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内分泌论文 >

BMSCs联合PTH治疗大鼠骨质疏松的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20 19:12
   第一部分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鉴定、成骨诱导分化和USPIO标记目的:通过体外法分离、培养、扩增、鉴定及成骨诱导分化BMSCs,并对扩增的BMSCs行USPIO标记,观察BMSCs的生物学特性及USPIO标记后BMSCs的细胞活力。方法:1.在无菌条件下分离大鼠的股骨,采用全贴壁法培养、扩增BMSCs。2.通过流式细胞仪鉴定培养细胞的表面抗原,明确目的细胞的纯度。3.对扩增的BMSCs行成骨诱导分化,并分别行碱性磷酸酶和茜素红染色鉴定,观察其成骨分化能力。4.扩增的BMSCs行PLL转染的USPIO标记,普鲁士蓝染色法验证USPIO已成功转染到BMSCs细胞内。MTT法绘制标记细胞的生长曲线,明确USPIO对BMSCs增殖能力的影响;台盼蓝拒染色法检测标记细胞的生物活性。结果:1.提取细胞在24h后形态大小不均一,多为类球形,部分贴壁;培养48h后,绝大部细胞贴壁生长,形态呈纺锤形或梭形。2.流式细胞仪抗原表型检测结果示:培养细胞CD29(99.86%)、CD90(99.73%)阳性表达,几乎不表达CD34(6.48%)、CD45(0.94%),证明培养、扩增的细胞为BMSCs。3.BMSCs碱性磷酸酶染色后光镜下可见细胞团之间有灰黑色结节;茜素红染色后可见大片细胞红染及细胞间有红色矿化结节形成。4.USPIO标记后的BMSCs胞内可见淡黄色细小铁颗粒;细胞普鲁士蓝染色后胞质内大部呈蓝色。MTT法测得标记细胞前2天增殖速度慢,第3天进入增殖对数期,第4-5天为增殖平台期。经标记后的细胞台盼蓝拒染率高达97%。结论:1.全贴壁培养法能够成功培养、扩增合格的种子细胞。2.经诱导后的BMSCs可以产生钙结节,证明其具有成骨分化能力。3.USPIO能够高效的标记BMSCs,且对其增殖能力及生物学特性无影响,可以有安全地进行体外示踪。第二部分大鼠骨质疏松模型的构建及鉴定目的:通过切除雌性大鼠双侧卵巢的方法来诱导大鼠骨质疏松模型并鉴定骨松造模是否成功。方法:1.切除雌性大鼠双侧卵巢。2.通过大鼠雌激素ELISA试剂盒检测去势大鼠雌激素水平及通过Micro-CT测定股骨颈相关骨性指标:骨体积分数(BV/TV)、骨小梁厚度(Tb.Th)、骨小梁数量(Tb.N)和骨小梁分离度(Tb.Sp)等指标。结果:去势大鼠的雌激素水平降低明显;Micro-CT测定股骨颈骨性指标发现Tb.Th、Tb.N、BV/TV降低,而Tb.Sp升高。结论:通过切除雌性大鼠双侧卵巢的方法可以成功地构建大鼠骨质疏松模型。第三部分BMSCs联合PTH治疗大鼠骨质疏松的实验研究目的:将USPIO标记的BMSCs植入骨质疏松大鼠的股骨颈内并行MRI体外示踪,证明目的细胞成功植入大鼠体内。最后通过Micro-CT测定股骨颈骨性指标,观察BMSCs与PTH对骨松大鼠的治疗效果。方法:1.将50只雌性大鼠随机分为5组,术后12周,A、B组大鼠不做干预处理,其中A组为正常对照组,B组为骨质疏松空白对照组;C组(PTH干预组)按60μg/kg剂量背部皮下注射Rat PTH 1-34,隔日1次,连续注射12周;D组(BMSCs干预组)大鼠股骨颈注入0.5ml浓度为5×10~8个/ml的USPIO-BMSCs;E组(BMSCs联合PTH干预组)在D组的BMSCs干预的基础上同时施加PTH因素,注射浓度、剂量、频率与C组一致。2.所有大鼠均在干预12周后处死,Micro-CT测量五组大鼠股骨颈的骨性指标,观察成骨情况。结果:1.MRI示踪发现USPIO标记的BMSCs成功植入骨松大鼠股骨颈内。2.联合治疗组与单独治疗组比较,骨小梁几个参数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仍然达不到A组水平。结论:BMSCs联合PTH治疗局部骨质疏松的效果优于单独使用治疗的效果。
【学位单位】:山西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R580
【部分图文】:

光镜,放大倍数,旋涡状,细胞形态


山西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的旋涡状细胞团,以长梭形为主的细胞高倍镜下可见粗细不一的细胞富,胞核清晰。7 天后细胞生长较 4 天时更为密集,融合成片状,约的 80%-90%,呈旋涡状同方向排列(见图 1-1)。传代培养的细胞较原快,12 h 后可全部贴壁,且细胞形态更为均一,3 天即可铺占培养瓶试将细胞连续扩增至 19 代,其子代细胞形态仍呈梭形,且生长速度及降。

