伤或衰老细胞器及生物大分子,还能在哺乳动物代谢分解过程中,破坏的蛋白质和细胞器的降低,维护细胞内稳定。高血糖和其他糖尿病引起的蛋白质累积和细胞器破坏的代谢变化是糖尿病肾病发展高度相关的。最近的研究表明,在糖尿病条件下,器官功能障碍的恶化和糖尿病肾病是通过细胞内压力刺激的自噬反应引起营养过剩导致营养状态的改变发生的。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The 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是整合细胞内外各种信号调节细胞生长与代谢的中心信号分子。通过mTOR与其他分子形成的复合物受胰岛素、氨基酸、葡萄糖、能量、生长因子、缺氧和应激等细胞内外的各种刺激的影响,调节生理过程,如蛋白质翻译、脂类合成、线粒体能量代谢和细胞生长增殖等,而mTOR处于细胞内生命活动的中心调控地位。已有研究表明PPARγ可以通过调控mTOR-自噬信号通路维持关节软骨代谢平衡,那么PPARγ是否也是通过调控mTOR-自噬信号通路在DN中发挥作用?本实验中,我们建立了2型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研究了mTOR和自噬的作用,探讨了糖尿病肾病的作用机制,采用罗格利酮和雷帕霉素两种药物,来探讨对糖尿病肾病的影响,对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方法,找到了新的路径。方法:(1)将大鼠分为糖尿病组和正常对照组,2型糖尿病肾病模型的造模,注射一定量的佐链脲菌素(STZ),然后在第8周后处死大鼠,分析一般情况、血尿生化、病理改变以及自噬活性和mTOR信号通路的变化情况。(2)分别用罗格列酮和雷帕霉素对糖尿病造模成功后第8周开始进行干预。通过测血糖、血脂、肾功能、尿微量白蛋白(Mau)观察干预8周后的大鼠。光镜显微镜观察肾小球形态。Western blot方法观察肾脏LC3及PS6表达。统计分析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结果:(1)通过糖尿病造模成功的大鼠,我们可以发现尿微量白蛋白增加和光镜中肾小球肥大,系膜膜细胞增生、系膜基质增多;Western blot发现糖尿病大鼠肾组织的自噬活性明显降低,表现为LC3A/B降低;mTOR被激活,表现P-S6水平升高。(2)两组药物对糖尿病模型大鼠进行干预后发现:罗格列酮干预不仅能增强自噬活性,而且还能抑制mTOR信号通路。雷帕霉素干预同样不仅能通过LC3A/B升高来增强总的自噬活性,而且也能抑制mTOR信号通路,但是雷帕霉素干预对减轻肾脏损伤的作用不明显。讨论:(1)糖尿病大鼠肾组织,mTOR激活,自噬功能降低。(2)罗格列酮干预后抑制mTOR,增强自噬活性,延缓糖尿病肾病进展。(3)雷帕霉素干预后,虽然自噬活性增强,但糖尿病大鼠肾脏保护作用不明显,说明不仅有mTOR的参与,还有其他机制参与。本研究探索了罗格列酮对糖尿病肾病发生中的作用机制,提出了罗格列酮保护糖尿病肾病是通过调控mTOR-自噬信号通路的新理论,对糖尿病肾病的防治的意义非同一般。
[Abstract]:Objective : Diabetic nephropathy ( DN )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chronic complications in diabetic nephropathy . The results were as follows : ( 1 )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ecrease in the autophagy activity of renal tissue in diabetic rats . The results were as follows : ( 1 ) In diabetic rats ,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ecrease in the autophagy activity , but also inhibited the progression of diabetic nephropathy .
