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内分泌论文 >

Nur77对棕色脂肪组织标志物表达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03-27 19:22
【摘要】:目的:如今肥胖症已成为威胁全世界人类健康的难题,肥胖症与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等代谢性疾病密切相关。肥胖是由大量的脂肪堆积造成的,脂肪组织主要可以分为白色脂肪组织和棕色脂肪组织,白色脂肪组织的主要功能是储存脂肪和分泌激素,而棕色脂肪组织可以通过线粒体内膜的解偶联蛋白1(UCP1)使线粒体氧化磷酸化,产生热量、增加基础代谢率、抵抗肥胖,棕色脂肪可能成为改善肥胖的关键。文献报道β肾上腺素可以引起棕色脂肪细胞Nur77的高表达。本研究应用Nur77敲除小鼠为实验对象,应用同背景C57BL/6野生型小鼠作为对照,探讨Nur77对小鼠棕色脂肪组织标志物UCP1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4月龄Nur77敲除纯合子小鼠(Nur77~-/~-)和野生型小鼠(WT),每组雄性和雌性各3只,离乳后给予普通饲料饮食,提取小鼠肩胛区的棕色脂肪组织,称重后,观察小鼠的棕色脂肪组织的形态学变化、棕色脂肪组织标志物蛋白水平的表达,对小鼠棕色脂肪组织进行基因芯片分析。结果:1、成功筛选出Nur77敲除纯合子小鼠(Nur77~-/~-)。2、在雄性小鼠中,Nur77~-/~-与野生型相比,棕色脂肪组织质量与总体重比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雌性小鼠中,Nur77~-/~-与野生型相比,棕色脂肪组织质量与总体重比值升高(P0.01)。3、HE染色观察到,在雄性小鼠中,Nur77~-/~-与野生型相比,棕色脂肪组织细胞数量减少,脂肪空泡增多,胞质含量减少;在雌性小鼠中,Nur77~-/~-与野生型相比,棕色脂肪组织细胞数量增多,脂肪空泡减少,胞质含量增多。4、在雄性小鼠中,Nur77~-/~-棕色脂肪组织中UCP1蛋白水平的表达低于野生型(P0.05);在雌性小鼠中,Nur77~-/~-棕色脂肪组织中UCP1蛋白水平的表达明显高于野生型(P0.05)。5、基因芯片结果提示Nur77敲除后,雄性小鼠的雌激素信号传导通路中FBJ骨肉瘤癌基因(Fos)、热休克蛋白家族A(70)成员1A(Hspa1a)、热休克蛋白家族A(70)成员1B(Hspa1b)、热休克蛋白90A家族B类成员1(Hsp90ab1)、一氧化氮合酶3(Nos3)RNA水平升高。结论:Nur77影响棕色脂肪组织标志物的表达;在不同性别小鼠中,Nur77对棕色脂肪组织标志物表达表现出性别差异,这种差异性变化可能与雌激素传导通路相关。
【图文】:

电泳图,电泳图,棕色脂肪组织,小鼠


杂合子则在 350bp 和 180bp 处显示两条带(图 1)。图 1 小鼠基因型鉴定电泳图1-3,7-9 代表 WT;4-6,11-12 代表 Nur77-/-3.2 小鼠棕色脂肪组织质量及体重在雄性小鼠中,Nur77-/-与野生型相比,棕色脂肪组织质量与总体重比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雌性小鼠中,Nur77-/-与野生型相比,,棕色脂肪组织质量与总体重比值升高(P<0.01)。(表 1、图 2、图 3)。表 1 各组小鼠 BAT、体重称重 表示 Nur77-/-组小鼠与 WT 组小鼠相比 BAT 质量占总体重的比值 P<0.01Male FemaleWT Nur77-/-WT Nur77-/-BAT weight(g) 0.115±0.016 0.123±0.011 0.148±0.021 0.055±0.006Body weight(g) 25.5±0

棕色脂肪,小鼠,体重,质量


四组小鼠棕色脂肪质量占总体重的比值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58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基尔西;庄稼英;;健康成人棕色脂肪组织的功能[J];糖尿病天地(临床);2011年02期

2 Joseph O.Nnodim;体视学评定鼠肩■间棕色脂肪组织的脂滴表面积和血管容量与年龄变化的关系[J];广东解剖学通报;1989年02期

3 高本波,韩启德;去甲肾上腺素对棕色脂肪组织募集反应的调节作用[J];生理科学进展;1997年03期

4 李荣轩;;日光有助于减肥[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09年10期

5 胡龙;何玉秀;;运动、肥胖与棕色脂肪组织[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3年10期

