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内分泌论文 >

靶向Smurf1 HECT结构域的小分子抑制剂的细胞学水平验证

发布时间:2019-08-24 09:31
【摘要】:背景/目的: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量减少和骨组织破坏为特征并可引起骨折的常见病。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该病的患病人数越来越多,给病人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虽然其治疗方法较多,但目前最主要的还是药物治疗,如补钙,雌激素替代疗法等。然而,当前治疗骨质疏松的大多数药物的疗效并不理想,其原因在于这些药物主要是通过抑制骨的重吸收来提高骨密度,却难以促进骨的形成。因此,发现促进骨形成的新靶点、研发刺激骨合成的新型药物已经迫在眉睫。为深入探索促进骨形成的新途径,本课题主要筛选针对泛素连接酶Smurf1的小分子抑制剂,它可能会通过促进BMP通路来刺激骨形成,为后续研发骨形成促进剂类药物奠定基础。该类药物有望恢复丢失的骨量,大幅度提高骨密度,降低骨折发生率,对于防治骨质疏松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我们首先利用计算机筛选技术得到了24个候选化合物。然后通过ALP活性检测实验和Western Blot技术对购买的上述候选化合物进行实体筛选,得到了效果最好的两个化合物,其编号分别为B06和B75。接着又进行了ALP染色和WST-1细胞增殖和细胞毒性检测等多种实验,从细胞学水平和分子机制上对B06和B75号化合物都进行了药效评价和验证。最后,采用Py MOL软件将B06和B75号化合物分别与Smurf1 HECT结构域的泛素结合区域进行分子模拟对接,预测了它们的结合构象,并对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初筛和复筛实验表明化合物B06和B75的综合效果较好,可作为后续研究对象。浓度梯度实验和半衰期实验表明:随上述化合物浓度的提高,Smad1/5的蛋白水平总体上呈明显上升并趋于稳定的状态;加入上述化合物后,随时间的延长,Smad1/5的半衰期也有所延长。磷酸化实验和药效对比实验表明:上述化合物均能够提高p-Smad1的蛋白水平;而在BMP通路激活时它们的药效与MG132很接近。ALP染色和活性检测实验表明上述化化合物能够提高C2C12细胞中ALP的含量及活性。WST-1细胞增殖和细胞毒性检测实验表明:上述化合物能够促进C2C12细胞的增殖,且毒性较小。结论:综上所述,我们发现B06和B75号化合物不仅能通过抑制Smurf1与Ub的结合来提高并稳定内源性Smad1/5的蛋白水平,进而促进BMP信号通路的转导过程,而且还能显著增强C2C12细胞的成骨分化能力和细胞增殖能力。另外,计算机筛选的有关信息和分子模拟对接的图像分析表明上述两种化合物与Smurf1 HECT结构域的泛素结合区域之间结合的都比较牢固,且构象对接良好。因此相对其他实体候选化合物来说,化合物B06和B75的药效更好,且有促进骨形成的潜力。
【图文】:

骨组织,骨质疏松,绝经后


Smurf1 HECT 结构域的小分子抑制剂的细胞学水平验前言(Introduction)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全身性骨量减少和骨组织微常见病[1]。按不同病因,OP 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绝经后 OP 和老年性 OP,,而继发性 OP 是由其他疾病所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和多发性骨髓瘤等。值得关见于绝经后和老年人,但各年龄时期均可发病。患者通痛等,但病情严重时会发生髋部、椎体或桡骨远端等处有以下几项病理表现:全身骨量减少,同时有皮质骨和,骨小梁变细,体积变小和数量减少;骨髓腔扩大,被质和骨矿物质含量均减少;骨细胞数量减少,空骨陷窝减少。

过程图,过程,骨质疏松,骨吸收


图 1-1 正常骨组织与骨质疏松后的骨组织变化[1]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骨质疏松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流行,给患者和社会带的经济负担[2]。据统计,50 岁以上的人群大约有 50%罹患骨质疏松,而 80 岁约有 70%罹患骨质疏松,且存在骨折风险 OP 患者约占 40%的比例。我国每年松的治疗需要投入大约 20 亿美元。在美国,每年会新增加 1000 万骨质疏松断与治疗产生的费用则高达每年 15 亿美元,而且每年会新增 180 万骨质疏松险人群[3-4]。毫无疑问,骨骼作为人体的一种器官,其生长发育离不开骨形成这两方面的作用。在正常情况下,骨重塑是由成骨细胞(Osteoblast, OB)介导和破骨细胞(Osteoclast, OC)介导的骨吸收两部分组成的,二者保持动态平衡维持稳定。而对骨质疏松的患者来说,上述平衡被打破,导致了骨吸收大于骨况。但上述机制为人们治疗骨质疏松提供了两大方向:促进骨吸收和抑制骨
【学位授予单位】:石河子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58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曾广吾;;抗骨质疏松治疗的研究进展[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本文编号:25288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nfm/25288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713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