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与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15 03:23
目的:本研究通过收集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临床资料,探讨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与SLE患者疾病活动性及预后的关系。旨在为临床医生对SLE疾病临床诊治提供重要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2月至2019年3月住院的117例初治SLE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病程、年龄、临床表现、免疫学指标进行分析,利用统计学方法得出相关结论。结果:(1)在纳入117例SLE患者中,男性6例,女性111例,男女比例为1:18.5,年龄1776岁,平均年龄(36.15±12.60)岁,病程2(12,36)个月。117例SLE患者血液系统受累104例(88.9%)、关节炎60例(51.3%)、皮疹55例(47.0%)、狼疮肾炎49例(41.9%)、脱发39例(33.3%)、发热29例(24.8%)、黏膜溃疡22例(18.8%)、胸膜炎7例(6.0%)、心包炎4例(5.1%)、胃肠道血管炎3例(2.6%)、肺间质改变3例(2.6%)。(2)血液系统受累的SLE患者血红蛋白降低58例(55.8%)、白细胞减少38例(36...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第2章 综述
2.1 流行病学
2.2 发病机制
2.2.1 遗传因素及天然免疫
2.2.2 T淋巴细胞
2.2.3 B淋巴细胞
2.2.4 环境因素
2.2.5 雌激素
2.2.6 肠道微生物
2.3 治疗
第3章 资料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纳入标准
3.3 排除标准
3.4 方法
3.4.1 观察内容
3.4.2 定义
3.4.3 随访
3.4.4 统计学方法
第4章 结果
4.1 一般资料
4.2 SLE患者不同临床亚型T淋巴细胞亚群及实验室检查特点
4.2.1 血液系统受累临床特点
4.2.2 肾脏受累临床特点
4.2.3 关节受累临床特点
4.2.4 皮肤受累临床特点
4.3 不同疾病活动度SLE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临床特点
4.4 T淋巴细胞亚群与SLE患者临床指标的相关性
4.5 SLE患者预后不良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第5章 讨论
5.1 不同临床亚组SLE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临床特点
5.2 不同疾病活动度SLE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特点
5.3 SLE患者预后不良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微小RNA调控干扰素-α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机制中的作用[J]. 夏源,李向培. 协和医学杂志. 2019(06)
[2]B细胞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机制中的作用[J]. 朱青青,吴冰冰,张莉莉,王元元,谢长好.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9(03)
[3]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新选择[J]. 张上珠,赵久良,李梦涛,曾小峰.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2018(06)
[4]CD4+T细胞亚群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J]. 李凡,张升校,王兴羽,马腾,毛兴佳,蔡红艳,王彩虹. 中国现代医生. 2018(26)
[5]Th1及Th2型细胞因子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相关研究[J]. 郝慧琴,张少然,李小峰,陈俊伟,罗静,吕志勤.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8(01)
[6]自然杀伤细胞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中的作用[J]. 黄亦舒,董凌莉.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17(02)
[7]肠道微生物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作用[J]. 李曌,徐东,王紫倩,牛海涛,李梦涛,曾小峰.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2017(01)
[8]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治疗结局影响因素分析[J]. 席秀莲.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76)
[9]系统性红斑狼疮首发临床症状分析[J]. 李广科,袁耀,熊亚炜. 中国实用医药. 2016(25)
[10]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与治疗[J]. 何晶晶,乔永霞,王艳茹,刘爱京. 临床荟萃. 2016(05)
硕士论文
[1]初发系统性红斑狼疮伴淋巴细胞减少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特点分析[D]. 闫宁.山西医科大学 2019
[2]系统性红斑狼疮小鼠肠道微生物菌群与抗dsDNA抗体水平的相关性研究[D]. 邹桂香.南昌大学 2018
[3]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液系统受累特点及临床意义[D]. 毛绍园.南昌大学 2017
[4]淋巴细胞亚群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意义[D]. 吴萌.山西医科大学 2016
[5]肾损害首发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临床特点及病理资料分析[D]. 蒋月霞.吉林大学 2015
[6]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T细胞亚群的变化[D]. 杨亚敏.天津医科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343750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第2章 综述
2.1 流行病学
2.2 发病机制
2.2.1 遗传因素及天然免疫
2.2.2 T淋巴细胞
2.2.3 B淋巴细胞
2.2.4 环境因素
2.2.5 雌激素
2.2.6 肠道微生物
2.3 治疗
第3章 资料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纳入标准
3.3 排除标准
3.4 方法
3.4.1 观察内容
3.4.2 定义
3.4.3 随访
3.4.4 统计学方法
第4章 结果
4.1 一般资料
4.2 SLE患者不同临床亚型T淋巴细胞亚群及实验室检查特点
4.2.1 血液系统受累临床特点
4.2.2 肾脏受累临床特点
4.2.3 关节受累临床特点
4.2.4 皮肤受累临床特点
4.3 不同疾病活动度SLE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临床特点
4.4 T淋巴细胞亚群与SLE患者临床指标的相关性
4.5 SLE患者预后不良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第5章 讨论
5.1 不同临床亚组SLE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临床特点
5.2 不同疾病活动度SLE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特点
5.3 SLE患者预后不良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微小RNA调控干扰素-α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机制中的作用[J]. 夏源,李向培. 协和医学杂志. 2019(06)
[2]B细胞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机制中的作用[J]. 朱青青,吴冰冰,张莉莉,王元元,谢长好.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9(03)
[3]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新选择[J]. 张上珠,赵久良,李梦涛,曾小峰.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2018(06)
[4]CD4+T细胞亚群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J]. 李凡,张升校,王兴羽,马腾,毛兴佳,蔡红艳,王彩虹. 中国现代医生. 2018(26)
[5]Th1及Th2型细胞因子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相关研究[J]. 郝慧琴,张少然,李小峰,陈俊伟,罗静,吕志勤.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8(01)
[6]自然杀伤细胞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中的作用[J]. 黄亦舒,董凌莉.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17(02)
[7]肠道微生物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作用[J]. 李曌,徐东,王紫倩,牛海涛,李梦涛,曾小峰.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2017(01)
[8]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治疗结局影响因素分析[J]. 席秀莲.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76)
[9]系统性红斑狼疮首发临床症状分析[J]. 李广科,袁耀,熊亚炜. 中国实用医药. 2016(25)
[10]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与治疗[J]. 何晶晶,乔永霞,王艳茹,刘爱京. 临床荟萃. 2016(05)
硕士论文
[1]初发系统性红斑狼疮伴淋巴细胞减少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特点分析[D]. 闫宁.山西医科大学 2019
[2]系统性红斑狼疮小鼠肠道微生物菌群与抗dsDNA抗体水平的相关性研究[D]. 邹桂香.南昌大学 2018
[3]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液系统受累特点及临床意义[D]. 毛绍园.南昌大学 2017
[4]淋巴细胞亚群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意义[D]. 吴萌.山西医科大学 2016
[5]肾损害首发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临床特点及病理资料分析[D]. 蒋月霞.吉林大学 2015
[6]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T细胞亚群的变化[D]. 杨亚敏.天津医科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3437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nfm/334375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