【学位授予单位】:广州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587.2;R692.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成峰,沈建华,罗小民,沈竞康,杨一鸣,沈旭,蒋华良,陈凯先;PPARγ激动剂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物化学杂志;2003年02期
2 岳利多,叶飞,杜毅,李国伟,沈建华,沈旭,蒋华良,陈凯先;PPARγ激动剂的四种筛选方法[J];生命的化学;2004年03期
3 李正仪;郭金涛;李志伟;;PPARγ激动剂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J];卒中与神经疾病;2006年05期
4 袁宝玉;秦新月;彭国光;;PPARγ激动剂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钙激活中性蛋白酶表达的影响[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7年05期
5 曲丽丽;马宇衡;;PPARγ激动剂二氢茚酮类衍生物的设计、合成与活性研究[J];药学学报;2013年04期
6 易翔,郭宗儒;噻唑烷二酮和芳酮酸类PPARγ激动剂三维定量构效关系研究[J];药学学报;2001年04期
7 刘治国;李继斌;李靖娜;陈笑宜;明月;崔欢欢;彭川;肖晓秋;;PPARγ激动剂体外筛选模型的建立[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3年06期
8 缪培智;顾水明;金贤;汪海娅;方宁远;;PPARγ激动剂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基质金属蛋白酶2的影响[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8年04期
9 孙军;刘开祥;;PPARγ激动剂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年17期
10 尚进林;孙莉;梁浩;程焱;;PPARγ激动剂对小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中性粒细胞浸润和TNF-α表达的影响[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袁宝玉;秦新月;彭国光;;PPARγ激动剂与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钙激活中性蛋白酶表达的研究[A];第九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2 庞炜;艾玎;李楠;牛小麟;李承红;朱毅;;PPARγ激动剂通过下调可溶性表氧化物水解酶减轻心肌肥厚[A];第七届海峡两岸心血管科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邓永兵;唐文渊;刘科;;PPARγ激动剂吡格列酮对大鼠创伤性脑损伤的影响[A];第二届西部神经外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4 万春杰;董琳;张同强;王志远;陈小芳;;PPARγ激动剂对NF-κB信号通路和IL-8表达的影响[A];2011年浙江省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学术年会暨儿内科疾病诊治新进展国家级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1年
5 王芬;高建新;乔保华;刘克敬;Guo-Ying BING;;PPARγ激动剂比格列酮对TBI大鼠海马神经元及记忆认知功能的保护作用[A];Proceedings of the 8th Biennial Conference of the Chinese Society for Neuroscience[C];2009年
6 张星;许筠;苏建平;张军;程立志;翟晓丽;;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对比观察[A];第十九次全国中医肾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6年
7 杨家茂;;糖尿病肾病防治琐谈[A];全国第二届中医中西医结合肾脏病临床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丁耀耿;郝桂霞;;糖尿病肾病临床分析[A];全国第二届中医中西医结合肾脏病临床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张文铠;王志伏;王雪;孙大朋;;糖尿病肾病的治疗现状[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二十一届全国中医肾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C];2008年
10 倪青;;糖尿病肾病的中西医结合研究[A];第六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肾脏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向佳;糖尿病中医药防治项目立足社区[N];中国中医药报;2011年
2 特约记者 鲁海燕;逾八成公众存在糖尿病高危因素[N];家庭医生报;2013年
3 马明愈;现代生活方式导致 糖尿病发病率迅速上升[N];中国妇女报;2005年
4 省立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 侯建明;糖尿病肾病的防治[N];福建科技报;2004年
5 王文绢 范军星;世界糖尿病日关注焦点:糖尿病并发症[N];健康报;2003年
6 主持人 向红丁博士;糖尿病肾病须早防早治[N];人民政协报;2002年
7 华悦;预防糖尿病,,从减肥开始[N];上海中医药报;2004年
8 刘冬梅;肥胖糖尿病第一诱因[N];天津日报;2004年
9 刘燕玲;首部中医专病指南定下糖尿病治则[N];健康报;2007年
10 崔昕;中药防治糖尿病肾病有进展[N];健康时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戴兵;PPARγ激动剂治疗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的实验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6年
2 尚进林;PPARγ激动剂对小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D];天津医科大学;2009年
3 王晓杰;组蛋白去乙酰化酶4特异性促进糖尿病肾病足细胞损伤[D];山东大学;2015年
4 张永;MiR-346在抗TGF-β信号途径介导的糖尿病肾病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机制[D];武汉大学;2015年
5 魏凤江;高尿酸血症、2型糖尿病及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群体遗传学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5年
6 孙士杰;胱抑素C对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预测价值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7 龙泓竹;益气养阴通络散结方防治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及实验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8 姜e
本文编号:20831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nfm/20831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