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糖基化终末产物累积量与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生发展及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06 11:26
目的:研究皮肤糖基化终末产物累积量与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生发展及其中医证型的相关性,评估皮肤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累计量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及治疗提供指导及数据支持。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06月于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省中医院)的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T2DM组)560例。西医诊断标准以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所提议的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为参考标准;以2007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和《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作为中医症状评分及本研究中医证型辨证的参照标准;根据2010年ADA《糖尿病医学诊疗标准》推荐的临床诊断标准将56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DPN组和非DPN组;依据P.j.dyck糖尿病神经病变病情分级标准又分为:0级(即非DPN组,糖尿病无神经病变组),1级(早期):无症状的神经病变;2级(中期):存在神经病变症状,但不存在神经功能受累;3级(晚期):存在神经病变症状且有功能受累。将分别测定皮肤糖基化终末产物累积量,并收集住院患者一般情况及与相关检验指标。采用SPS...
【文章来源】: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省
【文章页数】:7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完成79例例
图 8 图 9结果:随着 DPN 严重程度的增加,AGEs 累积量、年龄、病程、中医症状评分均大致呈递增趋势(图 2-5);餐后 1、2h 胰岛素呈递减趋势(图 6、7)。另外,钙离子浓度及餐后 3h 胰岛素水平虽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但从统计图可知均有逐级下降的趋势(图 8、9)。4.1.2 非正态计量资料分析表 3 一般资料组间比较(中位数(下四分位数~上四分位数))量 0 级(79) 1 级(199) 2 级(202) 3 级(80) (m) 1.66(1.56~1.70) 1.63(1.56~1.70) 1.6(1.55~1.68) 1.62(1.55~1.69)风险 67.7(54.80~79.00) 78.3(66.30~83.00)a##79(66.05~86.65)b##82.75(71.05~91.00)变风险 62.2(51.6~69.80) 67.15(62.93~76.65)a##77.55(65.93~83.20)bd##77.3(67.70~88.90)变风险 61.3(51.2~70.20) 71.6(62.43~78.68)a##75.3(62.90~81.58)b##77.8(66.00~86.20)变风险 58.4(47.40~64.50) 65.1(60.90~71.13)a##67.8(61.90~00.55)b##d#73.5(65.90~83.80)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9(P<0.01);电流阈值 CPT 正常与减弱组的常组与轻度、中度病变组的 AGEs 差异明显变组的 AGEs 差异明显(P<0.01)。图 10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ApoE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及中医证型的关系[J]. 王艳梅,严美花,徐远,李爱国,赵进喜.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8(11)
[2]清化瘀热方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及对神经电生理、血清FFA、CRP和Hcy水平的影响[J]. 孙慧丽,吴承玉. 四川中医. 2018(07)
[3]AGE-LDL对人主动脉瓣间质细胞钙化和炎症反应的诱导作用及其机制[J]. 杨茜,马琼,曾庆春,吴观迪,郑韵仪,赖文岩,许顶立. 山东医药. 2018(19)
[4]血清胱抑素C和C反应蛋白早期诊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研究进展[J]. 周玉,肖丽红. 现代医药卫生. 2018(09)
[5]中药薰药联合中医护理干预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J]. 周晓艳.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7(50)
[6]66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医证型及临床特点分析[J]. 张倩,梁晓春,王超,孙青,吴群励,尹德海,王琼.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7(01)
[7]定量感觉检查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 邹艺,刘英,李素荣,胥勋成,羊洁. 中国糖尿病杂志. 2016(09)
[8]补阳还五汤合增液汤加减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神经功能和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J]. 刘桂伶,商建军,彭正发. 中医学报. 2016(07)
[9]皮肤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与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性研究[J]. 刘茜,吴佳佳,王菊梅,董林,陈若平,叶山东. 安徽医学. 2015(12)
[10]感觉电流阈值评估2型糖尿病神经纤维损伤的应用研究[J]. 赵仁华,牛奔,苏恒,薛元明,唐清丽. 中国糖尿病杂志. 2015(07)
本文编号:3268153
【文章来源】: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省
【文章页数】:7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完成79例例
图 8 图 9结果:随着 DPN 严重程度的增加,AGEs 累积量、年龄、病程、中医症状评分均大致呈递增趋势(图 2-5);餐后 1、2h 胰岛素呈递减趋势(图 6、7)。另外,钙离子浓度及餐后 3h 胰岛素水平虽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但从统计图可知均有逐级下降的趋势(图 8、9)。4.1.2 非正态计量资料分析表 3 一般资料组间比较(中位数(下四分位数~上四分位数))量 0 级(79) 1 级(199) 2 级(202) 3 级(80) (m) 1.66(1.56~1.70) 1.63(1.56~1.70) 1.6(1.55~1.68) 1.62(1.55~1.69)风险 67.7(54.80~79.00) 78.3(66.30~83.00)a##79(66.05~86.65)b##82.75(71.05~91.00)变风险 62.2(51.6~69.80) 67.15(62.93~76.65)a##77.55(65.93~83.20)bd##77.3(67.70~88.90)变风险 61.3(51.2~70.20) 71.6(62.43~78.68)a##75.3(62.90~81.58)b##77.8(66.00~86.20)变风险 58.4(47.40~64.50) 65.1(60.90~71.13)a##67.8(61.90~00.55)b##d#73.5(65.90~83.80)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9(P<0.01);电流阈值 CPT 正常与减弱组的常组与轻度、中度病变组的 AGEs 差异明显变组的 AGEs 差异明显(P<0.01)。图 10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ApoE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及中医证型的关系[J]. 王艳梅,严美花,徐远,李爱国,赵进喜.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8(11)
[2]清化瘀热方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及对神经电生理、血清FFA、CRP和Hcy水平的影响[J]. 孙慧丽,吴承玉. 四川中医. 2018(07)
[3]AGE-LDL对人主动脉瓣间质细胞钙化和炎症反应的诱导作用及其机制[J]. 杨茜,马琼,曾庆春,吴观迪,郑韵仪,赖文岩,许顶立. 山东医药. 2018(19)
[4]血清胱抑素C和C反应蛋白早期诊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研究进展[J]. 周玉,肖丽红. 现代医药卫生. 2018(09)
[5]中药薰药联合中医护理干预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J]. 周晓艳.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7(50)
[6]66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医证型及临床特点分析[J]. 张倩,梁晓春,王超,孙青,吴群励,尹德海,王琼.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7(01)
[7]定量感觉检查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 邹艺,刘英,李素荣,胥勋成,羊洁. 中国糖尿病杂志. 2016(09)
[8]补阳还五汤合增液汤加减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神经功能和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J]. 刘桂伶,商建军,彭正发. 中医学报. 2016(07)
[9]皮肤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与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性研究[J]. 刘茜,吴佳佳,王菊梅,董林,陈若平,叶山东. 安徽医学. 2015(12)
[10]感觉电流阈值评估2型糖尿病神经纤维损伤的应用研究[J]. 赵仁华,牛奔,苏恒,薛元明,唐清丽. 中国糖尿病杂志. 2015(07)
本文编号:32681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nfm/326815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