6 贺斌;王炳蔚;郑瑞茂;;人类棕色脂肪组织产热节律调控[J];生理科学进展;2016年05期

7 谭柏宏;张立海;王跃生;黄文丽;尹智冲;丁涵;薛景彬;王树卿;;胃转流术对2型糖尿病大鼠棕色脂肪组织的影响[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8年01期

8 李唐;郑立;贺花;徐嘉威;张禹;钟佳琳;李继超;雷初朝;陈宏;黄永震;;影响棕色脂肪代谢的调控因素及其应用[J];家畜生态学报;2017年12期

9 张永;颜光涛;;棕色脂肪组织产热功能与肥胖[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年07期

10 杨星雅;田野;冯葆欣;李鹏飞;房国梁;李良;于涛;;有氧运动和抗阻运动对大鼠棕色脂肪组织形态及活性的影响[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龚丽景;朱昒鑫;付鹏宇;;抑制COX2表达对棕色脂肪组织VEGFa通路的影响[A];2018年中国生理学会运动生理学专业委员会会议暨“科技创新与运动生理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8年

2 徐国琴;;运动对棕色脂肪含量的影响及其在降低体脂中的作用[A];2013年中国生理学会运动生理学专业委员会年会暨“运动与健康”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3年

3 杨立宏;张文佳;王红;;健脾温阳祛瘀降浊法对肥胖大鼠棕色脂肪组织的影响[A];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专集:国际数字医学会数字中医药分会成立大会暨首届数字中医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6年

4 申娜娜;李朋成;宫德正;关莉莉;邹原;;京尼平促进白色和棕色脂肪组织UCP1表达[A];中国生理学会内分泌代谢、比较生理与应激生理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17年

5 李文博;雷槟恺;周越;;运动对生长发育期大鼠棕色脂肪组织相关蛋白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A];中国生理学会第24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生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14年

6 沈字玲;杨永录;孙兵;;精氨酸加压素引起大鼠低温反应与棕色脂肪组织产热和理毛行为变化的关系[A];中国生理学会第23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生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文集[C];2010年

7 陈冉;张琳;杨帆;闵翠婷;戴焱焱;周楠;李晓南;;哺乳期过度喂养对大鼠产热代谢模式影响的研究[A];第十三届江浙沪儿科学术会议暨2016年浙江省医学会儿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6年

8 饶勇;徐昭;胡宇涛;黄志纾;;抗肥胖症活性小分子化合物的作用机制研究[A];第十届全国化学生物学学术会议报告摘要集[C];2017年

9 马兰;杨苗苗;汪军;;运动对棕色脂肪影响的相关研究[A];2013年中国生理学会运动生理学专业委员会年会暨“运动与健康”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3年

10 曹念;胡晨;张艳;李渝萍;;PGC-1α辅助“孤儿”受体ERRα作用的研究进展[A];重庆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王维亮;“棕脂”资源的开发与利用[N];中国食品报;2009年

2 张骁;束梅英;瘦素研究进展[N];中国医药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熊燕;Lkb1调控棕色脂肪组织的功能及机制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年

2 邵金平;斑马鱼尾鳍再生及小鼠大脑、心脏与棕色脂肪组织的节律性研究[D];南开大学;2012年

3 龚婧怡;Cidea以及Fsp27在脂肪代谢中的功能以及分子机制[D];清华大学;2010年

4 庄淑波;COX-2参与烧伤诱导脂肪分解代谢的作用机制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刘艺璇;Nur77对棕色脂肪组织标志物表达的影响[D];中国医科大学;2018年

2 王文娟;PD大鼠棕色脂肪组织活性改变对脂质分解和脂肪重量减少的影响[D];首都医科大学;2017年

3 张永;中链甘油三酯对肥胖小鼠棕色脂肪的影响[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2年

4 吕丹;利拉鲁肽对高脂喂养大鼠棕色脂肪组织标志性基因表达的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16年

5 张海辉;β3肾上腺素受体和解偶联蛋白UCP1基因在DIO敏感组大鼠和抵抗组大鼠的棕色脂肪组织中表达差异性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邓子军;棕色脂肪组织来源的干细胞向起搏细胞的定向分化[D];第二军医大学;2013年

7 于洋;母代高脂饮食对子代代谢特征的影响及其机制[D];重庆医科大学;2015年

8 林阳生;纳米SiO_2颗粒对寒冷诱发大鼠白色/棕色脂肪组织重塑的影响及其机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6年

9 戴宇飞;锌-α2-糖蛋白改善肥胖和胰岛素抵抗的组织作用靶点的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年



本文编号:26032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nfm/26032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aa9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