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内分泌论文 >

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维生素D、甲状旁腺激素与胰岛素抵抗相关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05 18:14
   目的:通过观察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不同体重指数下血清25-羟维生素D、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及其与空腹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胰岛β细胞功能以及胰岛素抵抗等指标的差异,探讨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甲状旁腺激素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关系,为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提供新的理论基础。方法:收集2016年11月至2018年2月在山西医科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及门诊就诊的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2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体重指数分为正常体重组(72人)、超重组(94人)、肥胖组(54人)。测定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BG,葡萄糖氧化酶法)、空腹血清胰岛素(Fasting insulin,Fins,化学发光法)、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高压液相色谱法)、25-羟维生素D[酶联免疫法(ELLISA))、甲状旁腺激素(免疫化学荧光法),利用稳态模型的计算方法对胰岛素抵抗指数(insulin resistance index,HOMA-IR)及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进行评估,统计上述相关数据并进行分析。结果:1、三组间一般资料的比较:三组间年龄、性别、尿素氮(Usea nitrogen,BUN)、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血清磷(Serium inorganic phosphorus,P)、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KP)、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FBG、HbA1C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正常体重组、超重组、肥胖组谷丙转氨酶(Glutamic–pyruvic transaminase,ALT)、谷草转氨酶(Glutamic–oxaloacetic transaminase,AST)、尿酸(Uric acid,UA)、血钙(Calcium serum,Ca)、FINS水平逐渐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均P0.05)。2、三组间HOMA-IR及HOMA-β的比较:正常体重组、超重组、肥胖组HOMA-IR、HOMA-β依次逐渐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三组间维生素D、甲状旁腺激素水平的比较:在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维生素D缺乏及不足者占98.2%,其中体重正常组为95.8%,超重组为97.9%,肥胖组为100%。肥胖组维生素D水平显著低于正常体重组及超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超重组维生素D水平显著低于正常体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肥胖组甲状旁腺激素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体重组及超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超重组甲状旁腺激素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体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维生素D(Vitamin D,VitD)与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234(P0.01);VitD与HOMA-IR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428(P0.05);维生素D与血清Ca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187(P0.01);PTH与HOMA-IR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317(P0.05);PTH与血清P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220(P0.01);PTH与血清Ca显著正相关,其相关系数为0.141(P0.05)。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新诊断2型糖尿病HOMA-IR的影响因素:以HOMA-IR为因变量,以相关的生化指标及性别、年龄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最终得出HOMA-β(β=-0.075 p0.01)、维生素D(β=-0.125 p=0.037)为HOMA-IR的保护因素,而体重指数(β=0.133 p=0.044)、PTH(β=0.723 p=0.048)、FINS(β=0.829 p0.01)是HOMA-IR的危险因素。结论:1、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维生素D缺乏的现象,肥胖患者维生素D缺乏更为明显,且维生素D与胰岛素抵抗呈负相关,提示维生素D缺乏可能是胰岛素抵抗的原因之一;2、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随着体重的增加,维生素D逐渐降低,甲状旁腺激素逐渐升高,且甲状旁腺激素与胰岛素抵抗呈正相关,提示甲状旁腺激素可能参与了胰岛素抵抗的发生;3、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随着VitD的降低,PTH在一定范围内逐渐升高,伴随有Ca、P代谢的变化,推测VitD、PTH可能通过钙磷代谢途径参与糖代谢调节,VitD缺乏可能是对早期糖代谢异常患者糖调节的一种贡献。4、HOMA-β、维生素D为HOMA-IR的保护因素,而体重指数、PTH、FINS是HOMA-IR的危险因素。
【学位单位】:山西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R587.1
【部分图文】:

维生素D,维生素,统计学意义,甲状旁腺激素


山西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3 三组间维生素 D、甲状旁腺激素水平的比较新诊断的 2 型糖尿病患者维生素 D 缺乏及不足占 98.2%,其中体重正常组为95.8%,超重组为 97.9%,肥胖组为 100%。肥胖组维生素 D 水平显著低于超重组及正常体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4.26±7.54)vs.( 12.90±6.10)vs.(9.94±4.62),均 P<0.01],超重组维生素 D 水平显著低于正常体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如图 2-1;

甲状旁腺激素,统计学意义,硕士学位论文


山西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肥胖组甲状旁腺激素水平显著高于超重组及正常体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8.1±19.99)vs.(43.90±19.52)vs.(50.08±18.99),均 P<0.05],超重组甲状旁腺激素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体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图 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王翠娟;景邵春;韩改玲;贾晓娇;陆强;;不同体重指数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25(OH)D_3水平及相关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年21期

2 郁静嘉;赵点点;王筱婧;焦培林;孙立昊;陶蓓;宣言;刘建民;王卫庆;赵红燕;;血清25-羟维生素D和甲状旁腺激素水平与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的关系[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5年04期

3 赵海洋;朱建民;张银网;;上海地区中老年人维生素D与骨密度之间的相关性调查[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4年03期

4 郭丽萍;;活性维生素D_3对糖尿病大鼠胰岛β细胞功能影响的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3年12期

5 赵永强;田德增;高用琴;;肥胖伴高脂血症患者血清维生素D水平及相关研究[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2年12期

6 肖玉联;都萍;谭美珍;张春玲;林岚;何建宁;杨延萍;;单纯性肥胖儿童血清维生素D水平检测及干预效果观察[J];广东医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7 汪英;袁莉;李广利;宋拥华;窦婧婷;;肥胖与血清维生素D水平的关系研究[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1年07期

8 杨玲;文秀英;;肥胖发病的分子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9年02期



本文编号:28720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nfm/28720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d51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