结节,骨诱导,分化能力,深蓝色


BMSCs 40× BMSCs 400×图 1-1 光镜不同放大倍数下的 BMSCsBMSCs 的成骨分化能力鉴定第三代 BMSCs 行成骨诱导分化约 10 d 后,碱性磷酸酶染色可见深蓝色块状结节(如图 1-2 所示);诱导培养约 21d 后,行茜素红染色后光镜红染矿化钙结节(如图 1-3 所示),两种染色结果都证明所培养的 BM分化能力。

结节,骨诱导,分化能力,深蓝色


BMSCs 40× BMSCs 400×图 1-1 光镜不同放大倍数下的 BMSCsBMSCs 的成骨分化能力鉴定第三代 BMSCs 行成骨诱导分化约 10 d 后,碱性磷酸酶染色可见深蓝色块状结节(如图 1-2 所示);诱导培养约 21d 后,行茜素红染色后光镜红染矿化钙结节(如图 1-3 所示),两种染色结果都证明所培养的 BM分化能力。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歌;吕月涛;狄林林;宗文纳;陈伯旺;;早期肠内营养对重症肺炎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分析[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7年01期

2 叶敏;陈达柔;陈宇中;杜少冰;杜展鑫;李玉凤;唐珮瑜;杨昌山;朱晓琴;;右美托咪定后处理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J];临床医学工程;2017年02期

3 王雅乐;李文泉;姚凤云;;黄连解毒汤对营养性肥胖大鼠的毒性研究[J];光明中医;2017年10期

4 关智宇;;三七总皂甙对骨折大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扩增及蛋白表达水平影响的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年51期

5 王帅;贾琦珍;陈根元;程勇;张玲;马春晖;;小花棘豆中毒对大鼠下丘脑—垂体—卵巢轴α-甘露糖苷酶的影响[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01期

6 周挺;夏菁;李增攀;徐丽艳;韩文文;方建江;;法舒地尔对百草枯致大鼠肺纤维化的干预作用[J];浙江实用医学;2016年01期

7 王亚东;李东朋;郭德伟;宋及时;李红伟;钱伟强;杨波;;富血小板血浆对创伤性颅脑损伤大鼠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年05期

8 郑国祥;于强;;白虎汤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大鼠炎症因子的影响[J];四川中医;2015年01期

9 符晖;王桥生;方志雄;刘雁;周斌;彭忠田;梁咸章;;辛伐他汀预处理对大鼠神经源性肺水肿的作用及其机制[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5年10期

10 商明红;何龙其;;西维来司钠对大鼠脑出血保护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J];现代养生;2017年1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堃;NTRK1修饰的人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入帕金森病模型大鼠模型的效应[D];山东大学;2019年

2 范孟坡;前软骨干细胞疗法对膝关节炎大鼠模型的治疗作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9年

3 贾磊;ERK-TRPV4通路在大鼠背根神经节持续受压致痛觉敏感中的作用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9年

4 卞艺斐;马齿苋对实验性肠炎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8年

5 白方会;正天丸和川芎嗪对偏头痛模型大鼠三叉神经血管系统神经递质表达的影响[D];南方医科大学;2016年

6 顿晶晶;补肾中药更康颗粒的药效学及急性毒理实验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6年

7 穆道周;芍药苷抗抑郁促动力作用的实验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8 王跃旗;枫寥肠胃康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结肠动力及氯离子分泌的影响[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7年

9 王成书;Apelin改善RUPP大鼠模型妊娠结局的作用机制探讨[D];河北医科大学;2016年

10 李少源;耳甲区电刺激对CUMS模型大鼠抗抑郁效应及ERK信号通路作用机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伟中;出生前尼古丁暴露对新生大鼠orexin A呼吸调节作用的影响[D];复旦大学;2009年

2 马逸超;Angiopoietin2经PI3K/AKT途径促心梗大鼠血管新生的信号通路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9年

3 贺晓鸣;木棉花的抗糖尿病作用及其主要成分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9年

4 臧树成;miR-383在急性冷暴露诱导大鼠肝脏氧化应激中的作用[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19年

5 苏本玉;Calpeptin对丙烯酰胺中毒大鼠微管损伤的干预作用及机制[D];山东大学;2019年

6 孟祥蕾;“调神畅情三六九”针法对PD伴便秘大鼠血清及脑组织中CCK、VIP含量影响的研究[D];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2019年

7 吕畅;山楂不同炮制品对高脂膳食诱导肥胖大鼠的预防作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9年

8 孙红林;CD40siRNA下调c-Jun氨基末端激酶对EAM大鼠心肌细胞自噬的影响[D];山东大学;2019年

9 刘子琳;人脐血单个核细胞及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大鼠腓肠肌失神经损伤的治疗作用及疗效比较[D];山东大学;2019年

10 宋其其;海马CA1区βCaMKⅡ通过COX2-PGE2信号途径调控大鼠神经炎症及抑郁症状的发生[D];山东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8918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nfm/28918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919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