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内分泌论文 >

探究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的预测指标

发布时间:2020-11-02 09:26
   目的:比较男性单纯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与合并有骨质疏松的T2DM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及生化指标;探究男性T2DM患者合并骨量异常的相关危险因素并进行分析;寻找能早期预测T2DM患者合并骨量异常的指标,减少患者放射检查频次,早期干预,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减缓骨质疏松的发生、发展。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11月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50岁以上男性T2DM住院患者302例,对所有入选者行年龄、腰围、体重指数(BMI)、病程等一般资料的收集,并行血常规、生化等检测,同时完善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测定。按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将入选的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骨量正常组和骨量异常组。完善相关资料收集后,应用SPSS2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骨量异常组的年龄大于正常组(P0.05),而BMI低于正常组(P0.05)。2、骨量异常组的空腹C肽和血尿酸水平低于正常组(P0.05),高密度脂蛋白和血清碱性磷酸酶水平高于正常组(P0.05)。3、骨量异常组的腰椎(L1-L4)、股骨颈、髋部和左前臂1/3的骨密度值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4、年龄和血清ALP水平是T2DM患者发生骨量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且它们的OR值分别为1.049(1.017~1.083)和1.011(1.001~1.020)。5、作出ROC曲线后,ROC曲线下面积为0.592(95%CI:0.524-0.660)。结论:1、年龄及血清ALP水平是T2DM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的独立危险因素。2、血清ALP水平对诊断T2DM患者合并骨质疏松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学位单位】:青海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R580;R587.2
【部分图文】:

ROC曲线,ROC曲线,患者,血清


作出血清 ALP 预测T2DM 患者 合并骨质疏 松的 ROC曲 线(见图3.1),ROC曲 线下面积为 0.592(95%CI:0.524-0.660),血清 ALP 预测 T2DM 患者合并骨质疏松的灵敏度为 48.7%, 特异度为 67%,约登指数为 0.157。图 3.1 预测 T2DM 患者发生 OP 的 ROC 曲线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刚;龙翔宇;;佛山市居民骨质疏松认知情况调查分析[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5年24期

2 陈治卿;;骨质疏松症的防治策略[J];柳州医学;2012年02期

3 陈新军;;尿脱氧吡啶啉及骨源性碱性磷酸酶在骨质疏松症患者中的临床意义[J];浙江检验医学;2005年01期

4 何濛;;中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现状及展望[J];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5 杨芬分;;骨质疏松症的预防[J];柳州医学;2007年02期

6 仇宋明;尹恒;王建伟;;基于“脾肾相关”论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9年12期

7 石秀娥;方国恩;杨克虎;邱卓英;;骨质疏松症康复指南(下)[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9年12期

8 袁涛;王忠太;;骨质疏松症康复指南(上)[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9年11期

9 杨艳芳;徐红;;肌少症、骨质疏松的关系及研究进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年98期

10 陈兴才;孔存青;徐林;邓琼英;;骨质疏松性少肌性肥胖综合征的诊断、治疗及相关影响因素[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20年1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宝霞;温肾活血解郁法治疗骨质疏松型腰痛与抑郁共病及生活质量疗效分析[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9年

2 杨旭浩;SIRT1在白藜芦醇调控骨质疏松大鼠的成骨细胞线粒体自噬中的作用及机制[D];中国医科大学;2019年

3 郭常军;新型趋骨性低氧模拟化合物的研制及防治骨质疏松的作用[D];上海交通大学;2018年

4 李杰;调控eIF2α信号通路治疗骨质疏松的机制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9年

5 陈贵林;稳态磁场对骨质疏松症发生发展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9年

6 李继刚;TIPE2在骨质疏松症患者中的表达及其在骨质疏松发病机制中的初步研究[D];山东大学;2019年

7 宋云嘉;负载淫羊藿苷的钛表面改性对骨质疏松条件下种植体骨结合的影响[D];天津医科大学;2019年

8 秦龙娟;骨质疏松症GWAS关联基因和SNP的计算与功能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

9 张闻;MiR-128在骨质疏松症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苏州大学;2018年

10 王亮;骨内特殊亚型血管在骨质疏松症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D];苏州大学;201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陶来林;端粒长度和中国老年人群原发骨质疏松症患病风险的关联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9年

2 马晓龙;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在老年退行性腰椎疾患合并骨质疏松的临床效果[D];内蒙古医科大学;2019年

3 谷文莎;高龄骨质疏松患者的疗效及骨质疏松治疗好转停药后再评估时间探讨[D];上海交通大学;2016年

4 许汪洋;基于同步辐射的骨质疏松定量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6年

5 张梦丹;中药复方制剂对大鼠及猪骨质疏松的防治研究[D];佛山科学技术学院;2018年

6 CHEVALLIER Mathilde;中国妇女骨密度降更年期综合症的相关性分析[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7 万亚宁;中医药治疗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的Meta分析[D];广西中医药大学;2019年

8 李奕军;单双侧入路PVP治疗Ⅲ°OVCF的临床疗效研究[D];广西中医药大学;2019年

9 肖娜;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与肌少症的相关性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川北医学院;2019年

10 阿婷仁;探究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的预测指标[D];青海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8668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nfm/28668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310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