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内分泌论文 >

葡萄糖6磷酸酶缺乏症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及分子遗传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8-07-29 11:10
【摘要】:目的探讨葡萄糖6磷酸酶(G6PD)缺乏症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及分子遗传学特征。方法纳入我院收治的1例及文献报道的13例G6PD缺乏症合并糖尿病患者。采用PCR-sanger测序法对例1行G6PD基因检测,采用酶活性直接比值法检测G6PD酶活性。回顾性分析14例患者临床特点及糖代谢评价指标。结果例1 G6PD基因检测结果为c.95AG(p.His32Arg),G6PD酶活性为0.8,较正常下限下降30%;14例患者根据HbA_1c计算的平均血糖值(AG)为(7.95±0.76)mmol/L,低于根据糖化白蛋白(GA)计算的AG值(9.90±0.59)mmol/L(P0.01);磺脲类药物可引起急性或慢性溶血。结论 G6PD缺乏症患者HbA_1c与实际血糖值不符,临床上需慎用HbA_1c来评价其糖代谢状态;G6PD缺乏症患者不宜使用磺脲类降糖药。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and molecular genetic characteristics of glucose 6 phosphatase (G6PD) deficiency with diabetes mellitus. Methods one patient with G6PD deficiency and 13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 were included in our hospital. G6PD gene was detected by PCR-sanger sequencing method and G6PD activity was detected by direct ratio of enzyme activity.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14 patients and the evaluation index of glucose metabolism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Results in case 1, the G6PD gene activity of c.95AG (p.His32Arg) G6PD was 0.8, which was lower than that of normal limit. The mean blood glucose value (AG) calculated by HbA_1c in 14 patients was (7.95 卤0.76) mmol / L, lower than AG value (9.90 卤0.59) mmol/L based on glycosylated albumin (GA) (P0.01), and sulfonylurea could cause acute or chronic hemolysis. Conclusion the HbA_1c of patients with G6PD deficiency does not correspond with the actual blood glucose value. It is necessary to use HbA_1c carefully to evaluate the glucose metabolism status of G6PD deficiency patients should not use sulfonylurea hypoglycemic drugs.
【作者单位】: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 卫生部内分泌重点实验室;河北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70736、81570715)
【分类号】:R587.1;R556.6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润明;姚倩瑜;;东莞地区2399例育龄夫妇G6PD缺乏症的筛查结果分析[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7年02期

2 满长令;第ⅩⅢ因子缺乏症[J];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77年02期

3 史长江;霍士俊;;一家族中先天性第Ⅶ因子缺乏症六例报告[J];辽宁医学杂志;1978年05期

4 王鸿利;王振义;支立民;向为民;;遗传性凝血因子Ⅱ、Ⅶ和Ⅹ缺乏症[J];上海医学;1981年10期

5 王鸿利;王振义;支立民;黄雅萍;马祥文;仓根基;;先天性因子X缺乏症(附3例报告)[J];实用内科杂志;1983年03期

6 王淑娟,谢光潞,吴振茹,袁家颖;先天性因子X缺乏症一例报告[J];北京医科大学学报;1989年06期

7 郭笑如,李玉闽,谢丹萍,廖清霞;先天性因子Ⅹ缺乏症1例[J];西藏医药杂志;2001年03期

8 张子彦,王兆钺,董宁征,张威,白霞,阮长耿;遗传性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缺乏症的诊断及分子生物学研究[J];中华医学杂志;2004年15期

9 叶嘉玲,田佩玲,郑立新,杨卫,王柏贤,李铭臻,张清健;7488例育龄人群G6PD缺乏症检查结果分析[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5年07期

10 钟林;谭忠伟;黎彩鹏;;9236例育龄人群G6PD缺乏症检测结果分析[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王兆钺;张子彦;傅建新;董宁征;张威;白霞;阮长耿;;先天性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缺乏症的临床诊断及分子生物学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血液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2 刘延方;赵丽颖;赵晓明;张晓丽;;获得性凝血因子ⅩⅢ缺乏症1例报告[A];第12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C];2009年

3 王浩;李罡灿;宋艳萍;胡凯;郭丽英;;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临床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11届全国内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4 杨卫;叶嘉玲;田佩玲;郑立新;王柏贤;李铭臻;张清健;;7488例育龄人群G6PD缺乏症检查结果分析[A];第六届全国优生科学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5 田鹏;田萌苏;沈琳;李筱梅;;获得性VitK依赖凝血因子缺乏症的实验室检测及临床分析[A];第四届全国临床检验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6 潘宝龙;山德生;张秀琴;王永志;刘筱敏;雷家林;;云南玉溪G6PD缺乏症基因突变研究[A];玉溪市第九届医学检验学术年会暨科技成果推广会论文汇编[C];2008年

7 葛菁;薛峰;赵海丰;张磊;杨仁池;;Lman1基因复合杂合突变导致的凝血因子Ⅴ、Ⅷ联合缺乏症[A];第12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C];2009年

8 李彦会;刘永春;;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1例[A];第五次全国中青年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子彦;遗传性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缺乏症的诊断、治疗及发病机理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4年

2 侯丽虹;遗传性凝血因子V缺乏症分子病理机制的研究和2A型vWD的临床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黄冬爱;海南汉族、黎族人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的分子鉴定[D];山西医科大学;2005年

2 徐芸;广西西南部壮族居民G6PD缺乏症的基因型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1524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nfm/21524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f33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